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鉴于模袋法堆坝技术具有适用性强、工艺成熟、绿色环保等优点,将该技术用于某尾矿库工程项目之中,结合尾矿库运行安全控制指标,计算不同工况下尾矿库浸润线并运用简化毕肖普法和瑞典圆弧法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论证了该尾矿库的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模袋法堆坝技术在该尾矿库中的成功应用,对其他尾矿库设计、加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提前创造闭库条件、降低后期闭库成本,同时提高西漂扩容新库的库容利用率、延长尾矿库使用年限,在保持尾矿库正常生产运行的情况下,拟采用模袋法堆筑子坝。通过对模袋法筑坝技术先进性、宽顶子坝实施方案、尾矿库安全影响等的分析,得出西漂尾矿库模袋法堆筑宽顶子坝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甘肃某尾矿库-74μm尾砂含量占88.74%,拟采用细粒分级尾矿模袋法筑坝。为研究细粒分级尾矿模袋法堆坝技术作用机理以及模袋材质对堆坝效果影响情况,设计3个试验内容,分别从细粒尾矿、分级尾矿模袋体、模袋材质以及固结后袋内尾砂力学性质等方面开展细粒分级尾矿模袋法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筑坝装备与模袋法相结合的堆坝方式可解决超细尾矿堆坝难题,拓宽了尾矿堆坝所要求的粒径范围;模袋材质的不同直接引起脱水性能、固结效率及袋体强度的差异,因此,开展模袋堆坝前应结合尾矿粒径性质确定适宜的模袋材质;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细粒分级尾矿模袋法堆坝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云南某尾矿库尾砂-0.074 mm含量占83.52%,拟采用细粒尾矿模袋堆坝。为研究细粒尾矿充灌模袋堆坝技术作用机理以及浓度和粒径对充灌效果影响情况,设计3个试验内容,分别从充灌浓度、粒径分布、尺度效应方面开展细粒尾矿模袋充灌特性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室内充灌试验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场模袋充灌固结效果,充灌浓度和粒径分布对充灌效率、固结效率及袋体强度有明显影响。最后开展现场工业试验,形成了完整的尾矿充灌模袋工艺技术,拓宽了细粒尾矿堆坝所要求的粒径范围;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细粒尾矿模袋法堆坝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尾矿库加高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3种不同加高方法的安全性及其优缺点。在综合考虑安全、技术以及经济的基础上,选择了模袋法尾矿筑坝作为该尾矿库的加高方案,从理论上分析了模袋法尾矿筑坝的加固机制及施工工艺。模袋法尾矿筑坝具有坝体强度高,排水固结速度快,工艺成熟,操作简单的优点,对其他尾矿坝的筑坝及加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设计3个试验内容,分别从细粒尾矿、模袋体及模袋层间3个方面开展了细粒尾矿模袋法特性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模袋与细粒尾矿组成的模袋充填体可获得较高的承载力,模袋层间强度参数较尾砂体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最后开展现场工业试验,进一步揭示了细粒尾矿特性及其模袋法堆坝的适用性,拓宽了尾矿堆坝所要求的粒径范围。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细粒尾矿模袋法堆坝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细粒尾矿的堆存问题是尾矿处理遇到的技术难题之一。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云南某尾矿库为背景开展细粒尾矿特性研究。首先,阐述了尾矿库因入库尾矿粒度细,导致出现筑坝困难、坝体排渗不畅、沉积滩坡度缓、稳定性差等问题;其次,从堆坝工艺、降低浸润线及坝体稳定性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以模袋法堆积子坝、三维立体排渗盲沟、铺设土工格栅等为核心的细粒尾矿堆坝技术;最后,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分析,论证了该技术在细粒尾矿处置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成果对于今后细粒尾矿库的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管理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新堆和固结(模袋)尾矿的动力特性,采用时程法计算运用模袋法加高后的尾矿库动力抗震指标,分析了地震过程中尾矿坝的地震稳定性、地震液化以及地震永久变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袋法增大了磷矿浮选细粒尾矿抗剪强度和动剪切模量,采用磷矿浮选细粒尾矿进行上游法筑坝安全可行。采用时程法计算尾矿坝地震稳定性,结果更准确合理,更直观反映了整个地震历时过程尾矿坝的安全系数随地震加速度变化情况,具有科学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偏细粒尾矿新型快速堆坝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尾矿库尾矿颗粒偏细,筑坝上升速度快,导致尾矿固结强度低的特点,采用了新型模袋筑坝方法,辅以三维排渗系统,可满足偏细粒尾矿的快速堆坝,达到尾矿库安全运行的要求,为相似条件下尾矿堆坝开辟了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偏细粒尾矿新型快速堆坝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尾矿库尾矿颗粒偏细,筑坝上升速度快,导致尾矿固结强度低的特点,采用了新型模袋筑坝方法,辅以三维排渗系统,可满足偏细粒尾矿的快速堆坝,达到尾矿库安全运行的要求,为相似条件下尾矿堆坝开辟了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选矿工艺水平的提高,入库尾矿粒径越来越细,导致尾矿库滩面软弱,常规筑坝方法实施困难,甚至影响企业生产。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模袋法+宽顶子坝”筑坝方式有效解决了细粒尾矿堆坝难题,分析了宽顶子坝作用,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论证了宽顶子坝的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宽顶子坝对库内未固结尾矿的尾矿有防护能力;模袋坝体可提升软弱坝基承载力,加速坝基固结,适用于软基上直接筑坝;采用该方式筑坝,坝体稳定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某尾矿库加高扩容采用模袋筑坝工艺,现有排洪设施不能满足扩容后的排洪要求,需要对现有排洪方式进行改造。根据尾矿库扩容方案特点,通过对阶梯式和分区两种排洪方式的比较,从排洪安全、施工难度及工期、运行管理、工程造价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后,确定采用在库内新建模袋坝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溢洪道阶梯式排洪。为解决模袋坝上的溢洪道在排洪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开裂问题,将溢洪道整体设计成多个Z型板自由搭接的实用新型结构,能很好地适应模袋坝沉降变形,该实用新型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排洪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线式尾矿库往往具有库容大、边坡稳定性高的优势,但由于对库内及库外砂量平衡关系有严格的要求,在我国工程应用相对较少。以某缺砂型中线式尾矿库为案例,结合尾砂旋流分级试验结果,分析了尾矿库总体筑坝砂量富裕与分阶段筑坝砂量存在欠缺之间的矛盾,采用改良坝轴线位置、下游废石填补、优化堆积坝外坡比等工艺技术措施,实现了尾砂中线式筑坝的顺利实施。在此基础上,对尾矿库进行了全面的空间渗流场模拟及坝体稳定性分析。结论表明:各工况下尾矿坝浸润线均相对较深,尾矿库具有较高的坝体本质安全度。  相似文献   

14.
尾矿库和排土场是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其安全性、经济性关系到矿山工程的成败,非常重要。在总结分析国内几种废石和尾矿联合处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排土场和尾矿库联合共建堆存的方法。为了解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采用有限单元法和极限平衡法对该尾矿坝的应力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排土场和尾矿库联合共建具有坝体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极端工况下坝体安全系数为1.21。研究成果对今后排土场和尾矿库共建相关的研究、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上游式湿排尾矿库入库尾矿粒度偏细、浓度偏高、不易分选的特点,为实现尾矿的安全堆存,采用分级分区放矿,将粗细尾矿分级后,粗颗粒尾矿优先在坝前放矿,细颗粒尾矿在上游库内排放。通过在南京梅山山景尾矿库实施旋流器分级分区放矿筑坝试验,将入库尾矿经FX 250型水力旋流器在0.1 MPa压力下进行分级,将沉砂质量浓度稀释至35%以下排放在坝前,取样检测表明,坝前20 m范围内+0.075 mm尾矿占比在90%左右,坝前40 m范围粗颗粒含量明显增加。通过在粗尾矿沉积的坝前区构筑池填法子埂,使粗尾矿集中在坝前最小干滩长度范围内沉积形成安全超高区;将溢流汇集后经管道输送至上游库内排放。试验结果表明,上游式尾矿分级分区排放工艺能够很好地解决细粒高浓度尾矿采用坝前水力冲积放矿存在的防洪不足及坝体稳定性不高的问题。该尾矿堆存工艺在南京梅山山景尾矿库成功应用,既解决了尾矿库前期运行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又节省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大坝结构实测性态综合评价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尾矿库安全监测实施现状,构建了尾矿库实测性态综合评价体系,对尾矿库实测性态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评价集的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集的确定、评价指标的度量方法和综合评价的途径。该方法为尾矿库安全实测性态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对尾矿库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将中线式废石筑坝法用于一次性筑坝尾矿库的设计实例。采用瑞典圆弧法对现状与设计最终堆积标高工况下的坝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图解试算法、径流分配系数法、水量平衡法及水力计算公式对现状与设计最终堆积标高工况下的防洪安全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采用中线式废石筑坝法扩容至 296.5m标高可行,且扩容后的尾矿库安全储备大安全性得以提升,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安全筑坝方法。  相似文献   

18.
层间滑移是影响模袋法尾矿坝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探讨分析了模袋坝体的破坏模式,袋与袋接触面滑动是主要的破坏模式,采用接触面单元模拟模袋体的层间接触,结合抗剪强度折减法和接触面单元,计算分析了模袋坝的层间滑移破坏特征,得到了模袋体层间滑移变形和破坏的过程。研究成果对提高模袋法尾矿坝的抗滑稳定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