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伴随着大量的谣言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对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已有的疫情相关社交媒体谣言传播量化分析研究仅对谣言内容等单一传播要素展开分析,而忽略了构成信息传播的其他基础要素,包括传播者、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同时,这些研究的谣言数据与真实的社交媒体谣言数据也存在分布偏差和信息缺失.因此,基于新浪微博平台对新冠疫情相关社交媒体谣言的传播展开更加全面的量化分析.具体而言,首先对谣言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包括其主题分析、涉及地区分析、事件倾向性分析以及情感分析;进一步对谣言参与用户进行分析,将参与用户分为3类:造谣者、传谣者和辟谣者,并分别对其基础属性、关注主题、个体情绪以及自网络属性进行探究;最后对谣言引发舆情进行分析,探究其情感的整体分布、与主题、关键词和地区的关系、以及情感的演变规律.该研究首次从信息传播的各个基础要素层面对疫情相关的社交媒体谣言传播展开量化分析,不仅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谣言传播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研究和谣言治理也具有十分 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息安全》2021,(1):24-25
回望2020,你是否被这些谣言迷惑视线、难辨真假?你是否因这些谣言上当受骗、伤心伤钱伤神? 1 新冠病毒为人工合成? 真相:国际权威机构及多数病毒学、免疫学领域学者有力澄清:迄今为止所有证据都表明,新冠病毒源于自然而非人为制造.科学以全面证据彻底粉碎了伪科学谣言. 2 吃大蒜、喝白酒可以防治新冠肺炎? 真相: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谣言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识别社交媒体网络上的谣言是社交网络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注意力机制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考虑到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到的特征对输出结果影响力问题,在经典的文本卷积神经网络(Text CNN)上引入了注意力机制,通过CNN中的卷积层学习微博窗口的特征表示,再根据每个特征表示对输出结果的影响力不同通过注意力机制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进行谣言事件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6.8%,并且在召回率和F1值上也有提升,即本文提出的新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谣言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网络谣言逐渐泛滥,研究微博谣言的自动检测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现今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谣言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微博文本语义信息的问题,同时,过分依赖传播信息的谣言检测方法使得检测时间滞后,不能满足谣言检测的现实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用户历史交互信息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不使用待检测微博的传播信息,构建并训练AbaNet(ALBERT-BiGRU-Attention)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充分考虑待检测微博和用户历史传播信息文本的文本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谣言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模型具有准确率高、稳定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够在获得较高检测精度的情况下大大缩短谣言检测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大量食品安全领域的谣言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疯狂传播。现有的研究大多针对通用领域的谣言进行检测,忽视了不同领域谣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食品安全这一领域谣言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食品安全领域谣言检测方法。用领域实体抽取策略得到的实体特征与文本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深度文本特征做拼接融合,再进行谣言判断。实验结果表明,在食品安全领域谣言数据集上,采用该方法检测效果明显优于通用的谣言检测方法,在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等评价指标上都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谣言和谣言源检测受到了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准确高效地发现社交网络中谣言传播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多数传统检测方法通常只检测是否存在谣言,很少检测谣言的源头。MPA(Message-passing Algorithm)是基于谣言中心性(Rumor Centrality)的一种谣言源检测方法,在该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IMPA算法(Improved Message-passing Algorithm),用以提高相关算法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检测谣言源的准确率更高,此外,针对相同的检测任务,其实际执行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谣言事件的散播已成为以微博为代表的在线社交网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谣言事件自动检测对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现实意义。该文以微博事件为背景,综合谣言事件特征随时间变化特性以及时间维度上谣言事件的分布特点,引入论域划分思想,基于模糊聚类算法提出了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事件时序特征构建模型;同时,基于社会学中谣言的传播原理,提出将事件流行度、模糊度和流传度作为微博谣言事件检测分类器的三项新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动态时序特征表示方法和三项新特征使谣言事件自动检测效果得到了可观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深层特征和集成分类器的微博谣言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甚至谣言,微博谣言的广泛传播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个人和国家利益。为有效检测微博谣言,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层特征和集成分类器的微博谣言检测方法。首先,对微博情感倾向性、微博传播过程和微博用户历史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深层分类特征;然后利用分类特征训练集成分类器;最后利用集成分类器对微博谣言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深层特征和集成分类器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微博谣言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谣言会对社会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具有多种模态的网络谣言比纯文字谣言更容易误导用户和传播,这使得对多模态的谣言检测不可忽视。目前关于多模态谣言检测方法没有关注词与图片区域对象之间的特征融合,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融合网络AMFNN应用于谣言检测,该方法在词-视觉对象层面进行高级信息交互,利用注意力机制捕捉与关键词语相关的视觉特征;提出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注意力机制Adapive-SA,通过增加辅助条件来约束内部的信息流动,使得模态内的关系建模更有目标性和多样性。在两个多模态谣言检测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相关的多模态谣言检测方法相比,AMFNN能够合理地处理多模态信息,从而提高了谣言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众多谣言在公开社交平台微博上肆意产生与传播,谣言检测有利于降低谣言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为探究微博用户的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发布谣言的关联,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微博谣言检测算法(RDUC)。该模型主要以用户的点赞、转发和评论等行为特征作为主要参数,挖掘用户历史行为与谣言发布的关联,并且将ERNIE模型和DPCNN模型相结合对微博谣言事件进行检测。通过使用Ma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并与3种常用的谣言检测算法比较得出:该算法的准确率高达90.1%,高于这3种常用谣言检测算法。因此RDUC算法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社会网络信息的可信度问题近年来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谣言的散播可能造成社会恐慌,引发信任危机。在国内,新浪微博用户量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了谣言传播的温床。及时清理在新浪微博中传播的谣言,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该文以新浪微博为背景,将谣言检测任务作为分类问题,首次提出将微博评论的情感倾向作为谣言检测分类器的一项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评论的评论情感倾向特征后,使得谣言检测的分类结果得到了可观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社交网络中谣言的肆意传播给网络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谣言传播、扩散的内在规律,并对谣言进行有效地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文章首先在充分分析目前谣言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谣言正向感染及负向感染两个感染状态,提出更适用于描述谣言传播的SPNR模型;其次,基于SPNR模型,设计谣言传播SPNR算法,实现谣言传播演化过程的仿真;另外,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模型主要参数对谣言传播关键指标的影响效果,为制定有效的谣言控制策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最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验证了SPNR模型基本假设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将SPNR模型模拟效果与新浪微博实证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的方式,验证了SPNR谣言传播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微博谣言的广泛传播给当今社会造成了日益严峻的负面影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存在缺少大量带标签的数据。研究发现,谣言经常伴随负面情感,而非谣言则伴随正面情感,考虑到谣言与非谣言之间表现出的相反情感倾向性,提出一种将谣言检测和情感分析这两个高度相关的任务结合起来学习的多任务学习方法,为了尽可能多地挖掘不同任务之间的关联,全面分析谣言检测任务的特征,设计了一个由BERT和BiGRU联合的多任务学习框架(BERT-BiGRU-MTL,BBiGM)。利用权值共享的方法对两个任务进行联合训练,同时提取出任务之间的共同特征和针对谣言检测任务的特定特征,利用情感分析任务辅助谣言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准确率、精确率、F1值评测指标上优于采用单任务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评论异常度的新浪微博谣言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为公众提供信息共享平台的同时, 也为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开展微博中谣言的识别和清理方法研究, 对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新浪微博平台中谣言识别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评论异常度的微博谣言识别方法.首先采用D-S理论实现微博评论异常度的计算方法; 然后利用评论异常度与微博的内容特征、传播特征、用户特征对微博进行抽象表示; 最后再利用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构建一个基于评论异常度的谣言识别模型, 实现对新浪微博中谣言微博的识别.实验表明, 本文提出的谣言识别模型对新浪微博中谣言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谣言微博识别的F1值达到了96.2 %, 相较于现有文献的最好结果提高了1.3 %.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社交网络的便利性也导致了虚假谣言的快速传播。与纯文本的谣言相比,带有多媒体信息的网络谣言更容易误导用户以及被传播,因此对多模态的网络谣言检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已提出若干多模态的网络谣言检测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没有充分挖掘出视觉特征和融合文本与视觉的联合表征特征。为弥补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的多模态融合网络。该网络首先抽取出图片中各个兴趣区域的视觉特征,然后使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将文本和视觉特征进行更新与融合,最后将这些特征进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拼接以用于社交网络多模态谣言检测。在推特和微博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推特数据集上F1值有13.4%的提升,在微博数据集上F1值有1.6%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肖晓艳  刘万平  王越  范海波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5):1332-1335,1353
针对微博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根据其传播特征将微博谣言的受众用户划分为未知者、浏览者、转发者、评论者四类,从而构建一个UVFR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主要参数对传播过程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重新定义了谣言传播规则和传播动力学方程,使得传播过程的描述更加符合微博用户行为。使用多主体仿真平台在无标度网络结构下对谣言的传播行为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将仿真结果与新浪微博真实数据进行比较,证实了所得结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初始传播节点越多,谣言传播的速度越快;转发概率越大,谣言传播的范围越广。  相似文献   

17.
在微博谣言检测中,对微博谣言进行正确标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数据类别的不平衡也影响了微博谣言的正确识别。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o-Forest算法针对不平衡数据集的改进方法,利用SMOTE算法和分层抽样平衡数据分布,并通过代价敏感的加权投票法来提高对未标记样本预测的正确率。该方法只需要对少量训练数据实例进行谣言类别标注即可有效检测谣言。10组UCI测试数据和2组微博谣言的实证实验证明了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日益广泛而深刻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是人们获取分享信息、表达交流观点的主要途径。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由于社交媒体的开放性,用户规模庞大且来源复杂众多,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谣言虚假信息。社交媒体谣言左右着网民对事件的认识、动摇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准确高效地检测谣言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基于Transformer的社交媒体谣言检测模型忽略了文本位置信息。为有效提取文本位置信息,充分利用文本潜在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Transformer的社交媒体谣言检测模型。该模型从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两方面对传统Transformer进行改进:一方面采用可学习的相对位置编码捕捉文本的方向信息和距离信息;另一方面采用绝对位置编码将不同位置词语映射到不同特征空间。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基准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在Twitter15、Twitter16和Weibo3种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0.9%、0.6%和1.4%。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的位置编码改进有效,基于...  相似文献   

19.
杨文太  梁刚  谢凯  杨进  许春 《计算机应用》2017,37(10):2799-2805
针对现有谣言检测方法中存在的数据采集困难和谣言检测滞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量模型的突发话题检测和领域专家发现的谣言检测方法。该方法借鉴物理学中的动力学理论对话题特征进行建模,使用特征的动力学物理量描述特征的突发特性和发展趋势,并在对突发特征进行特征聚合之后提取得到突发话题;然后,依据话题与用户个人信息的领域相关性在候选专家池中发现领域相关的微博用户来甄别话题信息的真实性。基于新浪微博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仅基于有监督机器学习的微博谣言识别方法,该方法谣言识别准确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相对于主流人工识别方法,将最长谣言检测用时缩短至20h,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微博谣言检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