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南方优质丝苗米在碾磨过程中品质及加工能耗的变化规律,以美香占2号为原料,通过碾磨制得碾减率(2%、4%、6%、8%、10%、12%)的米样,分析不同碾减率对大米的加工特性、蒸煮特性及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碾减率的增加,丝苗米加工过程中的碎米率和能耗均显著增加,蒸煮特性、食味品质不断改善。与糙米相比,当大米碾减率为2%时,留皮度由99.80%降低至52.83%,碎米率增加至2.74%,能耗为87.50 k J/kg,蒸煮特性与食味品质显著提升;当大米碾减率为8%时,留皮度降低至3.43%,其食味品质与精白米无显著区别;当大米碾减率达到12%时,留皮度降低至1.10%,碎米率增加至28.97%,能耗增加至1090.00 k J/kg,最适蒸煮时间缩短到18.33 min、感官评价总分提高到79.00。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宜的加工精度,更有利于节约能耗,提高粮食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吉粳804为原料,考察了碾减率(DOM)分别为0、2%、4%、6%、8%和10%的不同加工精度对大米理化特性、糊化特性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碾减率的增加,大米的整精米率和千粒重降低;大米的基本组分中,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都随着碾减率的增加而降低,当碾减率 8%后,下降差异不大;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随着碾减率的增加而升高;碾减率与大米的淀粉糊黏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呈显著正相关;碾减率大小对米饭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影响较大。碾减率值可用于改善大米的食用品质,提高米饭的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3.
大米适度加工是我国现阶段节粮减损和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为探究不同碾磨时间对粳糙米加工特性的影响,以原阳米和稻花香米2种粳糙米为原料,设置不同碾磨时间进行糙米碾磨实验,对碾磨后大米加工特性及大米颗粒粒面外观和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碾磨60 s时,原阳米和稻花香米碾减率分别为8.14%、7.07%,碎米率为5.93%、8.83%,留皮度为2.0%、6.2%,白度增加了17.8%、16.9%,此精度为适碾;随碾磨时间延长,中粒型稻米碎米率高于短粒型,大米破裂强度逐渐减小,且糙米破裂强度均高于精白米。  相似文献   

4.
为稻米适度加工的碾白精度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对“适碾”的不同粒型大米食用品质进行评价。从客观的仪器分析和主观的感官评价两个方面对“适碾”(留皮度为2%~7%)的长粒(野香优莉丝)、中粒(稻花香)、短粒(吉宏6)大米食用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粒米野香优莉丝米饭具有最高的弹性,短粒米吉宏6和中粒米稻花香米饭具有比野香优莉丝高的硬度、黏度、平衡度和食味值。虽然客观仪器分析的米饭食味值是“精碾”米高于“适碾”米,但主观的感官评价结果表示留皮度分别为2.05%,2.60%和2.21%的吉宏6、稻花香、野香优莉丝“适碾”米,具有与“精碾”米相当的“接受”占比和“喜欢”占比。综上所述,留皮度小于3%的“适碾”大米具有与“精碾”大米相当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5.
李天真 《食品科技》2006,31(3):96-100
对粳糙米采用不同的碾减率加工后,所得成品大米进行品质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碾减率的增加,大米蛋白质减少;碾减率在9%~13%时,蒸煮品质较好,最适碾减率应在13%;在最适碾减率的情况下,糊化温度低,糊化前后温度范围(TC-T0)小,大米玻璃态转变温度Tg高。  相似文献   

6.
大米加工精度是评价大米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一种新的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技术,将大米样品通过伊红Y-亚甲基蓝染色法染色后,置于大米加工精度检测仪中进行留皮度测定,进而判定大米的加工精度等级。通过不同实验室间的验证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再现性良好,稳定性符合国标要求,满足大米加工精度定量检测需求。根据实验室间验证数据计算得到重复性限r和再现性限R,并将该方法标准化,指导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大米加工精度的最终质量控制和实时监控需求,结合大米留皮度和白度2种检测方法,研究既客观准确又便于指导生产的适度加工检测技术。结果表明,留皮度和白度检测方法灵敏度均可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在实际生产中,可使用留皮度作为最终质量控制指标,建立留皮度与白度的关系模型,再使用白度指标进行碾米过程中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大米碾磨粉碎后浸出液的电导率,研究了大米碾减率与其浸出液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参照目前的大米加工精度等级国家标准,制定出大米加工精度的定量标准。试验结果表明,大米的加工精度等级与其浸出液电导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根据大米浸出液电导率可以进行大米加工精度等级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民的主食大米正在由低精度转向高精度。碾制高精度大米,留皮人,留胚少,糙米出白率低,而糠粞等副产品的出率相应增加。我们在苏州市实验米厂以相同稻谷碾制精制特等粳米(以下简称清洁米)和标一粳,前者此后者糙出白率低3.8%左右,而增加相应数量的精白米糠,米粞,米胚等,加工高精度大米,只有将这一部分副产品利用起来,开发营养食品,以提高稻米的转化率,提高碾米工程的综合经济效益。本试验的目的旨在: 加工清洁米,采用多机出白,分层碾白的工艺,将精白糠提纯后,提取和制取高蛋白米粉,进而制作婴幼儿,老年保健等工程食品。  相似文献   

10.
大米加工精度与营养素含量呈负关系。大米加工精度越高、留皮留胚越少,营养素损失越大,糙米中存有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在精洁米碾白过程中几乎损失殆尽。为了提高大米营养价值,生产营养强化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营养强化米制造方法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内特法和外加法两大类。内特法是借助保存米粒自身外层或胚芽所含营养素,籍以提高大米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胡麻改性前后上染率进行了研究.胡麻纤维经碱改性后,纤维的聚合度、结晶度和取向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纤维上染率也有了明显提高.此外,碱改性还能使麻纤维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和结构的变异,使麻纤维的回弹性和柔软度得到改善,抗皱性能提高,大大改变了其制品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活性染料染色特征参数在染料配伍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测定不同实验组染料的S、R、E、F值,选用不同组合的高温型活性染料,按设计的工艺条件染纯棉织物。以实验组染料的渐进上染性能与拼色配伍性关系为对照,讨论S、R、E、F值与染料的吸附速度、固着效率及配伍性能的关系。采用比较S、R、E、F值雷达图形相似程度的方法,推测染料的配伍性能。用不同S、R、E、F值的染料组合进行拼色染色,不同时段的取样结果表明,染料的S、R、E、F值对拼色效果存在较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 活性染料的染色特征值(S、R、E、F值)对于染料的配伍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酸解淀粉经过脱支化作用后,可以有效改善酸解淀粉的结晶能力,较大程度地提高微晶产品的结晶度。经脱支化处理得到的样品,其结晶行为与仅仅经过酸解的淀粉的结晶行为一样,它们在冷冻条件下都形成B型结构。在其他制备条件相同时,随着酸水解时间的延长,玉米淀粉微晶的收率越来越低,而马铃薯淀粉微晶的收率则越来越高。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分别酸解12d和20d时所得微晶的结晶度最高,分别为80.19%和71.12%。脱支化处理及酸解时间的长短对微晶的峰值聚合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声速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牵伸倍数和不同预氧化程度的PAN纤维进行取向度和预氧化程度的测试,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对PAN纤维取向度和预氧化程度表征中声速仪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果可靠的仪器,配合X射线衍射仪,可以用来研究PAN纤维非晶区的取向结构,与X射线衍射仪所测芳构化指数(AI)来表征预氧化程度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乘积代数的相容理性,通过在乘积模糊系统中理论的相容度的研究,给出了理论的发散度和用以区分理论相容与否的级指标,得到了一种适应任一有限或无限理论且表达相对简单的相容函数.  相似文献   

16.
脉冲核磁共振法(PNMR) 测定谷物及淀粉糊化度与回生度,具有快速准确,对样品无损伤,且可测定完形谷物颗粒等优点。简要叙述了PNMR的工作原理,并以标准曲线法确定了PNMR测定值S’与米粉及米淀粉糊化度(DG)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仪器参数fs ,可使S’—DG标准曲线具备良好的线性(r2 > 0.99) ,同时,在米淀粉与米粉的S’—DG标准曲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不同酶用量对酶处理马尾松漂白硫酸盐浆性能影响的研究,采用保水值、粘度测定、纤维光学显微镜和SEM(扫描电镜)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酶用量处理下马尾松漂白硫酸盐浆料前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酶L301和酶XPS处理可以提高马尾松漂白硫酸盐浆的保水值,不同的酶在不同用量下浆料保水值出现最佳,聚合度随酶用量的增加有所下降,酶处理后纤维的结晶度变小,在酶处理使浆料保水值达到最佳的用量下,纸页物理强度也出现较佳值.  相似文献   

18.
Ln命题演算中的一种新程度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Lukasiewiczn值逻辑系统Ln中的矛盾式概念程度化,引入了矛盾度的概念,并且讨论了公式的矛盾度的若干重要性质,进而用矛盾度定义了公式之间的差异度函数ρ',证明了ρ'是一个伪度量,从而在F(S)上建立了逻辑度量空间(F(S),ρ').  相似文献   

19.
大米垩白度与米饭蒸煮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五种垩白度不同的原料米饭在高压蒸煮工艺条件下的蒸煮品质,并对垩白度与多种蒸煮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为了满足少量米饭品质测定需要设计了微波蒸煮米饭的工艺条件,研究微波蒸煮工艺条件下不同垩白面积对米饭糊化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大米蒸煮后米饭的膨胀率和吸水率与原料米的垩白度呈负相关,但是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质构特性与垩白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垩白度主要影响米饭的硬度,对米饭粘度、粘聚性、回复性、弹性、胶粘性和咀嚼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原料米的垩白度与米饭形态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口感呈显著负相关;与色泽、滋味、香气均有一定相关性,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微波蒸煮试验显示全垩白米样糊化速度较无垩白米样在3~15 min阶段都要快,且最终糊化度值全垩白米样比无垩白米样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