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2018年7月25—27日,公园城市与风景园林论坛在成都成功举办,150余名风景园林专业人员参会。论坛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承办,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协办(图1)。论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府新区时提出的"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提出3年来,成都系统谋划,探索新理念,推动新实践,营建新场景,开创新生活,公园城市特征初显。公园城市的成都实践受到广泛关注,在成都公园城市实践总体评述的基础上,从风景园林视角,阐释与评析重点探索实践,包括公园城市机构创新与支撑体系构建、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全域公园体系构建、天府绿道体系建设、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和公园社区建设、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场景营建等。并从中探讨风景园林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角色转变,以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引言关于成都,一直流传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说法。正是这种"悠哉游哉"的地域文化,让成都享有"宜居城市"的美誉。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成都市天府新区时提出:"天府新区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1"公园城市"作为新时代的城市建设理念首次得到官方确认。传统城市集中成片发展,城市和公园的关系是以公园的开放空间为图,城市街区为底。  相似文献   

4.
2019年9月28日~10月28日,以"盛世芙蓉花开天府"为主题,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民盟成都市委会、武侯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植物园、武侯区天府芙蓉园承办的2019成都第二届天府芙蓉花节在成都市植物园成功举办。本届芙蓉花节,以芙蓉"搭台"、文化"唱戏",讲成都故事、传播成都声音,在城市公园、绿道、各区(市)县重要节点营造40余个以芙蓉花为主的观花景点,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栽植芙蓉和其他花卉60万株,构建全市联动的观花网络,形成“花重锦官”的观花盛宴。  相似文献   

5.
代宗玉  罗成希 《城市建筑》2022,(S1):170-172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速增长、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绿化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成为主流。而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到新阶段提出的新模式,它吸收了以往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建设的思想及理念精华。成都于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全国首个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纵观成都公园城市的规划布局,成都的环城绿道为城市发展带来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基于成都的实际情况,分析绿道对公园城市建设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风景园林》2019,26(12):58-61
正1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竹藤组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浙江竹境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杂志社支持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施工配合:北京林大匠心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石楠  王波  曲长虹  胡滨 《城市规划》2022,(7):7-11+45
公园城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尺度的创新实践,相较于传统生态城市理念,更加突出城市公平共享、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提升民生福祉水平。2022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着公园城市正式进入到示范推广阶段。为了将成都市与四川天府新区在先行探索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生态文明时代下城市系统转型发展方案,本研究构建了一套温和、包容、具有技术指导性的城市评价指数——公园城市指数,其最核心的部分是架构了“一个目标-五大领域-十五个指数”的框架体系,以鲜明的价值导向,确保在多元化实践路径下公园城市不走样,以助力公园城市理念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园林》2018,(11)
正引言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府新区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并对成都作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指示。这既是总书记对成都城市建设的肯定与期待,也是对成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规划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是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是中国人居环境发展的新进程。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支撑系统,风景园林必将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主体性、引领性作用,是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关键。通过对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目标下的风景园林实践策略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发风景园林行业对公园城市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18,(11)
正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用地紧张导致绿化和公共空间不断被压缩,但同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在绿色、和谐、宜居、可持续的需求下,城市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而公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建设新模式第一次被正式提出,为城市及公园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1.
12.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系统地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规划新路径.本文全面梳理、总结了成都市以公园城市为特色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经验,包括在发展逻辑、发展方式、营城路径、治理方式等方面实现理念转变,探索实现公园城市与人及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公园城市创造更多价值服务人民、提升公园城市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等的规划策略,引领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该案例的原型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成都活水公园。案例将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污)水进行有效收集,通过生物自净功能进行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向人们展示被污染的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过程,启迪人们珍惜水资源。微缩版的成都活水公园,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图融八公园总体造型,喻示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公园分为4个部分:分别反映自然未被“现代文明”污染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富有诗情画意的花木之城,在“自古诗人例到蜀”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大量描写成都花木景观的诗词文本,挖掘花木诗词中的植物资源,提炼花木景观意境,对彰显成都花木诗词文化底蕴,营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借助文本挖掘分析软件Rost CM6,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326首描写成都花木景观的诗词文本进行词频分析,挖掘成都历史经典花木种类,并通过语义网络分析对花木诗词中的植物景观意境进行解析。[结果]成都花木诗词文本呈现出8个类簇,可归纳为梅林花海、海棠满园、牡丹花州、锦城芙蓉、蜀柳笼堤、绿竹绕宅、桃英逐水、翠柏掩寺8类植物景观意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花木诗词景观的场景表达路径:1)加强特色花木品种应用,延续花重锦城诗意画卷;2)探索花木诗词形意表达,增强公园城市诗意氛围。[结论]提供了“花木诗词文本分析—景观意向提炼—场景表达”的完整研究思路,为公园城市植物景观场景营建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5.
法国肖蒙城堡国际花园艺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箐 《风景园林》2011,(3):92-95
在世界范围内,园林展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它的展览和运作早已有非常成熟的模式,而且由于目标的不同,已经发展出了不同类型的园林展览。除了综合性的展览、商业性的展览,还有一类展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推广,因此以艺术性展览花园为主体。这类园林展一般在固定的园林中举办,  相似文献   

16.
成都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厌氧水解、初沉一体化反应池/CASS生化池/D型滤池/紫外线消毒/除臭的处理工艺,该工艺能处理高浓度、水质波动大的污水且运行成本低、污泥量较少、出水水质好。当污水厂进水COD、BOD5、SS、NH3-N、TP平均值分别为420、150、260、28、4.2 mg/L,pH值为7.3~8.5时,出水COD、BOD5、SS、NH3-N、TN、TP平均值分别为30、8、10、2、5、0.5 mg/L,优于设计要求,运行成本仅为0.59元/m3。  相似文献   

17.
18.
徐行川 《建筑学报》2004,(12):50-51
建筑师在浣花居设计中运用砖、瓦、木材、钢材等不同时代和性格特征的材料,表现现代和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四川成都属我国西南内陆地区,人口多,经济不是很发达,但资源丰富,且有许多名胜古迹、旅游胜地,如风景秀丽的峨眉山、四川乐山大佛、自然原始风景区九寨沟、世界著名文化遗迹“三星堆”等,所以每年到四川成都的中外旅客就达几百万人次.  相似文献   

20.
Chengdu, located at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Sichuan Basin, is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The fertile and well-watered basin has given the city a long and splendid history, which has left significant and lasting imprints on its urban form, landscape and cultural life. In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Chengdu serviced as the economic, cultural, logistical and technological center for southwest China, and built a competitive and broad industrial base which now helps the city maintain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region. In 2007, Chengdu was assigned as one of two pioneer cities in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Chengdu as a historical city, summarizes the city’s economic growth, urban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s a major city in western China, and discusses its recent efforts in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s a pioneering city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