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建设部部长侯捷日前说,“九五”期间,中国将保持较大的住房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全国城镇住宅建设投资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建设住宅面积共12亿平方米,平均每年建设住宅面积不低于2.4亿平方米,届时全国城镇每户居民都将有一套住宅,70%的家庭居住在一套使用功能齐全的住宅,人均居住面积将会达到9平方米。 他说,在1992年至1996年期间,中国城乡住宅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新建住宅  相似文献   

2.
跃层式住宅最早在南方建设,买卖较多,现在在北方也得到一定的推广。跃层式住宅的特点是住宅占有上下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他辅助用房可以分层布置,上下层的交通通过户内独用小楼梯联接,不通过公共楼梯,跃层住宅的优点是(1)户内有较大的采光面积;(2)户内居住面积及辅助面积较大;(3)通风较好;(4)布局紧凑,功能明  相似文献   

3.
到本世纪末,我国人民在住宅方面的小康居住水平目标是,争取基本上实现城镇居民每户有一套经济实惠的住宅,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平方米。这里包括住宅面积数量和居住功能质量两方面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今后住宅建设发展的方向和任务。据此,结合常州市的居住现状及建设情况,就小康居住水平和住宅建设的有关工作,进行初步的预测分析,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面临着挑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城乡居住水平的提高。这几年来建成住宅32亿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6.36平方米,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有了改善。但由于我国人口的增长,过去几年居住建设欠账过多等种种因素,住宅的数量和质量还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兴建了大量职工住宅。但住房紧张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我国的国情——人口众多而经济力量尚不雄厚——所限,人均居住面积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增加,因此,如何在国家制定的住宅面积定额下,充分发展设计技术,设计出完善的小面积住宅,以有限的面积、空间供广大职工满意地居住,就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住宅建设持续发展空前,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基本解决温饱后,迫切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相继出现了农村住宅建设热潮。随着改革在城市逐步推进,特别是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住宅建设热潮也逐步在城市发展。据统计,1998年我国村镇住宅竣工面积6.39亿m2,年末住宅总建筑面积224.8亿m2,人均使用面积18.85m2,居住面积13.82m2;城市住宅竣工建筑面积2.67亿m2,年末住宅总使用面积28.89亿m2,总居住面积19.77亿m2,人均使用面积13.6m2,居住面积9.3m2,比1978年的人均居住面积3.6m2…  相似文献   

7.
叶军 《城市开发》2001,(4):54-55
住宅面积是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居住水平的标准之一。近几年来 ,我国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住房”。看住房 ,首当其冲是面积 ,尤其是住房商品化后 ,住房面积的大小是家庭财富的直接标志。住宅面积种类目前经常碰到的面积有 :居住面积———作为国家小康生活水准的指标 ,一度流行 ,主要指居室(卧室)的使用面积。使用面积———泛指套内的使用面积 ,它是套内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之和 ,包括卧室、起居室(厅)、厨房、餐厅、卫生间、过厅、过道、玄关、储藏室、壁柜等。作为公产房的计租面积 ,比较直观 ,老百…  相似文献   

8.
一、东京都住宅建设和居住水平的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京都住宅问题和日本全国一样,非常严重。东京都1945年人口总数为348万人,住宅户数约有70万户。住宅非常缺乏,居住面积狭窄。据1948年调查统计,东京都平均每人居住面积约有2.8席(日本计算室内面积用“席”。一席约等于1.65平米。)约4.6平米。日本战后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把大量资金投入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村镇住宅建筑量大、建筑形式单一、片面追求“豪华”等现象 ,提出了一套比较适合地区特点的农村住宅方案 ,以达到“造价不高质量高 ,标准不高水平高 ,面积不大功能全 ,占地不多环境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苏联 1950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9平方米,1987年达到人均8.83平方米。1983年住宅总数为24.11亿平方米,有80%以上的家庭住在单元成套住宅里。“十五”期间(1976—1980)共建成住宅5亿平方米,1981—1985年建成5.55亿平方米,1986年建成1.14亿平方米,年建量一直保持在200万套左右。新建住宅的有效面积(居住面积加辅助面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提高,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住房的短缺时代基本结束,住宅建设已经进入以需求为导向的新的发展时期。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是住宅的综合质量和成本,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降低住宅生产成本的根本途径是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推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建没部规定:到2000年,使全国城镇居民住宅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2m~2,到2020年达到16m~2以上。上海“九五”计划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是: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10m~2。按此目标,上海每年住宅需求量约1000万m~2,5年累计需求量约  相似文献   

13.
<正> 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况,20年内居住面积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要在有限的面积指标中,不仅应满足功能的需要,给居住者提供一个便于改进和创造更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条件,又要有所创新,设计出更多样化,更现代化的住宅建筑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荟萃     
上海“十五”住宅建设 主要指标 规模:新建住宅7000~7500万m~2,约78~83万套,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3.8~14m~2,住房成套率85%,基本实现户均一套房的更加富裕的小康居住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住宅设计原理 第七讲 贮藏空间、室外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贮藏空间设计 目前,我国新建每套住宅使用面积标准还不高。因此,多层次的充分利用住宅套内所有面积,特别是上部空间,设计组合成合理的贮藏空间,不仅为住户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能改善室内空间环境,提高住户的居住质量。 一、贮藏物品的内容 按使用特点分为: 1.季节物品:不同季节的衣物、被褥、鞋帽、凉席、蚊帐等。 2.应用物品:日常使用的衣物、鞋帽、书  相似文献   

16.
买房时,你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和住房相关的面积问题也不例外。首先是建筑面积,住宅的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外围所围成空间的水平面积,如果计算多、高层住宅的建筑面积,则是各层建筑面积之和。建筑面积包含了房屋居住的可用面积、墙体柱体占地面积、楼梯走道面积、其他公摊面积等。 其次是使用面积住宅的使用面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计算住宅使用面积,可以比较直观地反应住宅的使用状况,但在住宅买卖中一般不采用使用面积来计算价格。计算使用面积时有一些特殊规定:跃层式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不包含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内墙面装修厚度计入使用面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全国住宅建设迅猛发展,人均居住面积成倍增加基本上缓解了住房的紧张状况,相当数量的商品房购买者对住宅除了面积上的需求外,开始更多地注重住宅功能与环境质量,那些居住功能完善合理、设备设施配套齐全,住区环境温馨宜人,较好地体现居住性、舒适性、安  相似文献   

18.
战后的40多年间,联邦德国的住房与城市建设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主导下迅速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同时,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亦值得学习和借鉴。 至80年代末,联邦德国共有住宅2600万套,其中1800多万套是1948年以后建造的,目前人均居住面积为36平方米。由于住宅的总套数巳略超过家庭的总户数,房屋市场上长期追求增加新建住宅总量的目标已退居次要地位。人们越来越注重的是如何通过更新和改建来提高居住质量,是追求社区居住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们感觉近年来居住建筑标准设计的制定工作存在着一些生硬搬用苏联经验而脱离我国实际情况的教条主义倾向。在住宅建筑大量性建造方面,我国和苏联有共同之点,但是除此之外我国还要受到其他条件的约制。比如说:目前我们使用每人4.5M~2的居住面积的定额,就比苏联低一倍,如果不针对这些具体的特殊要求来制定住宅建筑标准的设计,就必然会给使用者带来许多的不便。近期“建筑学报”上刊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工程师刘南明大胆构思,最近设计成“可分割的大居室、单一开间方案和带书房一梯三户”等三种大板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大开间住宅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平面利用率高,面积使用较充分,各单元使用面积系数均在76.7%以上,每户有一间向阳的大居室,户内可根据住户的实际需要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