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解读人本治理内涵和城市公共空间认识的基础上,解析人本治理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以广西贺州市平桂新城为例,通过梳理其公共空间本底及发展现状,总结当前贺州市平桂新城的问题与不足,并以问题为导向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出从人本规划、顶层设计、公园城市、共享元素4个方面的发展策略及建议,希望能加快推进贺州市平桂新城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以期为贺州市其他片区和国内其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公共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通过公共空间建设,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是新时期上海实现发展转型、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从公共空间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评估分析入手,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网络、袖珍广场、活力街巷、文艺复兴、街区更新等规划设想和举措,探索加强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量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脉络被割裂和遗忘。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宜兰的城市公共空间为例,基于人文视角,对宜兰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出了五种空间营造策略,希望能为建造富有人文气息的城市公共空间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要存量优化背景下,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从而拓展公共空间容量是实现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探明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内涵,剖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特征,明确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总结轨道交通促进下的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的通用策略;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例,通过分析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侧重点,结合轨道交通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并使用空间句法验证策略的合理性。为类似城市中心区地下公共空间精细化城市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引和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4)
21世纪是一个休闲时代,城市休闲功能的打造将成为城市经营与城市定位的一个重要方向,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构建成为了现代生活和城市空间设计所关注的热点。本文运用增长极理论,构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布局"太空"模型,以泉州市为例,采用实地调研、Coerldraw绘图等方法,对泉州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现状进行分析,在上述模型的理论指导下,构建泉州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其意义在于,不断满足泉州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优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泉州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环境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通过支持和激发有意义的城市公共活动,城市公共环境可以成为城市整体中更为意义重大的组成部分。从可防卫空间理论的四个主要关注角度探讨了城市公共环境与城市公共活动建立良性关系,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在其物质表象下是活动人群社会关系特征的反映,呈现出如类聚、排斥甚至冲突等特征,其形成和重塑过程也是空间生产的社会过程。基于社会属性的视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应从公平原则出发来完善其规划布局,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的多样化以服务不同的社会人群,应注重公共空间的认知性来提升场所的特色和记忆,以增强社区归属感,并且应发挥法定规划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制度作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保障是促进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健康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寒冷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策略分析,结合寒地气候特征,总结气候对寒地城市空间设计的影响,对寒地气候公共空间状况详细剖析,从而提出相适应的解决策略.本文从公共空间的空间形态、城市景观以及环境机理的角度入手,从多方位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打造适应当地气候的城市风貌,塑造寒地城市文化生命力,提升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展现寒地公共空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由于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和设计,当前南宁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着结构布局不合理、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由此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服务水平较低。因此,南宁市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以其系统规划为前提,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并从结构、布局、文化特色、环境等方面着手,以当前水城建设为契机,提升南宁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形象。  相似文献   

10.
徐嵩  张慧华 《四川建筑》2011,31(5):13-14
在城市生活中,小型公共空间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而在实际的城市设计中往往忽视对此类空间的塑造.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与塑造小型公共空间的关系,提出了塑造良好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即应遵循人性化的原则,采用宜人的尺度并创造阴角空间,从而为城市设计中塑造更好的场所、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期、城市建设提出"城市双修"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成为研究与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景观再生的视角,通过对上海市静安区城市基础设施景观化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基础设施景观化的构建模式,研究如何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空间的有效利用,以产生新的开放空间,创造新的城市活动场所,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文章论述了立体空间叠加和水平空间拓展的不同模式,为目前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耦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及其理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空间,是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随着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私有化、商品化、符号化"成为当今消费时代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三大特点。这些深刻的变化引发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理论批判与质疑:不少研究者指出公共空间正日益成为"纯粹的消费场所",一方面,其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功能已明显"失落"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指出当代公共空间仍然具备促进社会"融合"和提升公共生活"多元化"的能力,因此,公共空间并未失落,而是处于"演变"之中。总的来看,这些看似不一致的观点各自揭示了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真实的一面;因此,采取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认识消费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从而采取更切实有效的策略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不可避讳的公厕 公共厕所(公厕)是指区别于私人家庭内部厕所,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或公共场所,提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厕所.城市公厕涉及公众健康、公共卫生与服务、环境保护、旅游发展、妇女和残疾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空间缺乏整体性和空间"特色危机"等问题,选取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婺源城市公共空间为例,分析提出婺源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措施,以寻求改善公共空间质量、塑造城市特色景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区绮雯 《规划师》2024,(3):130-136
在城市设计视角下,良性的公共空间设计管控包括获得理想的设计方案以及有序的实施过程。以地块公共空间及其设计管控为研究对象,辨析“地块公共空间”的概念与属性,推演设计管控及全流程伴随式服务需求,提出伴随式服务导向的地块公共空间设计管控策略,即在规划设计阶段,以精细化技术提升设计管控的科学性;在建设实施阶段,以规范化制度提高设计管控的实效性;在运维管理阶段,以多主体治理优化设计管控的长效性。同时,结合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滨水绿地、口袋公园的设计管控实践,验证了刚性管控与弹性引导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叶宇  黄镕 《世界建筑》2022,(11):22-23
在整体建成环境步入精细化发展的阶段,城市品质提升效益的量化需求日益显著。本文运用多源城市数据拓展经典的Hedonic特征价格模型,分析空间品质各要素对房屋价格的影响权重,并进一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明确各品质要素提升的有效范围,便于更精准的城市设计导控。本研究通过空间品质相关变量经济效益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城市设计理论偏重于空间美学与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使经济效益成为城市设计评价的新方向,是面向设计科学新范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公共艺术对现代城市生存环境品质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建设、管理和文化三个层面,浅析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并提出思考和建言,以期对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打造城市品牌形象有所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市民对其需求从最初的便捷高效转变为对出行体验与生活品质的提升。但轨道与城市的衔接还未形成优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未带来更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生活。即便在轨道站点逐渐网络化的城市核心区,站点与城市的衔接空间也未能提供良好的出行体验。因此,我们对轨道与城市的衔接空间进行思考,尝试对其进行规划引导、设计激活,构筑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9.
大学城是城市的特殊功能单元,在快速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生态系统的破坏、文脉的割裂以及"城”"村”二元结构问题。该文以福州大学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体检的指标体系,评析了大学城生态系统、文化脉络、空间形态、人口及产业存在的问题。从水网织补、生态廊道打造以及生态节点的塑造提出生态修复的措施;从文脉的延续、创新空间体系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修补的方法与路径。旨在为大学城区域更新及空间品质提升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21,28(9):14-18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关注人的日常交往和基本需求,强调“人民参与”的治理模式。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阶段转变为存量阶段,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逐步聚焦在空间重构、公众参与和社区激活方面,空间关怀落实到社区需求、社会关系等社会治理层面。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的综合问题,以人民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公共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联,以及社会治理的适应性策略。从人与社会的角度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社会治理途径,体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文化治理、社会需求治理、社会活力治理、层级化治理和机制治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