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虹 《中国科技博览》2014,(24):153-153
贯彻新版《卷烟工艺规范》的要求,探索将SPC技术应用到制丝生产过程中科学地监控关键工艺工序的过程稳定性、客观地分析评价其过程能力水平。在SPC理论基拙上,引入SPC系统软件并辅以相应的工艺标准、管理理制度通过动员全员参与实,初步实现了从控制结果到控制过程、从人工控制到自动控制、从人工决策到机器决策的转变为进一步稳定制丝生产、提高全员工艺管理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强  杨得强 《质量探索》2011,(Z1):37-38
贯彻新版《卷烟工艺规范》的要求,探索将SPC技术应用到制丝生产过程中,科学地监控关键工艺工序的过程稳定性、客观地分析评价其过程能力水平。在SPC理论基础上,引入SPC系统软件并辅以相应的工艺标准、管理制度,通过动员全员参与实践,初步实现了从控制结果到控制过程、从人工控制到自动控制、从人工决策到机器决策的转变,为进一步稳定制丝生产、提高全员工艺管理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贯彻新版《卷烟工艺规范》的要求,探索将SPC技术应用到制丝生产过程中,科学地监控关键工艺工序的过程稳定性、客观地分析评价其过程能力水平。在SPC理论基础上,引入SPC系统软件并辅以相应的工艺标准、管理制度,通过现员奎员参与实践,初步实现誊从控稍结果到控制过程、从人工控制到自动控制、从人工决策到机器决策的转变,为进一步稳定制丝生产、提高全责工艺管理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烟草制丝过程中生物碱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卫 《福建分析测试》2005,14(1):2120-2122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分析了卷烟制丝过程中松片回潮、润叶加料、烘丝三个关键生产工序前后的总生物碱和游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烘丝工序对总生物碱和游离生物碱的降低最为显著,润叶加料工序次之,松片回潮工序变化幅度最小。这三个关键卷烟制丝加工工艺过程中总生物碱的降低幅度达15%,游离生物碱降低达25%。试验研究结果对卷烟制丝工序质量评价、合理控制产品内在质量及其稳定性,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晓东 《计量学报》2013,34(2):143-148
应用动态多参数在线能源计量技术对企业范围内各用能部门的实时能耗数据进行了准确、稳定、实时的采集和存储,形成了巨量的能源数据库。依据物质平衡和能量守恒原理,运用能耗基准因数法和e-p分析方法,建立了企业生产和能量转换过程的数学模型;评估和计算了设备和工序能耗、产品能值和单位能耗;建立了单位综合能耗模型。该模型成功地应用到北京某啤酒集团的能源计量系统中,通过设备和工序能耗的分析对比,指导工艺优化和节能空间的评估,对工艺和设备能耗进行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6.
杨磊  任健 《发电技术》2019,40(1):66
根据燃煤发电企业低碳综合评价构建原则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三层次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同时结合专家经验分层次确定不同指标间的重要程度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在明确指标基准值取值方法后,计算每一个指标得分并进行标准化,采用加权评分法对指标量化结果进行合成运算,实现燃煤发电企业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以区域内某2个电厂为例,比较低碳综合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对国内燃煤发电企业低碳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雨萱  王殊轶  粱巨宏  魏强生 《包装工程》2022,43(22):79-86, 94
目的 针对虚拟运动机制所带来的晕动症状,提出基于眼动的评估方法。方法 选用视线追踪回溯式有声思维的方式,在受试者体验常见虚拟运动时,实时采集眼动数据并在实验前、后完成两次量表评价,采集的11项参数指标用于数据分析。采用熵权法改进EFA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提取因子以简化变量数目,再在熵值赋权法下校正成分因子权重。结果 提取后再赋权的成分变量具有现实意义,得到的虚拟现实晕动症因子评估模型,其预测值与实际值配对t检验结果大于0.05,具有有效性。结论 模型优势在于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以客观可采集的眼动数据描述主观晕动,提出眼动技术结合VR,采集数据作为反馈信息,实时改进虚拟现实运动机制的思路,以缓解受试者的晕动症状。  相似文献   

8.
对现代卷烟生产企业而言,产品质量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卷烟生产过程中,制丝工艺流程最长,设备最多,操作最繁琐,制丝生产工艺是三大生产工序(制丝、卷接、包装)中的核心环节,它对提高卷烟内在品质、节约生产能源、降低焦油危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文中,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围绕影响制丝工艺质量的四要素,针对其管控要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建立细支烟物理指标综合质量评价方法,以客观评价细支烟卷制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方法 以某细支卷烟质量、圆周、长度、吸阻和总通风率为基础,利用CRITIC赋权法计算各物理指标的客观权重,并结合其技术标准,计算出每支细支烟的综合得分以及各班组、机台生产细支烟的综合得分和过程绩效指数,建立细支烟物理指标综合质量评价方法。结果 基于CRITIC赋权法计算,细支烟质量、圆周、长度、吸阻和总通风率权重系数分别为0.152、0.147、0.243、0.182和0.276,合格烟支的综合得分≥60分,不合格烟支的综合得分<60分,班组抽检烟支的综合得分与合格率呈线性正相关(R2=0.9569),客观地反映了细支烟主观扣分偏好和物理质量的整体水平。结论 基于CRITIC赋权法建立的细支烟物理指标综合质量评价方法,能客观评价班组和机台的卷烟卷制综合质量水平,及时发现细支烟卷接包装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陶瓷粉体的批次稳定性是陶瓷制品生产商最关心的核心指标,却又长期无据可依。本研究以燃烧合成的氮化硅粉体为样本,量化评价不同批次生产的氮化硅粉体的相似程度。首先构建了涵盖静态理化指标、动态流动性指标的粉体性能评价参数体系,进而测试得到在该参数体系中氮化硅粉体的全部性能数据,随后对所得性能数据分别采用余弦相似度法和欧氏距离法进行计算,得到了粉体性能一致性评价数据。结果表明,基于该参数体系的余弦相似度和欧氏距离均能反映批次粉体间的相似程度,量化显示出不同批次粉体的差异,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互验证。对判定为不相似的粉体,追溯工艺流程中的差异找到了控制氮化硅粉体一致性的关键环节—原料硅粉;对判定为高度相似的粉体划分为同类,为不同批次氮化硅粉体的类别划分提供了量化依据。该工作建立的“粉体性能一致性评价体系”为氮化硅粉体产品质量的批次稳定性(性能一致性)提供了有效的评价手段和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风力机轮毂装配工序的质量控制问题,结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定位布置的轮毂装配关键工序识别与监控的方法。综合考虑轮毂装配生产中的成本因素及相对质量损失,制定装配工序的质量特性损失标准,采用改进的质量损失函数识别轮毂装配关键工序;为解决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应用于小批量生产模式的瓶颈,引入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工序相似性分析与评定方法,通过分析工序相似性的影响因素,构建轮毂装配成组工序相似性评判指标体系及评定模型,完成工序相似性的测度。最终使用SPC方法监控管理轮毂装配关键工序,确保轮毂的装配质量。该研究为小批量生产模式中运用SPC方法管理过程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吕欣  刘玉云 《包装工程》2019,40(14):150-155
目的 解决儿童安全座椅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等问题,获得科学的设计方案。方法 依据文献研究和用户与专家问卷找出消费者选购产品时考虑的需求点和问题点,初选出儿童安全座椅评价指标;采用合理性测评筛除低效用指标,确定儿童安全座椅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提出一种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综合评价方法,对3款儿童安全座椅的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选,确定第2种设计方案为获得分数最高的优选方案。结论 AHP-TOPSIS模型应用于儿童安全座椅设计方案的优选可以消减决策者对设计方案评价的片面性与主观性,实现相对科学的儿童安全座椅设计方案的评价。该方法在其他产品开发过程中处于设计阶段的方案评价与优选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3.
蒋振  蒋超  铁铮  燕耀  俞琳 《包装工程》2024,(8):121-130
目的 设计评价是设计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为提升革命文物三维模型展示效果,对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研究与应用验证。方法 首先,利用Nvivo软件进行文献分析,结合人工解读和补充,实现初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其次,运用德尔菲法和两轮问卷调查对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进行筛选、优化和增设;再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赋值;最终,构建完成了一套具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际项目对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验证。结果 对9款“马灯”文物三维模型展示设计实例进行了评价应用实践,完成了方案的排序优选和进一步优化。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将优化后的结果与原设计方案进行再次比较,验证了优化后的结果相较于原有方案在设计质量上得到提升,与用户主观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故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有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帮助设计师进行设计方案的筛选,并提供明确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are an integrated component of the operational strategy of any firm. An increase in productivity implicitly assumes an improvement in quality. The concept of dynamic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and smaller lot-size production have been employed to eliminate defective items, to reduce the cycle time of a product and to improve quality and productivity. We present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parameters of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model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levels of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batch sizes, and investment in set-up and process control operations. The basic criterion considered for optimizing the level of such parameters is the minimization of total system cost. The proposed model relates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to set-up reduction, queueing of batches, batch sizes, and drift rate reduction. We conclude with an example problem to illustrate the behaviour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5.
吴勘  杨能惠 《包装工程》2023,44(16):305-314
目的 提取马王堆帛画特征色彩,分析帛画色彩间配色关系,为文创产品设计的配色过程提供指导,在设计中更加准确地展现帛画的文化特色。方法 首先使用优化后的K-means聚类算法提取出帛画的特征色彩,生成帛画的标准色卡;然后利用图像中的色彩占比数据和色彩邻接关系,建立色彩网络模型,确定色彩主辅色搭配;最后利用CorelDRAW插件color shuffle自动生成多个配色种群,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验证帛画特征色彩提取的可行性与运用色彩网络模型辅助配色的可操作性。结论 使用K-means聚类方法提取出的帛画标准色卡应用于设计时具有色彩代表性,构建色彩网络模型和插件辅助配色能够提高设计师的配色效率,为文创产品的配色设计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侯士江  刘甲财  孙可 《包装工程》2019,40(24):174-178
目的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产品设计中的考量因素与客观的数据模型的联系,对医院陪护病床进行综合评价,以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优化方案。方法以医院陪护病床设计为验证案例,首先确定具有设计意义的模型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层次模型,分析调研数据,获得相关设计因素的权重值,以此指导设计方案的生成。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设计方案进行客观、全面、综合的评估,选择最佳方案,并做进一步优化。结论该设计方法指导的医院陪护病床方案具有较好的创新性与可行性,该方法在新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具有科学的参考价值,能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避免了决策人员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可以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元分析与云模型的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以往地下工程岩体质量评判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与随机性问题,根据岩石质量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结构面强度系数和地下渗水量这5项指标建立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物元分析法,通过计算专家评判矩阵的效度物元及合成权重物元来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根据确定的评价标准,得到各评价因子隶属于各级别的综合云模型,并针对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地下工程岩体实测数据,先通过正向云发生器计算各评价因子所对应的各个评价级别的隶属度,再与其权重结合得到合成隶属度,然后以最大隶属度为依据判别出岩体稳定性所属级别.将该方法所得评价结果与约简概念格-模糊优选评判法、粗糙集-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RS-TOPSIS)进行对比,三者判别等级一致,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且免除了对大量样本的学习过程,能够克服评价指标定性语言和定量数值相互转换所产生的模糊随机性,可以用于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18.
申展  宋阳曦  罗俊杰 《包装工程》2020,41(23):124-128
目的 为解决快递末端配送中存在的回收体系不完善,快递的不安全性,快递员与消费者沟通少,快递员拒绝上门配送等问题。方法 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快递末端配送体系的模型,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出消费者对于目前快递末端配送的评分。结果 环境效益的权重为0.665,表明消费者较为重视,然而经济效益的权重为0.104,表明消费者较易忽视。同时,建立了快递末端配送综合效益与指标体系的关系式,时间成本的权重最高为0.619,运输成本的权重最低为0.097,表明消费者较为注重时间成本,较易忽视运输成本。综合评价得出消费者对现有快递末端配送的评分结果为75.09分,满意度为中等。结论 提出了快递市场规范化,制定了快递回收机制,合理分配快递末端配送投入方式以及给出了一些APP或小程序的优化建议,为我国快递末端配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