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敏化TiO2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介绍了敏化TiO2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表征方法,并对常用的制备工艺,敏化剂的选择,目前达到的水平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提拉法、粉末刮涂法以及将两种方法结合的混合涂覆法制备了TiO2薄膜,对不同工艺制备的TiO2薄膜进行了金相观察,并将薄膜组装成电池进行伏安曲线测试。I-V曲线表明,与溶胶提拉法和粉末刮涂法制备的TiO2薄膜相比,混合涂覆法综合了两者薄膜的结构优点,用此法制备出的TiO2薄膜组装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大的光电流、光电压和最大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二氧化钛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工艺作了详细评述.着重对国内外染料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趋势进行了剖析,特别是对电池工艺的技术特点、主要优势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就染料电池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态势提出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原理;对其中关键问题,如纳米TiO2膜、敏化染料、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7.
8.
9.
染料敏化纳米晶体TiO2太阳电池作为新型太阳电池,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该太阳电池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光电转换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染料敏化纳米晶体TiO2太阳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TiO2溶胶,通过旋转涂覆法在光阳极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阻挡层薄膜,以此来阻止导电玻璃基底上光生电子与电解液中I-3的复合,提高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的光电转换效率.研究了不同TiO2溶胶浓度及阻挡层厚度对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阻挡层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DSSC的光电性能,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5.30%,比无阻挡层的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大约27%.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Ag复合改性的纳米TiO2复合材料,以提高纳米TiO2在日光下的催化活性。采用差热-热重分析法、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技术分析和研究了Ag-TiO2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组织和性能,并探讨了影响Ag-TiO2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可以获得纳米级二氧化钛,单晶尺寸10~30nm。Ag的掺杂会降低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温度,掺杂最佳值为Ag/Ti(摩尔比)=0.03;在550℃下热处理1h的Ag-TiO2的光催化性能最高,日光下光照3h对甲基橙的分解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3.
李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22(4):611-612
采用硬脂酸法分别制备了SnO2纳米粉体及TiO2-SnO2混合纳米粉,并应用XRD和TEM等分析方法对所得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采用硬脂酸法制备了粒径约18nm的SnO2纳米粉体和粒径约5-15nm的TiO2-SnO2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14.
15.
负载TiO2的硅藻土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藻土是一种天然生物成因的SiO2. 采用硅藻土做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TiO2呈薄膜状负载在硅藻土上,部分团聚成颗粒状. 在紫外光条件下负载TiO2硅藻土对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36h后对亚甲基蓝的脱除率为90%, 48h达到98%, 降解效果好. 纯硅藻土48h后对亚甲基蓝的脱除率仅为35%左右. 负载TiO2硅藻土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性能受TiO2的同质多像结构影响. 随着锐钛矿含量增加, 负载TiO2硅藻土的光降解性能增强. 但是, 当温度进一步升高, TiO2由锐钛矿型转化为金红石型, 负载TiO2硅藻土的光降解性能随之降低. 添加H2O2明显提高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6.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纳米薄膜的晶粒长大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sol-gel法在普通钠钙玻璃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锐钛矿型TiO2纳米薄膜.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对薄膜的晶粒大小和透光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镀膜次数和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薄膜中的平均晶粒大小接近线性增加.仅增加TiO2薄膜的热处理时间,薄膜中晶粒长大不明显,其吸收阀值未发生明显的红移.因此, 薄膜中晶粒长大的机理可能是: 上一次镀的TiO2晶粒成了下一次镀TiO2溶胶的晶核, 并在此基础上逐渐长大. 相似文献
17.
多孔TiO2光催化纳米薄膜的制备和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锐钛矿型多孔TiO2纳米薄膜可以从含聚乙二醇(PEG)的钛酸盐溶胶前驱体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涂层的形貌,如孔的大小和孔的分布可以通过聚乙二醇的加入量和分子量来控制.当聚乙二醇的加入量和分子量越大,聚乙二醇热分解后在薄膜中产生的气孔就越多和孔径越大.随着TiO2薄膜中气孔孔径和数量的增加,光的散射增强,薄膜的透光率减小.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重量法测定了薄膜的厚度,每镀一次薄膜的厚度增加约为0.08μm.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IR)确定了多孔TiO2纳米薄膜中元素的化学组成和表面羟基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薄膜中除含有Ti、O元素外,还有一定量来自有机前驱物中未完全燃烧的碳和少量从玻璃表面扩散到薄膜中的Na和Ca元素;同时发现薄膜表面的羟基含量随聚乙二醇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19.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选择P123作为模板剂考察了不同n(P123)/n(Ti)对TiO2织构性能以及晶粒尺寸的影响.采用碳化的方法使有机物在氩气气氛中高温焙烧后形成的炭层对孔道起支撑作用,防止孔道的塌陷并得到高度晶化的二氧化钛,同时考察了碳化温度和不同模板剂对二氧化钛织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热分析(TG/DSC)表征手段得到以下结论:物质的量比在0~0.030范围内,P123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晶粒尺寸的减小和比表面积的增大;碳化过程提高了TiO2的热稳定性,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TiO2比表面积变化不大;P123、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