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提出了为人谋福利的思想、主张和理念等,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群众观: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群众观,提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推到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深刻体现,也是对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 相似文献
2.
曾祺林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4):77-79,106
“利益”一词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不仅孕育着一切矛盾的萌芽,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认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并逐步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利益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作了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3.
王浩斌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2-45
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进行了科学的理论诠释和实践诠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间阶级理论,对中国当前的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韵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73-77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世界历史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唯物史观为基石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阐述了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性、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显著特征和世界历史的必然走向。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汲取其中包含的深刻意蕴,对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所研究的资本主义地租理论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他认为地租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本文阐释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并得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角度,结合我国现实论述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认为应该积极做好各项准备,抓住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历史”理论恰似一条红线,贯穿着马克思一生的思考轨迹和理论创作的始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学说的逻辑基础。挖掘和整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正确理解与把握全球化问题,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志东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56-58,61
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作为第三个发展阶段的科学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提出,已经完成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真正科学的有机结合。今后的任务主要应该是进一步落实这个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2):30-33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创立自己的独特的异化劳动理论,尽管他当时的阐述未能跳出人本主义的框架,但他将异化理论创立的中间环节落实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站在无产阶级和工人劳动者的立场,从贫困工人的一般生活现象入手进行了异于同时代哲学家的理论探索,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永锋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62-64
文章首先陈述了中外哲学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些基本观点,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做了简要分析,指出了其观点的不合理性,即颠倒了"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未能驾起"现有"与"应有"的桥梁,充满了先验色彩,从根源上滑向了唯心主义;其次,分析了其存在缺陷的原因并结合自然、社会因素,提出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正确观点,即人的本质是劳动、社会关系、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最后,联系国际国内现状,总结出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按劳分配的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3):35-37
联系生产过程,论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是剩余劳动成果的分配原则,以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刘应元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18(6):61-62,75
从计件工资制的演变着手,说明在我国需要实行计件工资制这一分配方式,但实行这一方式要随我国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更适应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武二伟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15(5):8-10
文章从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渊源入手,对以SCP范式为框架的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起源、奠基及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这一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着重对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分析框架、理论基础、研究重心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指出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存在的许多有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4.
王新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1,(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对以上结论的再学习、再思考,一方面要认识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符合马克思一贯的经济思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针对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带来的贫富差距,要有与之对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首先提出了供暖分户计量应满足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分户计量的供暖系统形式,并以某居住建筑为例进行了较详细的经济分析。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计量方式以及我国现阶段应采取的计量方式。最后,针对我国供暖收费现状阐述了供暖收费办法,并提出了对供暖收费的分户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肖云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多元化、市场化的新趋势,在居民个人收入总量迅速增加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拉大,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不满。因此,如何对待和解决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已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民国时期是中国政局动荡的时期,受此语境的限制,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作曲折发展,它分为三个时段:民国元年的民族工作(1912.1—1912.3)、北洋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作(1912.4—1927)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作(1927—1949)。相较历代王朝,此期不但中央民族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地方的民族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5个方面论述了高等院校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依法治校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依法治校的6项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