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北京在21世纪初开始建设郊野公园,其建设在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还对平原地区游憩体系实现补充。选取北京40个典型的郊野公园,运用腾讯出行大数据结合现场调研,使用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不同公园的使用差异,理清不同因素对郊野公园使用的影响。研究表明:1)郊野公园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所有郊野公园周末的人流量都大于工作日人流量。2)使用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由单核聚集向双核聚集扩散。3)影响郊野公园游人空间分布的3个外部因素中,按影响强弱排序为商业设施人口密度交通便利度。4)公园内部因素中,公园游憩设施、服务设施质量及道路总长度对其使用影响显著,但各因素对不同规模的公园影响程度不同。研究将会为郊野公园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建议:1)构建郊野公园绿色综合体。2)着力推动部分郊野公园的城市公园化建设提升。3)构建以提升游憩服务为目标的郊野公园分类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制约当前居民游憩活动的3个因素:缺乏闲暇教育、个人游憩资源不足、游憩场所与设施存在问题;以苏州为例提出规划的应对在于进行游憩调查、完善游憩规划内容、保障游憩支持系统、设计游憩活动计划;结论提出城乡游憩规划仅仅依靠物质层面规划的情况应该被改变,对与游憩相关的闲暇教育、游憩活动引入等因素进行积极控制,以激发游憩活动在特定区域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浦江沿岸地区分布着众多的绿地生态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廊道、城市发展主轴与城市客厅。文章基于手机信令大数据分析,对公众游憩活动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了公共活动热点地区、市域关联度空间信息图。滨江沿岸地区公众活动极为活跃,公众活动的热点地区分布广泛,但在市域关联度方面,仅外滩、陆家嘴滨江段极高,其他滨江段普遍较低。基于公众问卷调查,采用游憩"成本—效率"分析法,计算公众前往一般公园绿地或黄浦江滨江的游憩效率,前者是后者的三倍。据此分析公众游憩选择权衡的各类情况,初步总结出滨江游憩活动市域关联度差异的内在机制。依据公众愿景,提出了促进黄浦江滨江整体市域关联度提升的五项要点"文化、生态、活力、特色、便捷"。提出以活力为结合点、内外兼修的滨江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通信技术提高,大城市居民游憩空间从城市拓展到区域,环城游憩成为居民日常游憩的刚性需求和新常态,而大数据的应用为精准识别环城游憩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可能。以武汉市中心城区环城游憩行为与空间分布为对象,采用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统计数据等,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识别了游憩人口分布、游憩停留时长、游憩强度、游憩功能、游憩空间总体结构等基本特征及环城游憩资源与游憩强度匹配特征,为优化大城市郊区环城游憩空间、进行环城游憩实证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9,(18)
科技的发展让人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比如:越来越多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银行卡被盗,网络骗子横行等等。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进步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副作用的产生,基于此,本文将对大数据的相关概念和一些安全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如何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4)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领域的最新热点,随着全球数据量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本文首先对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目前大数据在发展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应对策略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8)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数据量得到迅速的增长,在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成为人们创造新数据、获得新认知的主要源泉,对政府与社会的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类社会的数据积累将会发生量变以及质变。本文主要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现状,主要阐述了在大时代中不断夯实网络基础的重要性,对搭建大数据时代应用平台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公园存在可达性差异以及绿色空间使用不均衡性的问题,亟待加强“城市公园- 邻里”的关系,大数据的出现可以 推动该技术的发展。以揭示“城市公园- 邻里”关系为目标,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采用腾讯“宜出行”大数据(TUD)分析区内 所有城市公园的使用时空间特征,并进一步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城市公园的市民满意度,展示大数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公园使用存在两种类型的时空间规律,一类是建设较好、有吸引力,而且使用者数量较高的综合、生态或专类公园,具有明确的“周”、“日”高峰期,使用者数量与使用满意度呈现正相关。另一类是建设品质较差、可达性较高,使用者密度较高的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尽管这一类用地使用满意度较低,但却发挥了较强的公共空间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城市游憩系统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陶伟  戴光全 《规划师》2009,25(10):94-96
城市生活已进入休闲经济时代,城市游憩空间与游憩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城市游憩系统的规划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且可以使城市真正成为关怀人的场所和家园。作为与城市旅游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并列而有所交叉的一项子规划和专项规划,城市游憩系统规划不仅包括休闲空间和休闲要素等物质性内容的规划设计,还包括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和游憩管理等非物质内容的规划。  相似文献   

10.
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信息化的崭新阶段,已经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城市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正在兴起。如何认识与思考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促进,是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 4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大数据与城乡治理"论坛,阐述基于智慧城市与大数据的理性规划与城乡治理,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够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实现人本规划、促进多规融合、推动公众参与。同时,提出四个值得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一是构建智慧城市规划体系、研究新型规划方法论;二是建设城市大数据分析中心、支持城市规划决策;三是倡导开放数据、构建共享平台、实现多规融合;四是成立专业组织、制定规范标准、培养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评估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数据为城市研究提供新的机遇,为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评估带来新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手段,有助于推动“静态蓝图”的传统物质空间规划评估转向社会经济综合评估,从而更好地促进规划评估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支撑.面向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城市流动性评价以及人本化的规划评估理念,构建多源数据整合、多主体参与的城市规划评估框架,并提出通过大数据进行城市系统运行的动态监测评估、规划实施成效评估、城市宜居性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等思路方法.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将大数据与“多规融合”信息平台相结合,实现对城市规划、运行管理和发展过程的系统评估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现代测绘地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测绘地理大数据逐步形成。如何深挖数据价值,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需要在测绘地理大数据获取、处理和应用阶段进一步突破和变革。本文通过测绘地理大数据服务城乡规划咨询、规划修编、规划审批、规划监察和规划评估阶段的典型应用实践,展现测绘地理大数据新思路、新方法给城乡规划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施仲添 《城市勘测》2010,(6):13-14,19
随着政府部门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各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工作也得到飞速发展,基础地形图、城市地下管线、审批红线、规划控制线、规划编制成果等数据的种类繁多、数据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不同部门间的交流与共享日趋频繁,不同部门、不同获取手段、不同格式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实现城市规划多源数据的海量存储和高效管理,提高数据的有效利用、持续更新服务,为城市规划建设、政府辅助决策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这些是目前城市规划领域在信息化建设及数据利用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数据管理的经验以及杭州市的实际情况,从分析规划信息空间数据现状入手,针对数据的不同特点,提出规划多源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与大家共同探讨规划多源数据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归纳出了城市规划大数据的7种类型,介绍了公交刷卡、交通量监控、人口和经济普查、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微博等典型城市大数据空间化后的效果,以及空间化的2种基本技术方法,提出空间化是这些大数据利用的有效途径,并总结了城市大数据空间化后的利用方法,包括:1)大数据信息内容的空间可视化,2)开展空间特征分析、模式和格局分析、空间关系和成因分析、趋势分析和预测、评价等各类空间分析,3)进行大数据之间的信息集成,4)对城市大数据进行空间检索查询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阶段"重量"而"轻质"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建成区尤其是老城区的景观环境产生了诸如景观视廊受阻、风貌破败等大量问题。对此,自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城市修补专项规划,以修复及更新城市建成环境,促进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然而,由于缺乏对城市环境整体效应的统筹考虑,故在城市实际修补过程中,城市局部地块的品质提升反而对城市整体品质构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深度介入城市规划和设计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FCN)和城市场景要素深度学习数据集,对城市景观环境中的各要素进行了大规模且高颗粒度的精确识别,同时与空间数据叠加,对复杂建成环境中的景观问题进行精确分析,并基于分析成果辅助后续城市规划设计实践,逐层递进地对城市复杂建成环境进行精细化修补。选择位于嵩山脚下的登封市作为案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城市修补等规划领域的前瞻性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导向下的城镇发展建设,需要切实平衡人与自然的空间发展矛盾,应用多源数据分析和判断如何建设一个体系更健康、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具有重要的规划探索和实践意义。选定目标鸟种,研究建立其潜在生境空间参数指标体系,运用多源数据分析潜在生境、廊道和踏脚石增设需求。构建以鸟类生境为代表的特定类型生境网络、指导城市绿色空间布局。随着多源数据获取成本的逐步降低和物种类群生境参数的逐步深化发展,该方法在研究城市生境网络构建和绿色空间布局上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传统城市空间规划研究范式面临转型。本文在梳理传统城市空间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从方法论和编制方法两个层面对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方法进行探讨,并强调了大数据应用在规划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智慧城市空间规划应该以满足政府、企业及居民需求和解决城市问题为导向,更加关注城市空间的流动、土地混合利用、微观个体分析及空间相关研究,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设备及传感器等大数据采集和挖掘分析技术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质量评价、规模预测及用地布局等方面的革新作用,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城市型自行车绿道对于鼓励居民慢行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共享单车社会行为大数据和绿地空间利用潜力分析两方面内容入手,构建了一个基于实际使用需求和城区可建设空间的城市型自行车绿道选线规划途径,并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开展实证探索。选线规划途径主要包括:利用共享单车起点—终点数据,并运用熵值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绿地节点利用潜力分析,确定关键连接节点;通过共享单车轨迹数据得到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热度,提取现状线性绿地廊道,生成自行车绿道连接的土地适宜性成本栅格;利用连接节点和成本栅格计算最低成本路径,划定绿道选线。该选线途径将随着城市大数据的进一步丰富和准确而得到完善,具有很好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面对多主体共创和协调决策的发展方向,历史地段规划对“群体智慧”的引入是重要进步.首先辨析了“群体智慧”对历史地段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接着从方法论的角度对国内外相关实践和研究进行了梳理,进而归纳了在网络空间下引入“群体智慧”的“无意识”和“有意识”两种基本路径并指出网状互启途径是引入有意识群体智慧的未来发展趋势,最后进行了群体智慧引入路径选择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