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2年以来全球金属矿产开采量增速明显趋缓,但仍然显著高于20世纪90年代,金属矿产消费由快速增长阶段转向稳定增长阶段。金属矿产消费增速决定了金属价格大的变化格局,2012年以来金属价格在经历大幅下滑和回升之后,目前在中位~中高位震荡。1990~2017年全球金属矿产勘查投入经历了低位波动、快速上升、持续下滑-回升的变化。随着勘查难度增大、深度增加、平均品位降低,全球重大发现和新增储量总体上在减少,铜、金等金属矿产勘查找矿成效有降低的趋势。综合消费与价格变化趋势,支撑全球金属矿产勘查持续上升的动能明显不足,预计勘查投入将在一个中位平台上波动。近年来中国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偏离全球"回升"走势,与中国矿产消费占全球比例相比,勘查投入占全球比例明显偏低。随着全球金属矿产勘查回暖和金属价格在中位~中高位震荡,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将触底回升,最终稳定在一个中位平台上。  相似文献   

2.
2012年以来全球金属矿产开采量增速明显趋缓,但仍然明显高于上世纪90年代,金属矿产消费由快速增长阶段转向稳定增长阶段。金属矿产消费增速决定了金属价格大的变化格局,2012年以来金属价格在经历大幅下滑和回升之后,目前在中位~中高位震荡。1990~2017年全球金属矿产勘查投入经历了低位波动、快速上升、持续下滑-回升的变化。随着勘查难度增大、深度增加、平均品位降低,全球重大发现和新增储量总体上在减少,金属矿产勘查找矿成效有降低的趋势。综合消费与价格变化趋势,支撑全球金属矿产勘查持续上升的动能明显不足,预计勘查投入将在一个中位平台上波动。近年来中国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偏离全球“回升”走势,对全球贡献有所下降。既与中国矿产消费增速趋缓有关,也与近年出台的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财政投入下降等有关。与中国矿产消费占全球比例相比,勘查投入占全球比例明显偏低。随着全球金属矿产勘查回暖和金属价格在中位~中高位震荡,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将触底回升,最终稳定在一个中位平台上。与全球趋势类似,中国金属矿产勘查找矿成效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能源矿产勘查长期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81~2015年我国非能源矿产勘查投入、成效变化与影响因素,以期为矿产勘查形势预测奠定基础。非能源矿产勘查经历了平稳发展、持续低迷、快速发展和调整下行四个阶段,根据矿产品供求、矿业利润与勘查投入关系推测,未来几年矿产勘查或将延续深度调整的趋势。在快速工业化时期,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重要程度日益上升,而到工业化后期贵金属和三稀金属重要程度开始上升。相同矿产勘查投入所获得的新发现矿产地与新增查明资源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矿产市场与矿产开发对矿产勘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变化趋势上矿产勘查投入可能比矿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延迟1~2年。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油气矿产探矿权中金属矿产占比八成以上,并且以有色金属为主。勘查投入仅占总投入的一成多,并且大部分为企业投资。"三稀"矿产的勘查投资增长较快,紧缺矿种的资源保障程度在增加。未来金属矿产勘查将面临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转变开发利用方式;加大紧缺矿产的勘查投资,降低对外依存度;加大"三稀"矿产的勘查力度和开发强度,稳定资源供应,保障国家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5.
展望2022年,世界经济"V"型反转后增速将逐步回落,全球GDP将突破百万亿美元大关.世界矿产勘查开发投资持续回升,铜金矿取得重要进展.原油、铁矿石、铜等大宗矿产价格震荡加剧,锂、钴等电池金属供应将持续紧张.矿业公司面临艰难选择,ESG风险亟需化解.关键矿产热度不减,重要矿产资源国权利金政策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全球有色金属矿产勘查投入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到1997年达到52亿美元的高点.  相似文献   

7.
2022年,世界经济在经历“V”型反转后增速逐步回落,增长不如预期。世界矿产勘查投资增速下降,铁、铜等大宗矿产勘查投资不足;开发投资增长,但诸多大型项目因为环境和基础设施问题而无法投入建设。受到新冠疫情反复、地缘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国际矿产品市场动荡加剧。需求萎缩致使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品价格下跌,但在绿色转型推动下,锂、稀土等价格大幅上涨。资源民族主义表现形式多样化,多国宣布成立国家矿业公司、禁止原矿出口和提高权利金。展望2023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矿产资源国采矿业GDP下降。美国等西方国家勘探开发回归,金、锂和稀土继续成为勘查热点矿种。国际矿产品市场调整企稳,新能源汽车矿产需求依然旺盛。矿业公司ESG风险持续,将面临融资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但绿色转型将带来新机遇。关键矿产困局难解,美欧出台激励政策,刺激本土矿产勘查开发,并通过伙伴关系,提高安全供应保障。  相似文献   

8.
2015年全球矿业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5年,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依然存在,走势可能更加分化。全球矿业发展进入新的周期,产业竞争更加激烈。矿产勘查开发投入下降,新发现和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矿产地不足。大宗矿产品价格保持稳中有降有助于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矿业资本市场向好,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将改观,公司并购将回升。重要矿产资源国调整法律政策,提升矿业竞争力。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大宗矿产品消费增幅减缓,"一路一带"建设将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矿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6年探矿权和勘查投资统计数据,对中国非金属矿产勘查及投资形势进行了分析。2016年非金属矿产探矿权有2 620个,占全国非油气矿产探矿权总数的10.2%。非金属矿产勘查投入15.22亿元,占全国矿产勘查总投入的1.96%。西部地区探矿权最多,其次是中部,东部地区最少。京津冀地区非金属探矿权占比较小,而长江经济带地区非金属探矿权约占全国非金属探矿权总数的2/5。统计数据表明:与非油气矿产勘查投资相比,中央财政对非金属矿产勘查投资比例是非油气矿产勘查投资比例的1/2,而企业投资也仅是其比例的2/3,表明对非金属矿产的勘查投入不够。"十二五"以来,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勘查投资在下降,而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勘查投资在增长。非金属矿产勘查将面临生态文明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大勘查资金投入,调整非金属矿产勘查开发布局,开展绿色勘查。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将是大国角逐、多种风险因素交织和急剧动荡的一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增长前景暗淡。矿业公司投资谨慎,世界矿产勘查开发投资难以持续回升,理论、技术和方法有待突破。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矿产供应格局发生变化,与之相关的地缘政治风险犹存。铁矿石、铜等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矿产需求增长,价格将震荡上升。资源民族主义愈演愈烈,提高税费水平成为主要手段,全球矿业投资环境堪忧。  相似文献   

11.
近四年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国际主要矿产品价格震荡下行,矿产勘查预算持续下降,新发现矿产地减少,矿业公司市值严重缩水,公司市值被低估。随着矿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高成本矿山陆续关闭或停产,优胜劣汰的结果将拉低矿山的平均生产成本,这在铁矿石行业尤为明显。矿业寒冬带来的市场大调整,不仅可以洗掉大量劣质的矿业项目,而且使投机者自动退出,矿业市场回归理性,矿业新秩序正在重构。在市场自净化的过程中,拥有优质资源的矿业巨头将利用其低成本价格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市场集中度可能将进一步提高。研究发现,上一轮全球矿业熊市对应的是1997~2002年,前后持续约五年。在此期间,矿业资本支出降幅累计达42%。截止到今年年末,本轮矿业资本支出相比2012年的峰值已下降约30%,未来2年仍有15%的下降空间。上一轮熊市中矿业资本支出经过了7年的调整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照此推算,本轮矿业资本支出的下降至少还要持续2年,之后才可能迎来复苏反弹。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全球地质勘查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是全球地质勘查的转折年,勘查项目数同比下降25%左右,勘查投入大幅下滑30%,钻探进尺同比下降三成。大型公司投资比重不断提升,黄金勘查投资依然高居各矿种首位,拉丁美洲成为勘查首选地区,矿山勘查更受青睐。2014年,中小公司面临融资困难,大型公司转变勘查战略,全球地质勘查活动将继续走低,是勘查项目并购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金是具有商品和金融双重属性的特殊贵金属。本文从金矿探矿权存量与增量、勘查资金投入、完成钻探工作量、查明资源储量及新发现矿产地等方面对2009—2019年我国金矿勘查基本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典型黄金企业勘查形势进行了分析。得出三方面结论:一是我国金矿勘查仍处于下降通道,且降速高于非油气矿产总体水平;二是部分指标显示我国金矿及整个非油气矿产勘查有企稳迹象,但预计筑底调整仍需一定时间;三是尽管金矿储采比近几年持续上升,我国金矿资源勘查形势仍不容乐观。针对我国非油气勘查行业低迷现状,提出了做好矿业权出让区块储备、加大探矿权投放力度、完善矿业权出让收益制度、推进绿色勘查开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6年,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全球矿业开始有了复苏迹象。2017年,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矿产品需求温和增长,全球矿业延续了向好势头,金属价格稳步回升,融资困难进一步缓解,投资者信心重新回归。展望未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将为全球矿业增添新引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将重构全球矿业新格局,世界范围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将重构全球矿业管理新秩序,科技创新将为全球矿业发展带来新动力。因此,我们认为,全球矿业在经历了2003-2015年超级周期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全球矿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经济增长格局却出现重大变化。发达经济体整体向好,保持缓慢增长的势头,而作为世界经济主要驱动力的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却全面下滑。2013年以来,全球大宗矿产品需求萎缩,产能过剩较为严重,重要矿产品库存维系高位,主要金属价格基本呈震荡下行态势,矿产勘查投资减少,矿业公司现金流不足,矿业并购数量和额度呈"双下滑"趋势,全球矿业市场持续走低。总体来看,目前全球矿业仍处于二次探底的过程中,2015~2016年之前,去库存化、去产能化将主导中短期的矿业走势,全球矿业正步入微利、薄利时代,针对当前全球矿业下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稳定地质勘查财政投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二是实施矿产地储备行动,保障未来资源供应;三是完善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国际化步伐;四是持续推进"走出去"战略,强化保障体系建设;五是加大矿业科技投入,引导矿业公司进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当下南方稀土矿的开采模式依旧为原地浸矿模式,这种开采模式而言,矿山地下发育的裂隙构造、地下暗河、岩溶等不良地质体,会严重降低浸矿液的回收率,同时沿不良地质体泄露的浸矿液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矿山地下不良地质体的发育状态的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南方某稀土矿C2矿区的地层分布及构造特征,首先开展高密度电法参数实验,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以及温纳-斯伦贝尔2装置测量模式,完成了4条测线的高密度电法测量;通过反演计算获得了实验区的隐伏电性结构模型,圈定了风化层(富含稀土矿的地层)厚度以及隐伏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解释结果与实验区布置的钻探结果一致。勘探成果对于离子性稀土矿储量评估、渗漏通道封堵及收液巷道的布置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其丰富的煤炭、稀土、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化工、冶金、建材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为推进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全区近几年来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以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矿产供需形势良好,但需进一步规范管理,避免产能过剩;富铁矿、铬、锰以及铜等矿产缺口较大,需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对于一些曾是优势的矿产如岩金,由于开采强度较大,造成资源保证程度降低,急需勘查新的矿产地;而对于银、铌等资源储量极为丰富的金属矿产,虽资源保证程度较高,但开发利用水平还有待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世界经济面临加速下行风险,全球矿业复苏的势头受挫。除澳大利亚等部分国家外,多数国家矿产勘查开发投资下降。地缘冲突、贸易战和资源战升级将严重影响油气等大宗矿产品供应。黄金等避险类资产将受到市场投资者关注,从而带动金矿勘查开发项目投资。关键矿产将继续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锂、稀土等矿产供应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9.
全球稀土资源分布广泛,中国约占全球1/3的储量,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稀土资源还可以开发数百年。2011年中国的稀土稀土需求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8%,日本和东北亚地区约占16%,美国约占10%,其他国家约占6%。对于未来全球范围内稀土供需预测,总体而言是供大于求,但是预计5种稀土元素氧化物还会出现供不应求局面,这5种元素恰好是我国的优势资源。对中国大陆周边、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稀土资源储量做了潜力分析,结合我国稀土资源情况,提出建立稀土统一销售平台、关注稀土资源潜力丰富的国家、境外稀土勘察开发应以重稀土为主的建议,目的在于鼓励矿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稀土资源的勘查开发,多种方式获取境外优质稀土资源,增强我国对于稀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文章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矿产资源开发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唐山市的特点,以200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测算了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的发展情境做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随着经济的发展,唐山市第三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增加,导致对煤炭需求量下降,因此唐山市的煤炭产量会不断下降,尤其是在今后的30年下降较快,而后趋于平稳,平稳的产量在每年4 000万t左右;2)随着勘探投资的增加,新增矿产资源储量会逐步增多,因此剩余矿产资源储量在2030年左右降至最低点,而后缓慢增加。在上述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唐山市的矿产资源承载力也会先降后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