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分别在H2和CO还原气氛 中制备了Sr1.94-xBaxMgSi 2O7:Eu2+0.01,Dy3+0.05长 余辉材料;研究了不同还原气氛对该系列荧光粉发光及余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 着Ba2+浓度的增 加,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发射光谱和余辉光谱的峰位也发生了变化;CO 还原气氛下所制备荧光 粉的纯度要高于H2还原气氛下制备的样品,CO还原气氛下所制备荧光粉的余辉的初始亮 度和衰减都明显优于H2还原条件下所制备的样品,说明CO还原条件下更容易形成具有合 适浓度和深度陷阱的纯相荧光粉,有助于提高样品的余辉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橙红色发光的Y2-2xMgTiO6∶2xSm3+(YMT∶2xSm3+,0≤x≤0.11)荧光粉。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Sm3+样品为纯相,无任何杂质;荧光粉颗粒尺寸为2~3μm,分散性较好且无明显团聚。在407 nm的近紫外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在500~700 nm波长范围内存在三个显著的发射峰,分别是603 nm(4G5/2→6H7/2)和650 nm(4G5/2→6H9/2)处较强的红光,以及566 nm(4G5/2→6H5/2)处较弱的绿光。Sm3+离子... 相似文献
3.
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Y2O3:Ho3+/Yb3+/Li+纳米晶,并且系统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对上转化荧光现象的影响。首先,通过XRD图形判断了晶体结构的生成,再通过980 nm的激光器和荧光光谱仪测得的光谱图,发现了位于520~579 nm的绿光、635~674 nm的红光等两条很强的可见光,还有一条较弱的位于743~775 nm的近红外发光。最后,通过与能级图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它们分别是5F4/5S2→5I8,5F5→5I8和5F4/5S2→5I7荧光跃迁。可以看出:在掺杂入Li+之后,上转化荧光得到了极大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i4+、Ge4+和Sn4+离子掺杂的LiGa5O8∶Cr3+长余辉材料,系统研究了掺杂对LiGa5O8∶Cr3+光致发光和长余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系列材料能产生650800nm的近红外余辉发射,主发射峰位于717nm,来源于Cr3+离子的2E→4A2特征跃迁,与未进行掺杂的样品相比,掺杂Si 4+、Ge4+和Sn4+离子的LiGa5O8∶Cr3+余辉发光强度均得到增强,余辉性能显著改善。热释光测试结果表明,Si 4+、Ge4+和Sn4+离子掺入主要提高了LiGa5O8∶Cr3+的陷阱浓度,且使得有效陷阱的数量增加,从而改善了LiGa5O8∶Cr3+的余辉性能。 相似文献
5.
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共掺Si4+的LiGa5O 8:Cr3+长余辉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余辉发射光 谱、余辉衰减曲线和热释光对样品分别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Si掺杂对LiGa5O8:Cr 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 果表明,所合成的LiGa5O8:Cr3+,Si4+材料能产生近红外长余辉发射,主 发射峰位于717nm,归属于Cr3+的2E→4A 2 跃迁,共掺Si4+能显著提高余辉性能。掺杂浓度为0.25时,样 品的初始发光强度提高了3倍,余辉性能最佳, 余辉持续时间超过30 h。热释光曲线表明,共掺Si4+ 离子可增加有效陷阱数量,从而改善材料的余辉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能球磨法及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分别制备了不同浓度的Ho3+∶Al2O3纳米粉体及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Ho3+离子掺杂对Al2O3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XRD图谱显示粉体样品为六方α-Al2O3结构,薄膜样品为体立方γ-Al2O3结构。1wt%Ho3+掺杂的Al2O3纳米粉体在454nm、540nm附近出现由Ho3+离子能级跃迁引起的吸收峰。采用579nm的激发光源对样品进行荧光光谱检测,发现两种样品在466~492nm波段均出现F+心所引起的缺陷发光峰,且发光峰的强度随Ho3+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a9Al(PO4)7:Sm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以403nm近紫外光作为激发源时,Ca9Al(PO4)7:Sm3+呈现出多峰特征,主峰位于564、605、650和712nm,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和4G5/2→6H11/2跃迁发射,其中605nm发射峰最强,从而材料整体发射橙红光;监测605nm发射峰,对应的激发光谱为多峰特征,主峰为345、362、375、403、440和472nm;改变Sm3+的掺杂量发现,Ca9Al(PO4)7:Sm3+的发射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发射强度最大值对应的Sm3+掺杂量为x=0.01,即存在浓度猝灭现象;通过计算临界距离,得出造成浓度猝灭的机理为电多极相互作用;测量了不同Sm3+掺杂量下材料的色坐标发现,Ca9Al(PO4)7:Sm3+的色坐标基本不变,位于橙红色区域。研究了Ca9Al(PO4)7:Sm3+的发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发现,材料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激活能为0.178eV。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稀土Sm3+(0~0.10 mol)掺杂的(Na0.2Bi0.2Ba0.2Sr0.2Ca0.2)TiO3高熵荧光粉。研究发现,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Na0.2Bi0.2Ba0.2Sr0.2Ca0.2)TiO3高熵粉体逐渐出现了Sm2Ti2O7杂相,其发光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当Sm3+掺杂量为0.04 mol时,(Na0.2Bi0.2Ba0.2Sr0.2Ca0.2)TiO3高熵粉体具有单一的钙钛矿结构,且各元素组分分布均匀,并表现出最佳的荧光性能。当...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Y(MoO4)2:Sm3+新型红色荧光粉,研究了Sm3+在NaY(MoO4)2基质中的发光特性。X射线衍射(XRD)测量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550℃时,制备的样品为纯相NaY(MoO4)2晶体。样品激发谱由两部分组成:220~340nm为电荷迁移带,峰值位于297nm;350~500nm的一系列线状峰为Sm3+的特征激发峰,最强峰位于403nm(6 H5/2→4 F7/2)。样品可被UV-LED管芯及蓝光激发。发射谱由564nm(4 G5/2→6 H5/2),600nm和607nm(4 G5/2→6 H7/2)、647nm(4 G5/2→6 H9/2)和708nm(4 G5/2→6 H11/2)4个峰组成,最强发射峰位于647nm(4 G5/2→6 H9/2),呈现红光发射。研究了不同Sm3+掺杂浓度对NaY1-X(MoO4)2:xSm3+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X=0.05时出现浓度猝灭,分析表明,其猝灭机理是电偶极-电偶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合成及后续煅烧法制备了Zn1+xGa2-0.01-yGexO3x+4∶0.01Cr,yBi(x=1~4,y=0~0.04)长余辉纳米粒子(PLNPs).通过优化反应条件、Zn和Ge组成比例及Cr/Bi共掺杂比例,提高了材料的余辉发光性能.考察了煅烧温度和Cr/Bi共掺杂比例对PLNPs余辉发光性能和物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i 3+ 、Eu3+ 、Tb3+ 掺杂的Lu3TaO7。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三种离子掺杂的Lu3TaO7均呈现出强的荧光发射,其中Bi3+具有峰位在431 nm处的一强发射宽带,衰减寿命为16.8 μs,Eu 3+ 、Tb 3+ 则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锐发射峰,衰减寿命分别为1.26 ms和1.20 ms。因此,它们均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重闪烁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Ho3+/Yb3+共掺的氧氟硅酸盐玻璃, 根据玻璃样品的差热分析进行微晶化处理, 测试了Ho3+/Yb3+共掺微晶玻璃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吸收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结果发现, 在980 nm LD激发下, Ho3+/Yb3+共掺的含BaF2纳米晶的氧氟硅酸盐微晶玻璃可以同时观察到绿光(544 nm)和红光(656, 748 nm)上转换发光, 分别对应于Ho3+ 离子的5F4/5S2→5I8, 5F5→5I8和5F4/5S2→5I7能级跃迁, 与未热处理的玻璃样品相比, 微晶玻璃样品的绿光发光强度增强约347倍。研究结果表明含BaF2纳米晶的氧氟硅酸盐微晶玻璃是一种潜在的上转换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粉还原条件下制备了SrSiO<,3>:Eu<'2+>,Dy<'3+>长余辉蓝光发光材料.研究了Eu<'2+>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物相、形貌和光谱等性能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为单斜晶体,样品颗粒呈花束形;该荧光粉激发...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碳粉还原条件下制备了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的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光粉体经碳粉还原后的发射光谱表明,其发射主峰位于509 nm左右;余辉衰减曲线证明其余辉衰减过程存在快速衰减和慢衰减两个过程,该发光粉体的余辉时间能持续20 h以上.此外还考察了烧结温度、稀土掺杂量和助熔剂含量对此发光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类新型橙红荧光粉Ba3-xSrNb2O9:xSm3+,通过XRD图谱鉴定了样品的纯相结构。根据激发发射光谱,紫外激发406 nm下,该荧光粉在596 nm处呈现出明亮的橙红光发射,Sm3+的猝灭浓度为0.04。结合变温光谱,分析得出在高温453 K下,其PL发射强度仍保持在室温下的76.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此外,通过将样品与蓝色LED芯片简易封装,在激发电流160 mA下,Sm3+掺杂荧光粉在色坐标(0.331 4, 0.338 1)下发出明亮的白光,接近理想白光(x=0.33,y=0.33),显色指数高达93.3。结果表明,作为新型铌酸锶钡基质的荧光粉,在掺杂稀土Sm3+后,在紫外白光发光二极管(UV-WLEDs)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YF3:xEu3+和YF3:0.14Eu3+,0.08Gd3+系列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 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EDS)、光致发光(PL)和长余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物相、 结构、形貌、 表面元素、PL和荧光寿命进行了表征。XRD检测表明,合成的样品属正交晶系。ED数据验 证了合成样品的表面元素组分。PL光谱测试表明,YF3:xE u3+的激发光谱由200~300nm的宽带和Eu3+ 的系列窄带激发峰组成,YF3:0.14Eu3+,0.08Gd3+的 激发光谱由200~300n m的宽带和Eu3+,Gd3+的系列窄带 激发峰组成。在319nm紫外光激发下,测得YF3:xEu3+ 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个多峰谱,主峰位于593,3nm。 当Eu3+掺杂物质的量的浓度大于14%时,出现了浓度猝灭现象。在319nm紫外光激发下,YF3:0.14Eu3+, 0.08Gd3+的发射光谱出现Eu3+的5D0→7F1 (593nm,橙光)、5D0→7F2(613nm,红光)跃迁发光峰,此时,Gd3+ 的掺杂能增强Eu3+的发光。通过色坐标分析可知,当激发波长为374nm时,YF3: 0.14Eu3+的色坐标为 (0.337,0.239),是很好的红色发光粉。对YF 3:xEu3+和YF3:0.14Eu3+ ,0.08G d3+的荧光衰减曲线的拟合证实,存在Gd3+→Eu3+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Zn3Ga3.99Ge xO9+2x:1%Cr3+(x=1,2,3,4,5)新型近红外长余辉荧光粉,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PL)光谱分别对其晶体结构、PL性质和余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 果表明,Zn3Ga3.99Cr0.01GexO9+2x实际上是Cr3+和Ge4+共同取代了ZnGa2O4尖晶石 结构中的部分Ga3+而形成的固溶体; 样品可以被近紫外光和蓝绿光有效地激发,发射出640nm波长范围的红光和近红外光,峰值位于695nm波长 附近,属于Cr3+的特征发射,对应于2E→4A2的跃迁;余辉持续时间均超过300h。进一步分析了烧结温度对Zn3Ga 3.99GexO9+2x:1%Cr3+(x =1,2,3,4,5)材料的发光和余辉性能影响,得到Zn3Ga3.99Cr0.01Ge1O11 的最佳烧结温度是1200℃,且随温度的升高, 样品的发光和余辉性能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合成SrMoO4:Eu3+,SrMoO4:T b3+,Eu3+系列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光电子能谱(EDS)、荧光光谱以及色坐标等研究了所制备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XRD检测表 明,试样的 结构属四方晶系。EDS测试证明,合成样品含有相应组分元素,没有杂质元素。荧光光谱测 试表明, 在364、397、467nm波长紫 外光和可见光的激发下,SrMoO4:xEu3+的发光光 谱由[MoO4]原子团的3T1,3T2-1A1电荷迁移跃 迁峰(536nm波长,绿光),以及Eu3+的5D 0→7F1(593nm波长,橙红光), 5D0→7F2(615nm,红光),5D0→7F 3(646nm,红光)跃迁发光峰组成。在243、288和396nm波长紫外 可见光激发下,SrMoO4:0.05Tb3+,0.05Eu3+的发射光谱包含了:Tb3+ 的5D4→7F6(489nm波长,蓝光 )、5D 4→7F5(546nm波长,绿光)、5D4→7F4(582nm波长,黄光)跃迁的发射峰,Eu3+的5D0→7F 1(593 nm波长,橙红光),5D0→7F 2(615nm 波长,红光),5D0→7F3(646nm波 长,红光)的发射峰。改 变激发波长,可以调节SrMoO4:0.05Tb3+,0.05Eu3+的发光颜色,存在Tb 3+→Eu3+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