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油田,通过GC\|MS分析技术,系统剖析了尕斯库勒油田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呈偶奇优势,其中浅部油藏中有部分原油正构烷烃缺乏,遭受到轻度的生物降解。对于正常原油,均具有较低的姥植比,同时具有含量丰富的伽马蜡烷和C35升藿烷,揭示了原油形成于强还原咸水环境,对比深部E13油藏和浅部N1-N12油藏,浅部油藏的成油环境的古盐度略低于深部油藏;原油中C21-/C22+值在1.02~1.71之间,且具有高含量的C27甾烷,指示了其母质来源以菌藻类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原油中C29αββ/(αββ+ααα)值以及Ts/Tm值都较低,都表现出了低熟油的特征,同时C2920S/(20S+20R)值普遍偏低,在深部E13油藏该值分布在0.31~0.40之间,而在浅部N1-N12油藏该值相对较低,分布在0.29~0.36之间,深部油藏的成熟度略高于浅部油藏。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大量岩心和岩屑样品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区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0.4%,并依此厘定了红狮凹陷、扎哈泉凹陷和狮子沟地区E23和E13上部应为柴西南区第三系有效烃源岩.同时还选取了24块上述有效烃源岩进行了抽提物的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分析,针对其典型的咸水湖相沉积环境进行了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南区第三系烃源岩总体呈现正构烷烃的偶奇优势,Pr/Ph<0.6,较高伽玛蜡烷和升藿烷的翘尾巴特征,但不同地区与凹陷的上述特征略有差异;Pr/Ph、C35藿烷/C34藿烷与伽玛蜡烷/C30藿烷等一系列沉积环境参数指标的差异揭示出扎哈泉凹陷第三系烃源岩自成一体,特征迥异,应该处于微咸水-弱还原沉积环境,而红狮凹陷、跃进地区和狮子沟地区第三系烃源岩处于高盐度—强还原沉积环境,只是狮子沟地区相对较弱一些.认为柴西南区2类差异较大的第三系烃源岩分布区域特征可能预示柴西南区的原油也存在2类,因而在该区可能存在2大独立的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多参数精细描述和对比研究认为,沙三段有效烃源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达2.5%~8%,以Ⅱ1和Ⅰ型有机质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好的有效烃源岩;沙一段有机碳含量1.2%~2.3%,有机质类型以Ⅱ2和Ⅲ型为主,为好的有效烃源岩。东三段有机碳含量0.2%~2.6%,以Ⅱ2型有机质为主,处于成熟演化阶段,为较好的有效烃源岩。因此,预测南堡凹陷勘探有利方向:第一类为紧邻以Ⅱ1和Ⅰ型有机质烃源岩为主的生烃凹陷分布的南堡1-2号构造和南堡3-4号构造;第二类为紧邻以Ⅱ2和Ⅰ型有机质烃源岩为主的生烃凹陷分布的高尚堡构造—柳赞构造;第三类是紧邻以Ⅱ2和Ⅲ型有机质烃源岩为主的生烃凹陷分布的老爷庙构造—北堡构造和南堡5号构造。 相似文献
6.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氯仿沥青"A"组成均以低饱和烃、芳烃高非烃、沥青质含量为特征,母源性质以陆源高等植物来源为主,并形成于湖沼相弱氧化环境;烃源岩样品有机质的成熟度都不高,处于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测井、岩心、分析测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尕斯库勒油田新近系油藏从构造特征、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区内新近系油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构造控制着油藏的展布,油藏主要发育于断鼻构造,聚集于高部位,微幅度构造对局部油气的聚集也起一定的控制作用,断层对油藏形成具有侧向封堵作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沉积微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真正控制油砂展布的成岩作用只有胶结作用,区内砂体因胶结作用致密,在平面上可形成胶结作用带,对油气运移具有侧向封堵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乌南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乌南油田原油样品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的系统分析,阐明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具有双重性模式,Pr/Ph<0.5,呈强植烷优势;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藿烷C35/C34值基本上≤1;芳烃组分主要以萘系列、菲系列为主,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含量较高,指示了乌南原油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较强还原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藿烷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反映其主要为低熟原油。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模式整体上较为水平,高碳数略有增高的趋势,也表明了原油以水生生物和细菌为主的偏腐泥型有机质生源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柴西阿尔金斜坡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西起七个泉构造、东至牛鼻子梁构造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_3 xg^1$)至新近系狮子沟组($N_2 s$)连井剖面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①阿尔金斜坡地区从$E_3 xg^1$ 至$N_2 s$ 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②总体上发育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E_3 xg^1$ 沉积早期为退积旋回,中、晚期则主要为进积旋回;③各个沉积体系开始出现进积旋回的时间不一致,其中,月3 井区从E3xg2 沉积中期开始就持续出现进积旋回,而西岔沟构造则在$N_2 s$ 沉积早期才开始出现进积旋回,月1 井区没有出现进积旋回;④牛参1 井区在$N_2$sy 下部至$N_2 s$ 发育退积旋回。阿尔金斜坡区的沉积体系发育与演化特征充分反映了阿尔金断裂带活动的多期性、阶段性、局部性和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田古近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多年来其深层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油气成藏期次的不明确阻碍了对其油气成藏过程的准确认识.通过对狮子沟油田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荧光分析以及均一温度和盐度测试,对其古近系油气成藏期次进行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主要发生2期油气充注事件.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可知,第1期油气充注发生于上新世中期,距今约12~10 Ma,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以浅黄色、黄绿色液态烃和气液烃为主;第2期油气充注发生于上新世末期,距今约4~2 Ma,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以黄绿色和绿色气液烃为主.此外,研究区油气藏还具有多期充注和持续充注的特征,但主要的油气充注时期均相对较晚,晚期形成的油气藏规模更大. 相似文献
15.
16.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 为岩性-构造油藏。针对研究区储集层岩性认识不清, 储集空间存在争议, 依据岩心分析、成像测井和压汞、薄片等大量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对储集层的结构特征、储集物性以及对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砂质泥晶灰岩、少量藻灰岩(含粉砂)和灰质(泥质)粉砂岩; 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孔; 储集层物性最好的为藻灰岩(含粉砂), 其次为砂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 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断裂作用、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机酸的溶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18.
依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分析,发现乌南—绿草滩地区较好—好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下干柴沟组下段。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主要特征为正烷烃系列中—低碳数(15~19)出现偶碳数优势,高碳数(25~29)表现为奇数碳优势。萜类化合物表现出高伽马蜡烷—高三环萜和低伽马蜡烷—低三环萜2种类型,C34、C35升霍烷含量较低,甾烷既有C27优势,也有C29优势。反映烃源岩发育区主要处在深湖相带与滨浅湖相带之间的过渡相带,水生生物与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生源各有一定比例。值得关注的是,在绿参1井不同深度的5个古近系—新近系烃源岩样品,在其芳烃馏分中均检测到三联苯系列化合物,发现三联苯系列中不同取代位置的同分异构体相对含量和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表现出很好的正相关性,成为氯仿沥青"A"芳烃馏分中判识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有意义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