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酚类物质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与葡萄酒中常见的酚类物质可分为类黄酮和非类黄酮两大类,它们是葡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与葡萄的抗病性、采后生理、贮存、保鲜等密切相关。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来自于葡萄果实、果梗、酵母代谢以及橡木桶,参与形成葡萄酒的味道、骨架、结构和颜色等,对红葡萄酒的风格特征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定性、定量检测砀山酥梨及其制品中的酚类物质。样品中的酚类物质在70min内得到分离,酚类物质由色谱的保留时间、质谱信息和参考文献确定。质谱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利用全扫描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和中性丢失模式进行。本研究在砀山酥梨中共检出酚类27种,主要酚类物质是绿原酸,含量为180mg/L,其次为熊果苷、没食子酸、咖啡酸、咖啡奎宁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柚(皮)苷、芦丁、槲皮素.葡萄糖苷、槲皮素-半乳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香豆酸-葡萄糖苷、槲皮紊-戊糖苷、鼠李糖素-葡萄糖苷、槲皮索等。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中溶解氧与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康文怀  李华  秦玲 《酿酒》2003,30(4):44-46
微量溶解氧对葡萄酒的成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葡萄酒中主要酚类物质——单宁和花色素苷。着重论述了在微量溶解氧条件下。单宁和花色素苷向更稳定色素转化的三种基本途径,以及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变化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溶解氧在葡萄酒熟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葡萄酒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物质作为葡萄酒的“骨架成分”,在葡萄酒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颜色、滋味和口味等,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概述了葡萄酒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黄冠梨果皮中主要酚类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谢冰  寇晓虹 《食品工业》2012,(5):132-135
为研究黄冠梨果皮中的主要酚类物质,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定性、定量检测黄冠梨果皮中主要酚类物质,并评价该方法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线性和检出限。以甲醇—1%乙酸溶液为流动相做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流速为0.6 mL/min;质谱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利用全扫描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和中性丢失模式进行。在此方法下,样品中的酚类物质在50 min内得到分离并由色谱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信息确定。结果表明:黄冠梨果皮中共检测出15种酚类物质,主要以绿原酸含量最多,含量为65.765 2 mg/100gDW,其次是熊果苷、儿茶素、香豆酸、咖啡酸、槲皮素等。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砀山酥梨中的酚类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见  杨毅  夏潇潇  吴方睿 《食品科学》2006,27(12):578-581
本文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定性、定量检测砀山酥梨及其制品中的酚类物质。样品中的酚类物质在70min内得到分离,酚类物质由色谱的保留时间、质谱信息和参考文献确定。质谱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利用全扫描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和中性丢失模式进行。本研究在砀山酥梨中共检出酚类27种,主要酚类物质是绿原酸,含量为180mg/L,其次为熊果苷、没食子酸、咖啡酸、咖啡奎宁酸、表儿茶素、儿茶素、柚(皮)苷、芦丁、槲皮素-葡萄糖苷、槲皮素-半乳糖苷、槲皮素-鼠李糖苷、香豆酸-葡萄糖苷、槲皮素-戊糖苷、鼠李糖素-葡萄糖苷、槲皮素等。  相似文献   

7.
张欣珂  赵旭  成池芳  齐梦瑶  石英 《食品科学》2019,40(15):255-268
葡萄酒以其复杂的风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酚类物质是葡萄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其感官品质。同时酚类物质也被认为是葡萄酒保健功能的来源。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了类黄酮类物质和非类黄酮类物质,其中类黄酮类物质包括花色苷及其衍生物、黄烷醇类和黄酮醇类。非类黄酮类物质包括羟基苯甲酸、羟基肉桂酸和芪类物质。本文对上述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系统综述,包括其种类、结构与性质,同时对这些物质的主要检测方法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学术参考,为葡萄酒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3个主要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酚类物质及花色苷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烟台、河北昌黎和新疆伊犁3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总酚、单宁、多酚及花色苷物质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酒的总酚含量差异不大,但单宁含量差异显著;检测出10种多酚物质,均以儿茶素,没食子酸、水杨酸含量较高,但3个产区酒中的其它多酚物质含量高低不一;而检测出9种花色素苷物质,各个产区酒中的含量表现出极强的相似性,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占相对含量50%以上,其次是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其它7种花色素苷物质含量均较少,浓度差异不大;3个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表现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同时测定食用猪油中2,4,5-三氯苯酚、2,4,5-三氯苯氧乙酸和五氯酚3种物质的方法。方法样品用80%乙腈提取,固相萃取(SPE)和正己烷净化萃取后,以Atlantis?T3(2.1 mm×150 mm,3μm)为分析柱,乙腈-5.0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以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 2,4,5-三氯苯酚、2,4,5-三氯苯氧乙酸和五氯酚在2.0~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9、1.59、0.90μg/kg,定量限分别为0.29、5.28、3.00μg/kg,回收率为71.9%~109.5%,相对标准偏差为0.2%~9.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食用猪油中2,4,5-三氯苯酚、2,4,5-三氯苯氧乙酸、五氯酚3种物质的高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酒酚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葡萄酒中含有多种酚类成分,这些成分在葡萄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影响葡萄酒的口感,使葡萄酒具有苦味和收敛性,尤其是红酒;第二,影响葡萄酒的颜色;第三,起到防腐的作用,延长酒的寿命;第四,在葡萄酒中起抗氧化作用.文中介绍了葡萄酒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畜禽肉中胆固醇及胆固醇氧化物、水分、丙二醛指标变化,考察了反复冻融对畜禽肉品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质谱(GC-MS/MS)测定方法,对反复冻融7次(新鲜肉记为冻融0次)后鸡肉、猪肉和牛肉中胆固醇及5种胆固醇氧化物(25-羟基胆固醇、7β-羟基胆固醇、20α-羟基胆固醇、5α,6α-环氧化胆固醇、7-酮基胆固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胆固醇含量逐渐降低,其中牛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尤为明显(减少量为32.47 μg/g)。在反复冻融的过程中,胆固醇氧化物的含量先逐渐增加,后趋于平稳,其中鸡腿肉中7β-羟基胆固醇含量增加最多(增加量为0.601 μg/g)。同时,通过对畜禽肉中脂质过氧化过程中的水分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进行考察,鸡胸肉中的水分减少最多(减少量为14.472 g/100 g),牛肉中的丙二醛增加量最多(增量为1.004 μg/g)。反复冻融会导致畜禽肉胆固醇氧化增加,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加水量、冻结时间、解冻温度、冻融次数等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验证反复冻融法对油菜花粉中多糖的辅助提取效果,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加水量40 mL/100 g,冻结时间4 h,解冻温度80℃,冻融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油菜花粉可溶性多糖溶出率可达到21.79%。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冻融次数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冻融次数(0、1、3、5、7 次)对猪背最长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猪肉冻融过程中食用品质特性、全质构特性、脂肪氧化(硫代巴比妥酸值)以及肌浆蛋白和全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解冻汁液流失率、加压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随之显著增加,到冻融7 次时解冻汁液流失率已达到13.24%,加压损失率达到36.77%,蒸煮损失率达到31.77%;亮度(L*)、黄度(b*)增加,红度(a*)减少,到冻融7 次时L*值达到58.46,b*值达到13.25,a*值降低到11.68;pH值和剪切力值先增大后减少。硫代巴比妥酸值随冻融次数的增加显著增加。猪肉肌浆蛋白和肌肉全蛋白含量在反复解冻-冻融过程中降低。反复冻融严重降低了猪肉的品质,且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冷冻和解冻方式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不同的冷冻和解冻方式对鸡肉品质的影响,采用―18℃的普通式冷冻(普冻)和液氮速冻(速冻)两种冷冻方式,4℃的空气自然解冻(空解)和低变温(2℃→6℃→2℃)高湿(相对湿度>90%)解冻(变温解)两种解冻方式。设计普冻+空解、普冻+变温解、速冻+空解、速冻+变温解4种不同的冷冻和解冻处理组,测定各处理组鸡肉样品的保水性(解冻汁液流失率、滴水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嫩度等指标并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结果表明:速冻比普冻的干耗率降低1.07%,速冻+变温解处理组的保水性最好,其解冻汁液流失率、滴水损失率、加压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分别为0.22%、0.54%、44.53%、11.93%(P<0.05),每个处理组的鸡肉肌浆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速冻+变温解处理组的肌浆蛋白降解程度最小。液氮速冻+低温高湿变温解冻工艺在降低鸡肉冷冻和解冻过程中品质劣变、增加鸡肉保水性、减少损失的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15.
苏燕  夏杨毅 《食品科学》2015,36(12):260-263
以反复冻融兔肉为原料,分析缠丝兔加工过程中的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新鲜原料兔肉对照,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反复冻融原料兔肉及其腌制后和烘烤后的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显著增加(P<0.05);原料兔肉检测出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等脂肪酸,在缠丝兔加工过程中,脂肪降解产生了油酸(C18∶1);反复冻融兔肉在腌制和烘烤后的脂肪酸也呈显著性变化(P<0.05);5 次冻融原料的缠丝兔脂肪含量最低(0.023 8%)、硫代巴比妥酸值最高(0.216 8 mg/kg)。表明兔肉反复冻融对缠丝兔的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低温条件下的冻融循环对鱼糜加工品质变化的影响.将制得的鱼糜样品定量分装成3组,分别置于4、?18、?35℃冰箱中,并模拟5次冻融循环.期间,分别进行各组冻融鱼糜的流变特性、凝胶特性、水分变化(低场核磁共振、冷冻损失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持水性)、质构特性,并结合微观结构观察,以综合判定贮藏温度对鱼糜冻融...  相似文献   

17.
食品的冻结及解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畜禽肉的冷冻在现代肉制品加工工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肉品冷冻的工艺、冻结方法以及冻结食品的解冻技术及其各自特点进行了综述,同时简单介绍了一些新兴的解冻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e original method finalized for this study was a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isotheimic dehydration rate between two membrane samples, one subjected to a freezing-thawing cycle, the other being untreated control. Freezing entailed irreversible modifications in the properties of the vitelline membrane of the hen's egg as indicat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an accelerated drying rate; and a marked decrease in the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Through this method, the cryoprotective action of glycerol at the membrane level was also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9.
The rheological and proton pulsed NMR properties of cream cheese made from the green curds frozen and thawed were measured to determine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ezing and thawing rates of the curds and the textural changes of the cream cheese. The hardness of the cream chees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thawing rate of the curds decreased, whereas the freezing injury was the minor source of the damage on the hardness. The bound but not free water in the cheese characterized these textural changes.  相似文献   

20.
赵旭  张欣珂  陈新军  张珊珊  何非 《食品科学》2019,40(17):284-294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葡萄酒正逐渐成为倍受青睐的酒精饮料之一。究其原因,葡萄酒独特的风味固然重要,而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喜人的颜色和丰富的生物活性功能同样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不同于绝大部分酒精饮料,葡萄酒中富含酚类物质,不仅赋予其醇厚的口感和艳丽的色泽,也会对饮用者的身体健康起到十分积极的功效。本文介绍了葡萄酒中主要酚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并对红葡萄酒颜色保持起到重要作用的辅色效应(包括辅色效应的研究历史、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概述,以期为我国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