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纵深演进,新一代前沿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领域不断渗透融合,驱动全球食品产业向高技术、全营养、智能化、可持续方向快速发展。未来食品受到食品领域研究人员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可为传统食品工业制造模式的变革提供关键支撑。针对未来食品发展的时代背景,本文将以植物基食品、食品感知科学、食品智能制造、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组学为代表,探讨未来食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我国食品科技的发展愿景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
在食品安全性被高度重视的今天,常规的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食品组学极大地丰富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食品真伪鉴别、产地溯源、产品质量控制、食品微生物、转基因成分、农药兽药残留、过敏原和生物毒素检测中成功应用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这将为食品安全甚至整个食品工业产生深远影响,也为现行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食品工业以全球第一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而对今后的发展,中国食品科技界的专家们认为:"未来5~10年,中国食品工业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期,速度仍在两位数增长.  相似文献   

4.
孙涛  肖瀛  田怀香  肖作兵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386-387,393
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经历了波折,如今渐渐走入正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此大背景下,功能性食品学课程的教学也在各相关高校展开与发展。简述了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状况;功能性食品学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设情况;阐述了功能性食品学课程教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并对阶段性的教学实践作了一定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王莉  陈丹  杨晓慧 《食品工业》2023,(11):237-239
“课程思政”供给结构和要素配置在“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供给内容很关键。文章依托“食品原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特点,基于该课程内容中的育人内涵和思政教学目标,挖掘和凝练出“食品原料学”课程思政元素,探讨了将思政元素融入“食品原料学”课程的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效果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营养健康食品不仅具有食品功能,还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他营养素,通过强化功效、改善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随着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微生物学、组学等学科融合,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领域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营养健康食品新资源挖掘、功能因子制备新方法新技术开发、营养健康食品创制、食物与健康关系探索等领域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本文总结了营养健康食品功能因子开发技术、营养健康食品功能评价技术和营养健康食品产品开发技术,通过文献分析了近40年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技术态势,并对未来营养健康食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营养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外食品工业》2010,(11):60-61
<正>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食品工业以全球第一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而对今后的发展,中国食品科技界的专家们认为: "未来5-10年,中国食品工业仍将处于大有作为的发展期,速度仍在二位数增长。但发展方式必将做出重要调整:大企业将强化以食品安全为目标的产业链建设;以区域食品的板块创新为基础,中小企业将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快速更新,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正逐步从传统培养方法向分子学分析、免疫学检测等方向转变。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常用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原理,并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的检测情况,通过对这些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食品物性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立 《广西轻工业》2009,25(8):163-163,165
阐述了食品物性学的涵义,论述了开设食品物性学的必要性,阐明了食品物性学涵盖的内容、教材建设以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食品组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的分析思路和方法研究食品科学的一类技术,被广泛用于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及食品溯源等研究中。色谱与质谱的联用将色谱对复杂生物体系的高分离能力与质谱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选择性等优点相结合,具有分析速度快、定性定量结果准确、样品用量少等特点,是目前食品组学研究中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的食品组学技术的分析流程及该技术在食品营养品质、食品加工及贮藏、食品溯源及真伪鉴别、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过敏原五个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展望,旨在为食品科学与质量安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进步,而科学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保证。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科技的建设能力及专业队伍建设的措施,提高食品安全科技,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食品感官科学作为食品科学属下的一门独立学科,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传统的食品感官科学研究主要以材料科学的方法为研究手段,关注食品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而忽视了消费者个体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行为对食品感官的重要影响。本文从食品感官的基本概念切入,从不同视角剖析食品感官科学的一些本质性问题,进而讨论当代食品感官研究的挑战和可能突破的领域方向,以期引发我国食品感官科学工作者的更多思考和争论,共同推动食品感官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并分析小型食品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现状。方法 2017年选取国内不同地区共650家小型食品企业,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企业对成本会计的核算和管控情况。结果有476家企业采取的成本核算和管控方式不合理,占企业总数的73.23%;有452家企业核算和管控过程分离进行,占69.54%;有533家企业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占82.00%。结论我国小型食品企业应落实成本会计核算与管控的相关工作,并逐步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以达到对全员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同时还应引进科技方法构建合理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以保证成本管理方式的现代化进步,实现我国小型食品企业在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生物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类问题的根除依赖于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而生物芯片凭借高通量、高灵敏度、自动化、样品用量少和检测结果快速直观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广泛。本文简要综述了生物芯片的原理和基本制作流程,重点探讨该技术在检测病原微生物、有害物污染或残留、转基因食品和过敏原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生物芯片依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新食品资源是未来食品新动能,是食品产业创新驱动的新热点,包括符合《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的新食品原料和具有潜在价值的新食材。作者从国家战略需求、国内和国外现状三方面分析新食品资源发展的内外环境,提出了中国新食品资源的发展思路与途径,展望新食品资源产业发展趋势。随着"健康中国2030"建设进程,中国新食品资源在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刚需条件下,将成为支撑未来食品领域健康和有序发展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新时代粮食安全总目标,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形成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本文概述了新时代粮食安全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总体性、人民性、时代性三方面的一致性,梳理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代粮食安全思想指导下中国通过体系化建设、法制化保障、专业化协同、科技化兴粮和规范化节粮五方面举措实现粮食安全的成功实践。在国内层面,这些成就对我国维护核心利益、统筹发展与安全乃至实现粮食产业升级、焕发农业现代化生机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国际层面,中国实现粮食安全不仅对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还为稳定世界粮食安全和为全球粮食治理做出重要贡献,是全球粮食治理的重要力量。随着党的二十大对广义的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国家食品安全科技计划经过"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专项开展,以及"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形成了食品安全科技领域的研究方向、重点内容和学科构架,构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体系;同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体系经过十几年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形成了四级风险评估研究和监管体系,实现了对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管理。这2个分别由卫生部门和农业部门牵头负责管理实施的质量安全风险控制体系构成了中国人餐桌上的安全保障。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开拓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功能风险评估研究方向的探索,满足老百姓对营养和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食品产业必须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才能应对新时代的市场需求。生物工程作为食品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对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添加剂开发、食品防腐技术革新等产生重大影响。随着“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实施,生物工程将在食品领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作者针对近年来食品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产业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depend on humankind's ability to deliver sufficient nutritious food to a world population in excess of 9 billion. Feeding this many people by 2050 will require science‐based solutions that address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enable healthful dietary patterns in a more globally equitable way. This topic was the focu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osted by Nestlé in June 2015, and provides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conference brought together a diverse range of expertise and organisations from the developing and industrialised world, all with a common interest in safeguarding the future of food.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napshot of three of the recurring topics that were discussed during this conference: soil health, plant science and the future of farming practice. Crop plants and their cultivation are the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s for a food secure world. Whether these are grown for food or feed for livestock, they are the foundation of food and nutrient security. Many of the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of food will be faced where the crops are grown: on the farm. Farmers need to plant the right crops and create the right conditions to maximise productivity (yield) and quality (e.g. nutritional content), whilst maintain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arning a living. New 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provide the tools and know‐how that will, together with a more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 help farmers to meet the inexorable demand for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nutritious food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 2015 The Authors.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on behalf of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罐头食品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近二十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出口食品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促进了国内农副产品的转化与加工,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军需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工艺的成熟,罐头食品行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罐头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原材料与包装材料、杀菌工艺、微生物的控制等生产安全因素将会影响罐头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本文对罐头食品发展现状、加工工序、行业状况进行了概述,对罐头食品加工生产时涉及的生产安全风险因素分析总结,将促进罐头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