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酪蛋白-果胶复合物,研究果胶对酪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接枝度和褐变指数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制备酪蛋白-果胶复合物的优化工艺条件,以酪蛋白-果胶复合物为壁材制备亚麻籽油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与果胶质量比为3∶1、加热时间为1.5h、加热温度为90℃时,酪蛋白-果胶复合物具有较佳的接枝度,为37.06%±0.80%,褐变指数为1.05±0.014。蛋白质二级结构测定结果显示,与酪蛋白相比,美拉德反应制备的酪蛋白-果胶复合物的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分别下降26.39%、9.21%和2.23%,无规则卷曲含量提高12.43%。酪蛋白-果胶复合物较酪蛋白的功能特性(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以美拉德反应制备的酪蛋白-果胶复合物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得亚麻籽油为芯材的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果胶复合物与亚麻籽油的质量比为 1∶1 时,亚麻籽油包埋率达到最大(77.06%±0.98%),且微胶囊具有完整的球形结构、无破碎现象。相较于游离态亚麻籽油过氧化值[(14.7±0.51)meq/kg],微胶囊化后亚麻籽油经过25℃储存28d的过氧化值仅为(3.82±0.07) meq/kg。研究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制备的酪蛋白-果胶复合物显著提高了亚麻籽油的抗氧化性。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美拉德反应改性的酪蛋白在食品微胶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向莹  赵烜  秦于思  陈笛  王存芳 《食品科学》2019,40(19):340-345
钙作为人体骨骼生长和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广泛存在于乳品中。钙与乳中蛋白质如αs-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等发生相互作用,影响乳蛋白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使其热稳定性、乳化性、溶解性、起泡性和凝胶性发生改变。本文综述了钙与各种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对系统理解钙与乳蛋白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为钙类功能性乳品的深入研究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湿热条件下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明胶、海藻酸钠、果胶、瓜尔胶这几种不同胶体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小麦面筋蛋白中,测定了其对小麦面筋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主要以小麦面筋蛋白的粘稠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溶解性、起泡性这几个指标作为参考。实验结果表明,与简单混合相比,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海藻酸钠、果胶在湿热条件下使小麦面筋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粘稠性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对小麦起泡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不大;瓜尔胶在湿热条件下对小麦蛋白性质的影响与简单混合相比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复合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制备适度及深度水解酪蛋白产品,测定酪蛋白水解物的加工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酶解后,适度水解酪蛋白溶解度接近90%,深度水解酪蛋白溶解度接近100%,显著高于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此外,适度水解酪蛋白吸油性、起泡性分别约为乳清蛋白的3倍和1.5倍。深度水解酪蛋白在起泡性和乳化性上也显著高于乳清蛋白。可见,两款酪蛋白水解物在起泡性、乳化性、吸油性、溶解性等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乳清蛋白,可广泛替代乳清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5.
酪蛋白磷酸肽(CPP)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PP的溶解性、起泡性及乳化性。CPP在pH2.0~10.0范围内,溶解性除在pH4.0约为90%外,其它均高于90%,且随pH增加而增大。与酪蛋白相比,CPP具有更好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CPP对热及Ca~(2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PP乳化力较酪蛋白下降约20%,乳化性下降2.89%,乳化稳定性下降1.45倍。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了乳蛋白浓缩物与酪蛋白、乳清分离蛋白在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和凝胶性等功能性质上的区别.结果表明:乳蛋白浓缩物在持水性上表现最佳,比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分别高61.04%和429.05%;溶解性比酪蛋白高19.38%,但比WPI低36.64%.在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方面总体表现比酪蛋白好;乳蛋白浓缩物还可以形成凝胶,但没有乳清分离蛋白的凝胶性好.总之,乳蛋白浓缩物的总体性能要优于酪蛋白.  相似文献   

7.
柑橘果胶高效提取及其酰胺化改性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活性剂-超声辅助提取(S-UAE)柑橘果胶,研究pH值、超声时间和液固比(LSR)对果胶提取率(PY)、半乳糖醛酸(GA)含量和酯化度(DE)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在pH 0.6、超声时间15.0 min和LSR 21.0 m L/g的条件下,果胶提取率最高仅为17.1%。在此基础上,开展表面活性剂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柑橘果胶的协同作用研究。S-UAE法是先向提取介质中加入8 g/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再进行超声提取;该法与单独的超声提取相比,果胶提取率高达26.4%±0.8%(增幅超过55.0%)。研究比较了传统酸法(CE)、超声辅助提取法(UAE)和S-UAE法柑橘果胶的提取率及产品的理化性质,如GA含量、DE值和平均分子质量(Mw)。另外,以获得的柑橘高酯果胶为原料,对其进行酰胺化改性处理,研究反应温度、pH值和果胶质量浓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pH 11.5和果胶质量浓度20 g/L条件下反应100~180 min,获得不同类型的酰胺化产品,其酰胺化度(DA值)13%~22%,DE值29%~39%,GA含量69%~84%,黏度136~172 mPa·s,Mw 148~173 ku,符合国内外标准。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柑橘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果胶-酪蛋白构造的复合物包埋体系可解决姜黄素因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而导致的生物活性发挥受到限制的问题,然而该复合物的稳定性极易受pH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联合的方法研究了pH对果胶-酪蛋白包埋体系的物理性质、稳定性和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H 5.0条件下制备的果胶-酪蛋白复合物对姜黄素的包封率(96.0%)显著高于pH 7.0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83.2%);此外,pH 5.0条件下制备的果胶-酪蛋白复合物提高了姜黄素在高温条件下和胃肠道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其对姜黄素的保留率分别为66.9%和86.2%,显著高于pH 7.0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对姜黄素的保留率(48.8%和68.9%)。此外,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复合物的均方根偏差和分子间氢键,结果显示在pH为5.0条件下的果胶-酪蛋白-姜黄素复合物的均方根偏差平衡值最低,为0.69 nm,表明其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同时,该复合物相互之间可以形成更多的氢键,对维持其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从实验和理论计算的角度讨论了pH对果胶-酪蛋白复合物作为姜黄素包埋体系的理化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可为果胶-酪蛋白复合物的性能调...  相似文献   

9.
不同商用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20个商用大豆分离蛋白样品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样品的平均粒径为16.73~388.27 nm,Zeta电位为-19.90~-32.00 m V,表面疏水性指数为234.63~493.00,暴露巯基、总游离巯基、二硫键含量分别为3.59~11.15μmol/g、4.68~13.37μmol/g和6.02~15.47μmol/g,溶解性为9.64~41.07%,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分别为14.94~46.10 m2/g和13.61~59.13 min,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为28.97~98.50%和60.41~98.03%,持水和持油性分别为3.50~20.43 g水/g蛋白质和4.08~5.66 g油/g蛋白质,部分样品的结构特征及功能性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些样品的功能性质与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溶解性和起泡能力与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绝对值、乳化活性指数与Zeta电位绝对值、乳化稳定性指数与平均粒径、泡沫稳定性与暴露巯基和总游离巯基含量等存在正相关,乳化活性指数与二硫键含量、起泡能力与总游离巯基含量、持水性与平均粒径等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新鲜牦牛乳为原料,添加钙盐后利用其等电点分离提取牦牛奶中的不同酪蛋白,利用单因素实验筛选牦牛奶中α-、β-、κ-酪蛋白的提取分离参数;并利用电泳(SDS-PAGE)分析牦牛乳不同酪蛋白纯度。同时对牦牛乳中α-、β-、κ-酪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发泡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牦牛奶不同酪蛋白分离的最佳Ca~(2+)浓度为0.08 mol/L,最佳温度2℃,此时牦牛乳中α-、β-酪蛋白分离效果较好。牦牛乳不同酪蛋白在等电点(p I)附近时,α-、β-、κ-酪蛋白溶解性、乳化性、发泡能力最低,泡沫稳定性最好。等电点附近酪蛋白的溶解度最低,α-、β-酪蛋白pH值在2.1时溶解度最高(分别为60%、80%),而k-酪蛋白在pH值6.22时最高(43%);在40~80℃范围内,κ-酪蛋白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显著;当pH值为2.1时,α-、β-、κ-酪蛋白的乳化能力和发泡能力都最大,其乳化稳定性则是远离等电点后逐渐上升;本研究旨在为牦牛乳酪蛋白的利用和深加工提供思路,为云南特色乳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小麦面筋蛋白的溶解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在湿热条件下制备了一种小麦面筋蛋白-果胶复合物,并研究了其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果胶添加量为1%,pH 4.5,温度50℃,反应时间60 min,小麦面筋蛋白-果胶复合物的溶解度达到10.44 mg/mL;与对照样品和混合物相比,该条件下所制备的小麦面筋蛋白-果胶复合物持水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提高,持油性和起泡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以酪蛋白酸钠为原料,在pH值为4.0,质量浓度为4 g/100mL的酪蛋白酸钠中分别添加0、0.3、0.6、0.9、1.2、1.5 g/100mL的低酯果胶,考察低酯果胶对酪蛋白酸钠溶液流变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酯果胶对酪蛋白酸钠溶液的流变特性有较大影响。随着低酯果胶添加量的增加,复合体系流体指数n下降,稠度系数K逐渐增大,表现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在1.5 g/100mL的添加量时,体系黏弹性表现为最佳。Zeta电位以及粒径大小的结果表明,随着果胶的加入体系多糖与蛋白质间静电吸引力增大,果胶吸附层厚度增大,复合物平均粒径增大。微观结构观察发现,体系结构随着果胶浓度的增大,从球形蛋白簇结构变成分支较细且致密的网状结构,当果胶加入量达到1.5 g/100mL时,体系固性特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体系起泡性、乳化性、凝胶性等功能特性的影响,对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体系分别进行了起泡活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絮凝指数、乳层析指数、持水性及质构性的测定并通过扫描电子微镜技术对凝胶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复合体系的起泡性质、乳化性质、凝胶性质均基本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当微波功率为900 W时,复合体系的起泡性质和乳化性质均表现最佳;当微波功率为1 100 W时,复合体系的凝胶性质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这表明微波处理会促进大豆分离蛋白与磷脂通过相互作用在水油界面上形成较稳定的界面膜,且蛋白适宜的结构改变可以提高复合体系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4.
酸性乳饮料存在乳蛋白沉淀和乳清析出的问题,需要添加果胶等多糖作为稳定剂。可溶性大豆多糖(SPSS)具有黏度低、溶解性好和口感清爽等优点,但其稳定酸性乳饮料的机制尚不明确。作者以脱脂乳为主要原料的调酸型和发酵型酸性乳饮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LUMiSizer不稳定指数、SEC-HPLC(分子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法)表征的复合物形成量、粒径、ζ-电位及冷藏14 d贮藏稳定性等指标,对比研究SPSS与果胶稳定酸化脱脂乳、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等3种乳蛋白体系的机制差异。结果显示,对于3种直接酸化的乳蛋白体系,2 g/L的SSPS无法与酪蛋白形成有效复合物并稳定体系,2 g/L果胶对3种乳蛋白均无法有效形成复合物且不能良好稳定体系,其余质量浓度的多糖均能与3种10 g/L乳蛋白形成复合物,并且冷藏14 d贮藏稳定性良好。对于发酵脱脂乳,只有添加6 g/L果胶时才能被有效稳定。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稳定性结果并不能预测发酵脱脂乳的稳定效果。平均粒径结果显示,3种直接酸化的乳蛋白体系的粒径均远小于发酵酸化体系;增加SSPS添加量无法有效降低发酵脱脂乳的平均粒径,但对于直接酸化的3种乳蛋白体系、发酵酸化乳清蛋白和酪蛋白,随着SSPS添加量的增加,平均粒径都显著下降;果胶降低酸化乳蛋白粒径的能力远不如SSPS。上述结果说明,酸化乳蛋白的粒径是影响多糖复合物形成的要素之一,在复合物有效生成的前提下,体系黏度可能也是影响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离心稳定性不能表征长期存放稳定性。对于直接酸化的乳蛋白体系,复合物形成量和平均粒径可能对于预测长期存放稳定性更有意义;对于发酵酸化的乳蛋白体系,平均粒径和黏度可能对于预测长期存放稳定性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果胶、酪蛋白酸钠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果胶-酪蛋白酸钠纳米粒子复合物,对复合物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H (3.0~8.0)增大,果胶-酪蛋白酸钠复合物的带电量从-10.2 mV降低到-48.6 mV。pH在3.0~5.0范围内粒径较小,均在300 nm以下,都是单峰,其粒径分布较集中。果胶-酪蛋白酸钠复合物表面疏水性在pH 4时为26.5μg,羰基含量为5.3μmol/g,均比酪蛋白酸钠的高,而游离巯基含量为6.2μmol/g,这为果胶-酪蛋白酸钠复合物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经热处理后与花青素进行复合形成复合物,采用荧光光谱表征复合体系构象变化,以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粒度分析及Zeta电位为指标分析该复合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与功能性质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H?7.4的条件下,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花青素复合后,大豆分离蛋白的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显著提高,但溶解性显著下降。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发现花青素对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蛋白与花青素间形成了结合位点数近似于1的复合物,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花青素的复合使得蛋白质多肽链的骨架伸展,蛋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pH值对低酯果胶/酪蛋白酸钠复合体系流变及结构特性的影响,分别在不同酸性条件下(pH 3.0、3.5、4.0、4.5、5.0、5.5)对复合体系的静态剪切及动态黏弹流变特性、Zeta电位、粒径、浊度、微观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复合体系流变特性呈两段式变化,在pH 3.0~4.0时,随pH值的增大,复合体系流体指数n和tanδ均增大,稠度系数K减少;在pH 4.5~5.5时,体系n和tanδ骤减后继续增加,且增加程度更大,K骤增后继续减少。复合体系Zeta电位值随着pH值的增大而降低。Zeta电位值在pH 3.0~4.0时为正,在pH 4.5~5.5时为负。复合体系粒径和浊度值均随着pH值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pH 4.5时达到最大。随着pH值的降低,复合体系微观结构由杂乱变得细密。在pH 3.0~4.0时,体系以低酯果胶附着在酪蛋白表面结构为主;在pH 4.5~5.5时,体系中低酯果胶的网状结构更明显。因此,pH值的变化会改变复合体系的流变及结构特性,从而影响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4种蛋白酶(Neutrase酶、Alcalase酶、Protamex酶、Flavourzyme酶)对高底物浓度(24%)玉米黄粉进行双酶复合水解,研究复合水解对玉米肽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和黏度等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eutrase酶与Alcalase酶以及Protamex酶与Alcalase酶的复合效果最好,可有效提高玉米肽的物化性质;复合水解后玉米肽在pH值4.0~7.0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溶解性,pH值大于7.0时溶解性呈下降趋势,其他物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基本与溶解性呈正相关;双酶的酶解顺序对玉米肽的物化性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β-乳球蛋白与油酸混合物,研究β-乳球蛋白与油酸相互作用对其功能性质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与标准β-乳球蛋白相比,未经DHPM处理的混合物的功能性质和表面疏水性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随着DHPM压力从40 MPa增至160 MPa,β-乳球蛋白油酸复合物的溶解度、乳化性、起泡性和表面疏水性都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溶解度和起泡性在80 MPa压力条件下达到最大,分别为95.36%和32.00%。而乳化性和表面疏水性呈正相关关系,在120 MPa压力条件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09和640.20。结果表明功能性质和表面疏水性的变化与不同DHPM压力下β-乳球蛋白与油酸相互作用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稳定花生蛋白-多糖乳液并了解其稳定机制,以花生分离蛋白(peanut protein isolate, PPI)-高甲氧基果胶(high methoxy pectin, HMP)的不同静电复合状态为切入点,分别研究了超声参量对PPI-HMP混合体系乳化活性和稳定性,复合乳液的粒径、电位、微观结构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浊度和最大散射光强I90结果表明,pH 5.0、7.0和9.0时,PPI-HMP混合物分别呈可溶性复合、无相互作用和共溶状态。3种pH下,超声的引入均显著提高了PPI-HMP混合体系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降低了复合乳液均径;超声制备PPI-HMP复合乳液的最适时间分别为4、8、10 min,功率密度均为6.0 W/cm3。复合乳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pH 5.0时超声促进PPI-HMP复合物的形成及界面分布维持乳液稳定,而pH 7.0和9.0时则通过破坏生物大分子自聚集体、促进二者在体系中的分布维持稳定。储藏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可显著提高复合乳液的长期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构建不同pH环境下稳定的PPI-HMP复合乳液提供参考,但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