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滔  翟云芳  李晶 《化工科技》2001,9(1):31-33
以交联丙烯酸丁酸胶乳为基础胶乳(PBA),用苯乙烯(St)、丙烯腈(AN)为接枝单体接枝聚丙烯酸丁酯胶乳粒子上,形成核壳结构,该树脂是优异的树脂抗冲改性剂。得出了补加乳化剂、引发剂、单体浓度、苯乙烯/丙烯腈配比、链转移剂量用对丙烯酸丁酯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制得了抗冲改性树脂。  相似文献   

2.
王鉴  宁媛媛  徐洋  赵觅 《化工文摘》2009,(6):29-30,33
以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为接枝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加入少量有机溶剂作分散剂,对聚丙烯进行固相接枝改性制备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以PP质量为基准)为0.3%,单体(n(BA):n(St):n(MAH)=2:1:1)总投料量为4%时,得到了接枝率为3.26%的接枝产品。单体利用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液聚合法在聚丁二烯(PB)胶乳上接枝苯乙烯(St)、丙烯腈(AN)单体,得到不同St/AN比例的ABS接枝粉料,然后将其与SAN树脂(St与AN的共聚物)熔融共混,得到ABS树脂。考察了接枝粉料的组成对ABS树脂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BS树脂中接枝AN含量的增加,树脂的冲击强度及初始白度提高,熔体流动速率(MFR)、拉伸强度、耐黄变性能则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St)为接枝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接枝共聚法合成了丁腈橡胶接枝聚苯乙烯(NBR-g-PS),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及接枝共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TIR表征单体St已成功接枝在NBR分子链上。以总固物质量分数为14.89%的NBR胶乳为100.0%计,在SDS质量分数为2.0%的条件下,KPS和St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2.5%、30.0%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较高,分别达到25%和55%左右。随着St用量的增加,NBR-g-PS的邵尔A硬度、300%定伸应力都呈增加趋势,扯断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拉伸强度在St质量分数为15.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紫外辐照引发PF-g-SAN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苯甲酮(BP)为引发剂,通过紫外光辐照引发苯乙烯(St)、丙烯腈(AN)在纸浆纤维(PF)表面共聚,生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并接枝PF生成SAN接枝纸浆纤维(PE-g-SAN),研究了引发剂BP浓度、St/AN质量比、辐照时间、反应温度对PF-g-SAN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电镜表征接枝产物,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St/AN质量比2∶1,BP浓度2%,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40℃。  相似文献   

6.
AAS树脂的制备——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胶乳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交联丙烯酸丁酯胶乳为基础胶乳,苯乙烯、丙烯腈为接枝单体合成的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胶乳作了系统研究,研究了影响丙烯酸丁酯接枝聚合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得了性能优良的AAS树脂。  相似文献   

7.
用悬浮接枝法合成了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苯乙烯(St)的接枝共聚物(POE-g-MAS)。研究了单体比率、POE/单体的比率、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影响。从聚合产物中用丙酮抽提得到接枝共聚物POE-g-MAS,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POE-g-MAS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MMA-AN-St已经接枝在POE分子链上。接枝链MAS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OE的结晶相,降低了POE的熔融温度和熔融热。  相似文献   

8.
以悬浮法实施二元乙丙橡胶(EPM)与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的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EPM—g—SAN,用其与SAN树脂共混制备了高抗冲塑料乙丙橡胶与苯乙烯及丙烯腈的三元共聚物(AES)。研究了AN/St—AN和EPM/St-AN的配料比对接枝反应体系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及AES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用FTIR对EPM—g—SAN所含g—SAN(包括接枝链和非接枝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AN质量分数为35%、EPM质量分数为60%,接枝反应体系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92%、45%和27.6%。在此条件下合成的EPM—g—SAN对SAN树脂的增韧效率最高,用其制备的AES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53.2kJ/m^2。FTIR定量分析表明,在EPM—g—SAN的g—SAN中AN单元的平均组成比小于AN单体的配料比,而AN单元在接枝链SAN中的组成比小于在非接枝共聚物SAN中的组成比;当g—SAN所含接枝链的组成与非接枝共聚物的组成相等时,其EPM—g—SAN对SAN树脂有更高的增韧效率。  相似文献   

9.
反应挤出法制备POE—g-(GMA—co—St)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接枝共单体,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对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进行熔融接枝,制备了POE—g-(GMA—co—St)。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共单体用量和抑交联剂亚磷酸三苯酯等对POE接枝物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袭明,St的加入能有效提高GMA的接枝率,亚磷酸三苯酯有效抑制了POE的交联。最佳配方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0.15份,GMA为3份,St为3份,亚磷酸三苯酯为1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法对聚乙烯(PE)进行氯化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t/AN)单体,制得了改性氯化聚乙烯(CPE)材料。探讨了氯化反应温度、氯含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和单体配比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中还对PE接枝了不同单体,结果表明,采用二段温度(70℃,120℃)法,氯质量分数为35%,BPO加入质量为0.24g,m(St)/m(AN)为1:1时,可制得力学性能较好的CPE材料。极性单体MA、AN及St的加入提高了CPE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1.
GMA/St双组分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接枝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对聚丙烯(PP)进行熔融接枝,研究了接枝单体的种类、组分配比等因素对PP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等的影响,并研究了接枝PP的力学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作为接枝单体,GMA比MAH更具有优越性;双组分单体熔融接枝PP的接枝率和性能优于单组分单体熔融接枝;接枝PP的结晶参数受其接枝率的影响;当PP/GMA/St/DCP=100/6/3/0、3时,PP—g^-(GMA—CO—St)的接枝率最高,力学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BPO-FeSO4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降解天然胶乳DNR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较佳反应条件,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投料比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单体接枝改性炭黑填充NBR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体接枝改性法制备炭黑填充型NBR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NBR胶乳与炭黑的混合体系中加入适当的单体M[丙烯酸丁酯(BA)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引发剂,可以使单体M与NBR分子链发生接枝反应的同时也与炭黑表面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从而制备NBR/M/炭黑复合材料;采用该方法制备的NBR/M/炭黑复合材料的炭黑分散性良好,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优异。  相似文献   

14.
通过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多单体固相接枝法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接枝改性,制得了增容剂HDPE-g-(MAH/St/BA)。研究发现,接枝率与反应时间、温度、HDPE/单体比及引发剂(BPO)用量有关;HDPE-g-(MAH/St/BA)对聚酰胺6/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PA6/UHMWPE)共混物有很好的增容作用,加入HDPE-g-(MAH/St/BA)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合条件、配方组成及氯化聚乙烯(CPE)的氯化度对高温本体聚合合成丙烯腈(AN) CPE苯乙烯(St)接枝共聚物(ACS)树脂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体聚合合成ACS树脂过程中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聚合转化率低于50 %的低转化率阶段;反应温度、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用量是影响本体聚合合成ACS接枝率的主要因素;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增加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浓度均会导致接枝率显著下降;St/AN的质量比、CPE橡胶的含量及氯化度对接枝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有机分散剂协助三单体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为接枝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一种有机溶剂作分散剂,对聚丙烯(PP)进行固相接枝改性制备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以PP为100份基准)为0.3份,单体(BA,St,MAH的物质的量比为2:1:1)总投料量为4份(相对PP为100份)时,得到了接枝率为3.26%的接枝产品。单体利用率达到58.75%。  相似文献   

17.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接枝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通过熔融接枝法制备接枝天然橡胶[NR-g-(GMA-co-St)]。研究了GMA、St及DCP用量和接枝温度对NR的接枝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MA、St和DCP质量分数分别为8%、4%和0.3%,接枝温度为160℃时,NR-g-(GMA—co—St)的接枝率最高,综合力学性能最好;St的加入能明显提高NR的接枝率,并能减轻NR的降解;红外光谱的分析证实了GMA已接枝到天然橡胶分子链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 ( PB)乳胶粒上接枝共聚苯乙烯 ( St)和丙烯腈 ( AN) ,合成了一系列 PB-g-SAN共聚物 ( ABS)。将这些共聚物用丙酮溶解并在超速离心机上将 PB-g-SAN和未接枝在 PB上的游离 SAN分离 ,计算出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通过改变共聚单体的组成和加料时间 ,研究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SAN的接枝率随着 P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在共聚单体中增加引发剂 ( CHP)和分子量调节剂 ( TD-DM)的含量 ,SAN在 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而共聚单体的配比 St/ AN和加料时间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ES),研究了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三元乙丙橡胶(EPDM)已接枝上丙烯腈(AN)和苯乙烯(St)的共聚物(SAN)支链,即EPDM与AN及St发生了接枝共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腈(AN)和丙烯酸(A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不同硬单体以及功能单体AA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BA)∶m(MMA)∶m(AN+St)=75∶15∶10[其中m(AN)∶m(St)=1∶3]、w(AA)=2份时,制备的乳液胶粘剂具有较好的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