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
以姚桥煤矿中央回风下山工程为实例,该巷道位于中央采区孤岛煤柱区,面临冲压危险;采用顶板深孔预裂爆破技术,制定底板卸压设计方案来应对;拟定冲压危险判定及对策;为今后过类似的孤岛煤柱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煤矿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大功率、大吨位设备的配置更加普遍,为保证矿井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续,采煤工作面设备的回撤工作日趋重要,特别是对煤层自然发火严重矿井、严重冲击地压矿井尤为关键.通过对严重冲击地压矿井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重型支架回撤工艺研究,成功实施了无预留回撤通道、高强度聚酯纤维网铺设假顶和多掩护架回撤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彬长矿区侏罗系18~26 m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为工程背景,在孟村矿401102工作面创新应用全空间立体防控冲击地压技术。通过地面压裂对中位关键层坚硬顶板实施压裂改造,井下顶板深孔预裂爆破对低位关键层坚硬顶板进行处理,降低岩层的整体性及其破断强度;同时结合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达到防控冲击地压的目的。地面压裂技术对坚硬岩层弱化改性,使得集中应力和能量转移释放,变冲击矿井为不冲击矿井,从源头上消除(减小)冲击地压危险性。为实现冲击地压由井下防御治理到地面源头消冲的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开辟了冲击地压防治的新途径,为解决类似由上覆关键岩层失稳引起的冲击地压灾害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店坪煤矿9#煤层回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撤,以9-204及9-206工作面回采为工程背景,研究工作面末采阶段矿压显现规律,提出具体的强制放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9-204工作面末采阶段预掘回撤通道内矿压显现剧烈,威胁工作面的安全;对9-206工作面顶板采取预裂爆破强制放顶措施后,末采阶段回撤通道内矿压显现剧烈程度显著降低,能够保障工作面的安全回撤,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9.
由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冲击地压的影响,造成工作面围岩或煤体发生突然破坏,引起剧烈振动并伴有大量煤岩块抛出,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采用综合指数法、微震法和矿压分析法等多种方式对冲击地压进行预测,并通过多种预测方法的结合,形成一套有效的逐级预报和防治技术,防治冲击地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防止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窑矿在分析了冲击地压发生区域采面的具体情况后,实施了卸压槽爆破技术,有效地防治了冲击地压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巷道冲击地压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结合镇城底煤矿22605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和矿压情况,提出了煤炭生产中冲击矿压的预测和防治措施.通过对22605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并探究了该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其设计了一套适合本工作面的冲击矿压监测和防治体系.防治体系有预防和临时解危双重防治措施,从这两方面考虑可以做到全面防治冲击矿压.该体系可以实现矿... 相似文献
14.
针对倾斜薄煤层坚硬顶板型冲击矿压灾害的预防及控制问题,提出了切顶巷预裂顶板防治冲击矿压技术。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微震监测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了切顶巷预裂顶板防治冲击矿压机理、切顶巷控制顶板破断减弱煤层应力集中的效果,并对切顶巷布置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切顶巷在坚硬顶板中形成了预裂弱化区域,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坚硬顶板因预裂弱化而破断步距减小,切顶巷控制了坚硬顶板的来压步距;同时减小了煤体应力集中,单个切顶巷区域,应力最大降幅可达29.4%,两个切顶巷协同作用时,应力最大降幅可达49.7%;同时在切顶巷预裂弱化作用下,矿震向工作面中下部转移,减弱了动载与工作面上部静载的叠加效应,有效降低了冲击危险。切顶巷间距应小于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按容许的来压步距在需要顶板预裂的区域进行成对布置,但其间距不宜小于10 m。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研究深部开采工作面端头L形区煤柱体失稳诱发两类典型的巷帮冲击地压,基于宝积山煤矿705综放工作面5次冲击地压显现与工作面推进位置关系,分析了一定围压条件下煤柱体的受力状态和力学响应,并推导出了煤柱体失稳破坏与作用载荷的关系。利用FLAC3D软件应变软化模型模拟研究了集中静载荷和动载荷组合作用下煤柱体的应力-应变特性,结果表明:初始静载荷变化对煤柱体失稳发生冲击的影响作用要高于动载荷变化,集中静载荷起储存冲击能作用,动载荷起诱发冲击作用。提出锚网索支护+高压水射流巷帮卸压协同作用防治巷道冲击地压方法,模拟分析显示围岩应力分布满足强弱强(3S)三重防冲结构,围岩结构弯矩分布均匀合理。本研究为协同作用防治巷道冲击地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在我国多个分布有巨厚坚硬岩层的矿区,巨厚坚硬岩层运动导致的强矿震和强冲击地压致灾后果严重,治理难度大,已经成为这些矿区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通过分析巨厚坚硬岩层下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此类矿井冲击地压存在“关键工作面效应”、“震动诱冲效应”和“冲击震动效应”3个共同特点。“关键工作面”是指该工作面在开采时会导致巨厚坚硬岩层发生断裂和强烈运动,并开始出现强烈的矿震或冲击地压;“关键工作面效应”是指“关键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强动力灾害;“震动诱冲效应”是指巨厚坚硬岩层断裂震动在地层中产生的动应力传播到处于高应力状态的煤体上后,诱发的冲击地压灾害,其显现特点是“震源与冲击显现位置不一致”;“冲击震动效应”是指当开采到关键工作面位置后,巨厚坚硬岩层的传递压力将急剧增加,当部分煤体达到发生冲击的条件时即可发生冲击,同时引起能量巨大的震动,这类冲击的显现特点是“震源与冲击显现位置一致”。采用覆岩空间结构理论、地表沉陷观测、微震和应力监测数据,提出了辨识关键工作面的方法;阐述了山东能源集团3个不同类型巨厚坚硬岩层冲击地压矿井采用保护层开采、负煤柱设计、关键工作面确定与参数设计、避开震动损害边界开采设计、小煤柱设计和顺序开采工作面参数优化设计等综合方法,实现防冲安全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