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模型检验技术是开发高可信系统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定理证明的模型验证方法,并实现了工具验证.它以代数规约语言CafeOBJ描述系统的无限状态并把它转换成有限状态的SMV规约.通过观察迁移系统,证明产生的SMV规约的反例即CafeOBJ规约的反例,来找出开发早期阶段的系统的潜在错误,从而避免时间、金钱的耗费及重复性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模型检测是用来验证系统模型是否满足所期望性质的一种形式化方法,模型检测相对于其它的模型检验方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对模型进行检测的过程是自动化的,另一个是当系统不满足所验证的性质时,它会给出一条反例路径,这条反例路径可以为系统修正提供帮助.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使这条反例路径的生成在高效的同时其反例信息又直观易懂,为系统修正带来更方便快捷的帮助.本文中实现了具体反例生成与图形化显示系统(简称CCGS),它能快速生成离散语义下具体反例并图形化显示时间自动机沿着该具体反例的运行过程.实验结果表明CCGS能够快速生成具体反例路径信息,并且能够图形化显示具体反例信息,为系统修正提供更直观的信息,提高系统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规约模式系统SPS是根据性质的语义抽象而成的描述程序性质的表达模式,既能方便程序员使用,又有对应的时序逻辑表达式.但是,它现有的语义描述不够精确.首先介绍了规约模式系统及其现有的语义,并用它描述了实例的性质,接着采用模型检测工具SPIN验证了该系统表达的性质,通过对比验证结果及现有语义,给出了系统精确的语义描述.  相似文献   

4.
安冬冬  刘静  陈小红  孙海英 《软件学报》2021,32(7):1999-2015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复杂系统例如人机物融合系统(Human Cyber-Physical Systems,HCPS)已经与人类社会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软件系统所处的信息空间与人们日常生活所处的物理空间日渐融合.物理空间内环境的复杂多变、时空数据的爆发增长以及难以预料的人类行为等不确定因素威胁着系统安全.由于系统安全需求的增长,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随之增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不确定性环境下,构造智能、安全的人机物融合系统已经成为软件行业不可回避的挑战.环境不确定性使得人机物融合系统软件无法准确感知其所处的运行环境.感知的不确定性将导致系统的误判,从而影响系统的安全性.环境不确定性使得系统设计人员无法为人机物融合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提供准确的形式化规约.而对于安全要求较高的系统,准确的形式化规约是保证系统安全的首要条件.为了应对规约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时空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相结合的建模方式,即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基于环境中时空数据对环境进行建模.根据安全软件的典型特征,采用动态验证的方式保证系统的安全,从而构建统一安全的理论框架.为了展示方案的可行性,本文以自动驾驶车辆与人驾驶的摩托车的交互场景为例说明了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人机物融合系统的建模与验证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Web应用导航行为的建模和验证是可信Web工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深入分析用户和Web浏览器交互行为的基础上,文中引入On-the-fly策略并基于反例引导的抽象精化验证方法 CEGAR对Web应用的导航行为进行建模和验证.在On-the-fly导航模型展开的过程中,根据检验性质采用增量式状态抽象方法构造Web应用导航抽象模型,通过确认抽象反例来识别伪反例,借助等价类精化方法消除抽象模型上的伪反例.这一方法可有效地缓解Web应用验证过程中出现的状态爆炸问题.  相似文献   

6.
软件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模型驱动的需求分析方法将需求模型作为需求规格说明的补充,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对非形式化的需求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以发现需求规格中的不一致和不完整性等.本文在一种新型的,基于软件行为和多视点的需求建模方法基础上,依据其构造特点,提出需求模型的分析以及验证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构造模型待验证性质的行为时序逻辑规约,以需求模型对应的有穷状态迁移系统为基础,结合On-The-Fly的方法验证性质规约是否语义满足该状态迁移系统.此外,从命题抽象的角度对该验证方法进行优化.针对该方法实现了模型验证工具原型.  相似文献   

7.
模型检测基于概率时间自动机的反例产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检测基于概率系统的反例产生问题,在最近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有的工作主要围绕模型检测Markov链的反例产生而开展.基于概率时间自动机(PTA)是Markov链的不确定性和系统时钟的扩展.关注的是模型检测PTA的反例产生问题.首先通过在PTA上寻找概率之和恰好大于λ的κ条最大概率的路径,并根据这些路径和原PTA构造原PTA的一个子图,从而快速找到违背性质的具有较少证据的反例.然后精化此结果——通过逐条加入上述各条最大概率的路径来精确地计算已加入路径所构成的PTA子图的最大概率.由于考虑到符号状态交集对概率系统的影响,可以得到证据更少的反例.  相似文献   

8.
三值逻辑模型检验是对更高层的模型抽象验证的一种方法,对其验证中常常需要给出正例和反例.为此,讨论了三值逻辑模型检验以及正例和反例的提取,并在给出一套三值逻辑证明规则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证明系统;运用该系统可以证明模型是否满足某个性质;在证明过程中为存在路径量词提取正例,为全称路径量词提取反例.正例和反例的提取可给模型的细化指明方向.最后通过实例给出了该证明系统在数字逻辑电路验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模型驱动开发方法逐渐成为安全关键信息物理融合系统(safety-critical cyber-physical system,SC-CPS)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手段.然而,安全关键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需求往往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的,如何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链接自然语言需求和基于模型驱动的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面向安全关键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提出基于限定中文自然语言需求的SysML模型自动生成方法RNL2SysML.首先,为了降低自然语言需求表达的二义性,提出一种结构化的限定自然语言需求模板进行需求规约,并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AI)安全关键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术语提取和推荐方法,对系统需求中的领域术语和数据字典加以自动提取,提高限定自然语言需求规约工作的自动化程度.然后,给出限定自然语言需求规约到SysML系统设计模型的转换方法.最后,基于开源工具Papyrus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原型工具实现,并通过航空领域的飞机空气增压系统(airplane air compressor system)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戎玫 《计算机科学》2008,35(10):284-287
规约模式系统SPS是根据性质的语义抽象而成的描述程序性质的表达模式,既能方便程序员使用,又有对应的时序逻辑表达式。但是,它现有的语义描述不够精确。首先介绍了规约模式系统及其现有的语义,并用它描述了实例的性质,接着采用模型检测工具SPIN验证了该系统表达的性质,通过对比验证结果及现有语义,给出了系统精确的语义描述。  相似文献   

11.
传感器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信息物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而传统网络系统的入侵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物理系统(CPS)可以在借鉴传统网络系统入侵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性进行改进.针对CPS所处地理位置复杂及网络传输不可靠导致的检测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稀疏降噪自编码网络(SDAE)的入侵检测算法;同时,考虑到CPS对模型适应性及推广性的需求,将基于差分变换的头脑风暴优化算法(DBSO)与改进的自编码网络相结合,形成基于DBSO优化SDAE(DBSO-SDAE)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具有自动提取入侵数据最优特征表示的能力,同时在进一步提高模型鲁棒性的前提下,可极大地增强模型的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DBSO-SDAE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自适应性及较优的检测实时性,可极大地满足CPS对检测算法的高需求.  相似文献   

12.
陈小颖  祝义  赵宇  王金永 《软件学报》2022,33(8):2815-2838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yber Physical System)是在环境感知的基础上,集合物理与计算的系统,可以实现与环境的智能交互.CPS信息物理空间的不断变化对CPS资源安全性造成一定的挑战.因此,如何研究这一类由时空变化而导致的CPS资源安全性问题成为关键.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面向CPS时空约束的资源建模及其安全性验证方法.首先, 在TCSP(Timed 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的基础上扩展资源向量,提出时空资源通信顺序进程DSR-TCSP(Duration-Space Resource TCSP),使其能够描述CPS拓扑环境下的资源;其次,从时空约束的资源安全性需求中获取时间安全需求,通过DSR-TCSP的时间属性验证算法对时间安全需求进行验证;再次,将满足时间安全需求的模型转换为偶图与偶图反应,并输入到偶图检验工具BigMC中,验证其物理拓扑安全需求,对没有通过验证的反例,修改DSR-TCSP模型,直至满足所提出的安全需求;最后,通过一个驾驶场景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Using heuristic search for finding deadlocks in concurrent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del checking is a formal technique for proving the correctness of a system with respect to a desired behavior.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checking whether a structure representing the system (typically a labeled transition system) satisfies a temporal logic formula describing the expected behavior. Model checking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hat are based on simulation and testing: it is completely automatic and when the verification fails it returns a counterexample that can be used to pinpoint the source of the error. Nevertheless, model checking techniques often fail because of the state explosion problem: transition systems grow exponentially with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ttack the state explosion problem that may arise when looking for deadlocks in concurrent systems described through the calculus of communicating systems. We propose to use heuristics-based techniques, namely the A* algorithm, both to guide the search without constructing the complete transition system, and to provide minimal counterexamples. We have realized a prototype tool to evaluate the methodology. Experiments we have conducted on processes of different size show the benefit from using our technique against building the whole state space, or applying some other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顺序图是UML中重要的语法机制,用于对系统的动态行为进行建模。但是,建模后模型是否满足某方面性质却很难检验。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的性质验证方法。该方法首先把描述一个场景的顺序图以及相关的状态图综合成一个“命题标记路径集”,把待验证的性质表示为有穷线性时序逻辑公式,然后利用“逆向标注”算法对其进行验
证。转化及验证过程均可自动完成。  相似文献   

15.
以带有多个可接受条件的广义Büchi自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启发式NDFS的模型检测新算法.该算法结合on-the-fly算法与启发式NDFS算法,能较快地判断出广义Büchi自动机非空性,通过理论证明和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与已有算法相比,在广义Büchi自动机非空的情况下,该算法减少了系统状态空间的搜索,提高了检测效率,且能形成相应反例,为缓解形式化验证中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安全苛求系统的安全性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丰富了基于模型的软件形式化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6.
When a model does not satisfy a given specification, a counterexample is produced by the model checker to demonstrate the failure. A user must then examine the counterexample trace, in order to visually identify the failure that it demonstrates. If the trace is long, or the specification is complex, finding the failure in the trace becomes a non-trivial task.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analyzing a counterexample trace and highlighting the failure that it demonstrates. Using the notion of causality introduced by Halpern and Pearl, we formally define a set of cause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specification on the given counterexample trace. These causes are marked as red dots and presented to the user as a visual explanation of the failure. We study the complexity of computing the exact set of causes, and provide a polynomial-time algorithm that approximates it. We then analyze the output of the algorithm and compare it to the one expected by the definition. The algorithm is implemented as a feature in the IBM formal verification platform RuleBase PE, where the visual explanation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every counterexample trace. Our approach is independent of the tool that produced the counterexample, and can be applied as a light-weight external layer to any model checking tool, or used to explain simulation traces.  相似文献   

17.
吴芳  茅健  周玉凤  李情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25(7):206-208, 229
相机标定技术是结构光三维视觉测量的关键技术之一,结构光测量系统的相机标定的精度对三维测量的精度有很大影响;首先对三线结构光系统图的相机标定方法进行了分析,简单介绍了工业相机成像的几何模型及标定的原理;其次利用Harris角点检测方法提取特征点坐标,并选用了BP神经网络来校正工业相机的畸变模型,以提高标定算法的优化速度和标定精度;最后采用张正友的平面标定法对校正后的摄像机模型进行标定实验,由实验结果知,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基于神经网络畸变校正的张正友相机标定能够有效提高视觉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矢量推力测量系统的静态校准原理,建立了静态校准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各阶模型的校准系数.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矢量推力测量系统缺少精度评定规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校准系数误差传递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与传统的校准残余误差方法和验证残余误差方法进行了比较.校准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加载条件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加速度传感器动态校准获取其工作频带的过程中,因校准系统存在测试不确定度导致传感器校准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某型号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校准试验,以试验数据为依据提出了系统不确定度评估方法。通过对冲击试验台为冲击激励源构成的动态校准系统测试过程中几个主要误差源的分析,结合文中提出的系统不确定度评估方法计算出校准系统的测试标准不确定为1.77%,扩展不确定度为3.54%。对比测量仪器特性评定相关指标可知该校准系统符合工程校准需要,而该评估方法的提出对校准系统的不确定度评估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