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代谢病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及其引发的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威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会造成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内毒素产生菌等有害菌增加,丁酸盐产生菌等有益菌减少,宿主的肠屏障功能下降,导致内毒素入血,诱发慢性炎症,破坏胰岛素受体和脂肪代谢机能,最终形成肥胖和后续的代谢损伤。我国学者的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科学设计的膳食干预,可以纠正菌群失调,减少毒素入血,减轻慢性炎症,显著缓解代谢综合征。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疾病干预,将成为食品科学技术领域的1个重要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罗绽  陈磊 《食品工业科技》2023,307(10):463-468
肠道菌群的丰度、种类发生变化能够导致疾病发生,许多基础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被证实与肠道菌群有关。探究肠道菌群的分子致病机制是定向调控肠道菌群从而治愈疾病的基础。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中功能基因差异导致代谢失调、促炎因子引发炎症级联反应、菌群介导免疫细胞分化和脑-肠轴影响大脑活动的4种分子致病机制,提出了从关联分析出发到分子机制研究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模式,以及针对对应的致病机制发展出的营养干预策略。未来可基于“自上而下”的模式深入研究肠道菌群致病机制,并从致病机制出发,精准地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3.
饮食是重塑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迅速的环境因素。烧酸奶具有与传统酸奶、益生菌酸奶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发酵剂,推测可能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随机、开放试验,初步分析烧酸奶摄入后健康成人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40名年龄在20~55岁,1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生素的健康志愿者,按性别、年龄随机纳入无洗脱干预组(NS)、交替洗脱干预组(TS),给予烧酸奶干预4~10周,早晚各200 mL。干预期间定期收集粪便样本进行细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烧酸奶的摄入显著增加了肠道菌群菌种多样性(Chao 1,P=0.031)和链球菌属丰度(校正P=0.009)。其中,TS组样本较NS组具有更复杂的粪便微生物菌群组成(Chao 1,P=0.0045),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为主)显著高于NS组(P<0.001),拟杆菌门(普氏菌属为主)显著低于NS组(Pa<0.001),说明饮用烧酸奶影响健康成人肠道微生物结构,且食用时间越长越利于维持双歧杆菌属、Akk菌属、链球菌属等有益菌含量。然而,健康成人肠道微生物组,特别是产丁酸细菌对烧酸奶反应不同于以往报道的酸奶干预结果,这可能与烧酸奶特殊生产工艺所致营养与活性组分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疾病证实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环境是影响肠道菌群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可分为常规环境和特殊环境,其中关于特殊环境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联系的研究少之又少,而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特殊人群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特殊环境入手,重点探讨高原、航空航天、航...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与宿主代谢、免疫等方面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有关。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及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发掘肠道菌群的潜在干预靶点,通过设计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MDF)定向调控肠道菌群组成,从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的技术逐渐成熟。本文介绍人工智能在肠道菌群干预靶点发掘中的应用,并总结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的开发流程及其在营养不良、血糖管理等多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后续肠道菌群的潜在干预靶点发掘以及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皂苷是绞股蓝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采用高脂饮食喂食C57BL/6J小鼠,同时给予12周的绞股蓝皂苷灌胃处理,研究绞股蓝皂苷干预对控制小鼠肥胖的作用,同时探究其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作用。结果表明:绞股蓝皂苷饮食干预(600 mg/kg bw/d)能够显著降低因喂食高脂饲料而导致的小鼠体重、体脂率的增长,以及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同时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和瘦素的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对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绞股蓝皂苷干预组可以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并在属水平上提高肠道菌群中颤螺旋菌科属、别普雷沃菌属、狄氏副拟杆菌属、毛螺菌属和伯克氏菌属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旨在探究所构建的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具体影响。14名志愿者被筛选并要求其高依从地遵循广西长寿饮食模式2周,在干预前后采集志愿者粪便样品并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饮食干预后志愿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TM7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由0.05%降低至0.0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的相对丰度也有所降低。在属水平上,粪球菌属(Copr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由1.04%增至1.39%),而埃希菌属(Escherichia,由14.00%降至9.62%)、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由5.67%降至2.48%)和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由4.06%降至0.04%)相对丰度显著降低。通过冗余分析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密切相关,其中蔬菜的每日平均摄入量与其相关性最高(r2=0.89,p<0.01)。该研究结果证明广西长寿饮食模式可有效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结构,降低肠道内部分有害菌的丰度,对维持机体健康状态具有积极作用,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揭示通过饮食调控机体健康长寿的成效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盐饮食小鼠模型,给予小鼠焦谷氨酸干预,通过对小鼠小肠病理学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粪便中白蛋白渗漏量等相关物质,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的 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基于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探究焦谷氨酸对高盐饮食小鼠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开发其新应用方向.结果表明,焦谷氨酸可以显著缓...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内的微生物中,肠道菌群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合成各种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抵御感染以及改变人体消化能力,从而影响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肥胖症的发生。本文围绕肠道菌群展开讨论,综述了肠道菌群与肥胖症发生发展的关系,介绍了营养及运动调节肠道菌群活性从而改善肥胖症的原理,希望在临床上为肥胖症的治疗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膳食营养、宿主遗传两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对宿主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着重叙述了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调节宿主代谢的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食品防腐剂具有强且广谱的抑菌性,在食品工业领域被广泛应用。食品防腐剂经膳食摄入后对肠道菌群和宿主健康的影响虽已有报道,但仍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食品防腐剂与肠道菌群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食品防腐剂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条件致病菌和有益菌丰度,进而影响机体脂代谢、免疫及肠道炎症;此外,展望了食品防腐剂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本文旨在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和读者对“食品防腐剂-肠道菌群-宿主健康”关系链的关注和重视,为目前已有的食品防腐剂的安全评价体系提供新视角、新思路,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膳食与宿主的代谢、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大量报道表明膳食显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进一步影响宿主生理。基于肠道菌群膳食干预的健康调控策略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水平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膳食模式、膳食成分、功能膳食补充剂对肠道微生物及人体健康研究的相互关系,为相关膳食干预策略的开发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向高脂膳食转变,高脂膳食诱发的食源性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相关 慢性代谢疾病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和高脂膳食诱发的代谢紊乱关 系密切。受膳食、遗传背景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膳食不仅仅为宿 主提供营养物质,也是肠道微生物营养的来源,能影响肠道微生态的组成和功能。宿主的能量代谢、肠道通透性的 保持以及一些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均与肠道微生态的改变相关。本文综述了高脂膳食、肠道微生态和宿主健康之间 的相互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虽然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无法证实肠道微生态与高脂膳食诱发的相关慢性代谢疾病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肠道微生态与宿主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为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通常与性别、遗传、环境或心理原因有关。肠道菌群可参与人体的众多生理调节,对情绪状态和行为认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主要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要优势菌门,而抑郁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较正常人相比显著降低。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神经、免疫和代谢途径直接或间接与大脑进行双向沟通,肠道菌群变化与抑郁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保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对大脑健康极其重要。该研究主要基于肠-脑轴探讨抑郁症的可能发病机制,分别从肠道菌群影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产生、改变神经系统可塑性、诱使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等4个方面对抑郁症的作用进行讨论。此外,该研究还总结了几种调节肠道菌群干预抑郁症的可能途径,以期为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朱莹莹  李春保  周光宏 《食品科学》2015,36(15):234-239
肠道微生物是膳食与人体健康的桥梁,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密切相关,是人体重要的“微生物器官”。同时,研究学者们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重要的“微生物器官”与人体生理功能、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对人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膳食对肠道微生物结构以及代谢产物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并介绍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生理功能及健康的关系,旨在为未来研究饮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够显著促进人体健康。肠道菌群也被证明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例如:肠道菌群紊乱会增加患炎症性肠病、肥胖和结直肠癌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本文综述膳食摄入的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促进益生菌的生长、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增加菌群的多样性以及促进菌群有益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来发挥其生物学活性。肠道菌群影响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和代谢模式,并通过产生肠道菌群介导的小分子活性代谢产物,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生物学活性在体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蜂蜜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雪峰  徐响  孙丽萍  庞杰  沈新锋  黄兰  何伟 《食品科学》2011,32(21):278-282
酚类物质是蜂蜜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酚酸、黄酮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亚硝酸盐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 ·、羟自由基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蜂蜜中酚类物质的提取、检测、主要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蜂蜜中酚类物质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内菌群可以参与人体发育、消化吸收、代谢等生理过程,因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我们的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肠道菌群数量及种类庞大,且与人体相互组成了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存在很多困难。文章综述了研究人体肠道菌群的体内和体外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模型方法,并概述了各模型方法的特点和问题,为完善和开发新的技术及方法提供基础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