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在阐述了研究利用热泵供热水装置意义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利用热泵供热水的几种方案。并对分离式空气-水热泵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热泵系统能够满足家庭供热水的要求,并具有较满意的COP值。最后对系统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4.
概述跨临界CO2制冷和热泵循环的原理,提出几个影响该循环的技术关键。介绍跨临界CO2循环的相关应用领域,指出CO2作为性能良好的自然工质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热泵热水机国内外如美国、日本相关能效标准。对国内55家热泵热水机企业460多个型号的样本数据进行调研。对热泵热水机名义工况下COPh与制热量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显示:空气源普通型热泵热水机最低COPh值为2.93;水源热泵热水机最低COPh值为3.5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热泵热水机COPh值与制热量的线性关系不明显,故建议制定热泵热水机的能效等级可不考虑制热量对COPh值大小的影响。本文建议热泵热水机能效等级标准采纳三级能效等级:其中3级表示入门级,2级表示节能级,1级表示最高级。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给出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含普通型和低温型)及水源热泵热水机这3级能效标准的建议值,例如普通型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的COPh从3级、2级到1级分别3.7,4.0和4.3,可供标准制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连续而又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由于各吸附床的吸附循环之间具有先后连贯性,因此既避免了吸附床的过热,又消除了热泵输出端的不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热泵系统的COP值Yong效率以及各吸附循环的效率比双效和单效系统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子成 《制冷与空调(北京)》2005,5(4):9-18
本文综述了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的优点、热泵热水器跨临界循环的特性、CO2压缩机、换热器、热水贮水箱结构、CO2热泵热水器的产品规格以及测试标准等,供研究人员和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热泵热水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系统,目前已走进千家万户。回收室内排风能量可以有效改善热泵热水器的性能,提出采用热泵热水器将卫生间排风能量进行回收用于提供热水,将冷凝器的形式做改进设计,改传统的微通道式为变直径沉浸式盘管换热器,使水箱有更好的换热效果。并与其他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热泵热水器在环境温度为20℃-25℃时表现较优,在全年供暖期间平均COP增加了37%,与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比较也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全年电费减少大约662.58元。 相似文献
10.
11.
12.
微通道换热器在CO2跨临界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冷系统中,换热器是主要的组成部件.由于CO2跨临界制冷系统较高的操作压力,以及近临界区CO2特殊的热物性和传输性,系统的部件结构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微通道换热器不仅换热性能好,而且可以承受较高的操作压力,比较适合CO2高压制冷系统,这样可使系统更加紧凑、安全且高效.至今,CO2制冷系统所用的微通道换热器已有多种型式,针对CO2的性质设计高效的微通道换热器对提高CO2制冷系统的性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介绍大连理工大学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实验装置.由于单管换热的换热特性是研究地源热泵地下埋管特性的基础,所以在本实验中采用电加热器控制单管的进口水温,使其保持恒定,得出75 m埋深地下换热器夏季2小时短时间单独运行时在不同进口水温和水流量情况下的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14.
简述瑞典、芬兰家庭由简单的电热地板和电锅炉供热向热泵供热发展的趋势及其节电、节省运行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以空气-空气热泵空调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各部件数学模型,并对系统稳态运行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主要探讨了室内外换热器面积变化对热泵空调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室内外换热器面积,均能提高制冷量和制热量,而对制冷系数和制热系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减小室内外换热器面积均能提高制热量与制冷量的比,但减小室外换热器面积时提高的幅度较大.另外,也可以通过采取其它措施来改善热泵空调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低温除湿调温热泵机组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近年来采用风冷热泵机组作为室内除湿调温机组的最新成果,具体介绍了各种方案的基本工作原理,对各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各种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冷藏集装箱室外环境模拟室的热泵空调系统能量调节方式,并对压缩机变频调节的节能特性做出定量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冷藏集装箱运行特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热泵技术在浴室废热回收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性能系数、能源利用系数、运行经济性等方面对热泵浴室废热回收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系统有较佳的运行经济性和环保节能效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