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P2O5含量为15%的低品位磷矿为原料,不经过磷矿富集,直接进行逆流浸取实验,获得实验室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液固比12:1,反应时间2h,磷酸质量分数(P2O5)20%.实验还探讨了逆流浸取中SO3质量浓度对低品位磷矿酸解率的影响,获得实验用矿在逆流浸取中的最佳SO3质量浓度为35~40g/L.  相似文献   

2.
利用湿法磷酸净化副产的萃余磷酸为原料分解磷矿,采用化成法制取重过磷酸钙(以下简称重钙)。实验中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磷酸浓度、反应温度、磷矿粉细度、磷酸含固量和酸矿比对磷矿分解率与重钙产品品质的影响,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质量分数≥43%,含固量(质量分数)≤8%,酸矿比[m(P2O5)酸/m(P2O5)矿]为2.6,反应温度为45~65 ℃,反应时间为2~3 min,将产物继续化成20~25 min,化成温度为80 ℃,然后进行熟化,熟化温度为55 ℃,熟化时间为8~14 d,在此工艺条件下重钙产品达到了一等品的标准。同时本研究还可以解决萃余磷酸的存放问题,使萃余磷酸得到了综合利用,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采用硫酸、磷酸混合分解磷矿粉制高浓度富过磷酸钙〔w(P2 O5有效)~ 34%〕的试验过程 ,研究混酸用量、混酸浓度、混酸温度、磷酸替代率等工艺条件对磷矿分解率的影响 ,经正交试验 ,确定了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 :混酸w(H3 PO4+H2 SO4) 6 6 %~ 6 9% ,混酸温度 70~ 80℃ ,磷酸替代率 5 0 %~ 5 4 % ,混酸用量为理论酸用量的 93%~ 97%。并对影响料浆固化及成品质量的有关因素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贵州某磷矿浮选的磷精矿,研究了磷酸质量分数、硫酸化学计量比、温度、液固比对磷精矿中P2O5浸出率的影响,得出合理的浸出工艺为;磷酸质量分数23%,硫酸化学计量比1.1,温度80℃,液固比4∶1.在此条件下P2O5浸出率为86.84%.  相似文献   

5.
针对双槽工艺二水物湿法磷酸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在磷酸分解磷矿化学反应过程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 ,研究了两步法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硫酸加入时段和方式及搅拌强度等 ,对磷矿分解率和所得湿法磷酸浓度的影响。用金河磷矿实验得出的原则工艺条件是 ,反应温度 80℃左右 ,磷酸分解磷矿时间 2h、总反应时间 5h ,液固比 4∶1(质量计 ) ,液相SO3浓度 3 5mg/mL ,搅拌强度随反应时间递降 ,可制得ω(P2 O5)为 2 8%的磷酸 ,磷矿分解率达 98%。  相似文献   

6.
马凯  马培华 《化肥工业》2011,38(3):19-21,30
磷酸直接与磷矿石反应浸取是直接法生产浓磷酸的关键步骤。直接法生产浓磷酸可以充分利用反应热,与二水法工艺相比,可使用较大粒度、低品位的磷矿石,不需要浓缩,反应过程中需移出的反应热大幅减少,因此可降低能耗、节约成本。以P2O5质量分数为18.80%的磷矿石为原料、磷酸用量为理论量的2.0倍时,磷酸直接浸取磷矿石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h,磷酸质量分数54%(以P2O5计,下同),磷矿石粒度0.90~2.80mm;以P2O5质量分数为22.87%的中品位磷矿为原料时,磷酸直接浸取磷矿石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h,磷酸质量分数45%,磷矿石粒度≤0.45mm,磷酸用量为理论量的4.5倍.  相似文献   

7.
普钙(普通过磷酸钙)含有中量元素硫和钙,是我国的主要磷肥品种,在国外,尤其是澳大利亚、北美及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本文进行了料浆法无熟化制备高硫普钙试验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矿浆质量分数50%~55%,酸矿比0.66,磷酸淤渣与磷矿比0.08,污水渣与磷矿比0.1,反应温度75~80℃,停留时间4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普钙的有效P_2O_5/总P_2O_5高于97%,游离酸质量分数低于5%。与此同时,在上述原料配比下得到的反应混合物易造粒,总P_2O_5质量分数高于2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磷矿中的镁会对湿法磷酸生产产生危害,研究了磷矿浆化学浸提法脱镁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脱镁剂稀硫酸w(H2SO4)为9%,稀硫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70%,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 h,反应结束后过滤料浆并洗涤滤渣。最佳工艺条件下,磷矿浆Mg O脱除率为67.39%,P2O5损失率为2.72%,m(Mg O)/m(P2O5)为2.38%,满足湿法磷酸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硫酸、硫酸氢铵混合分解磷矿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钙比和硫酸氢铵加入量对磷矿分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硫钙比、硫酸氢铵加入量、成品磷酸P20,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得出最优工艺条件是:m(SO2-/4)/m(CaO)=1.02,m(NH4HSO4):m(H2SO4)=0.20(即分解磷矿所需硫酸总量的20%由NH4HSO4提供),反应温度80℃,成品磷酸P2O5质量分数为26%,反应时间3.5h。  相似文献   

10.
分析磷酸、磷矿石质量对料浆法重钙产品水溶磷的影响,提出提高产品水溶磷的措施控制适当酸矿比、磷酸浓度(42%~52%P2O5)、反应温度(90~100℃)、磷矿粒度(80%~90%小于0.074 mm)、干燥温度(出口物料温度<100℃).  相似文献   

11.
民用工业中复合材料桁架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构造、分类和计算方法,突出了复合材料桁架的优越性能和在民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复合材料桁架杆件的多种加工工艺,并比较不同截面形式对杆件性能的影响;探讨复合材料杆件的破坏机理和分析方法,介绍节点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提出节点及连接部位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内外复合材料桁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性能和不同的设计方法,总结归纳影响复合材料桁架性能的关键因素和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杆件设计、节点设计和优化复合材料桁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高效利用在能源替代与补充、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生物油是生物质通过热裂解技术获得的液体产物,具有能量密度较高、环境友好、可再生及可直接输送等优点,可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推广使用,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生物质热解制油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新世纪可持续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总结了近年来生物质热解制油技术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热解反应器、催化热解技术与生物油的提质利用方面的研究,介绍了碱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3种生物质热解催化剂,以及乳化、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和重整制氢5种生物质提质方法,最后对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毒死蜱和联苯菊酯在室内外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并预测2种农药作为土壤化学屏障防治白蚁的有效期。[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期土壤中毒死蜱和联苯菊酯的残留量并采用土壤穿透法测定2种农药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结果]毒死蜱在室内和室外的半衰期分别为51.3、39.5 d,联苯菊酯在室内和室外的半衰期分别为31.3、44.5 d。毒死蜱和联苯菊酯抗白蚁穿透的最低有效质量分数分别为6.15、5.78 mg/kg,并结合消解动态方程预测出毒死蜱和联苯菊酯作为土壤化学屏障中有效成分的有效期在室内分别为195、29.1 d,在室外则分别为158.4、56.1 d。[结论]得到的白蚁防治有效期结果较好,为白蚁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Technology and colour are viewed as interface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humans and human activity. Examples are provided of ways of facilitating and improving access to and use of colours by commercial users of colour coatings through improvements in the accuracy of measuring and displaying colour. By analogy, the task of providing effective interfaces within the coatings industry, between the coatings industry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between the coatings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and political domain are discussed. Examples of information shortfalls are cited to illustrate how distortions arise. Examples of more effective, integrated technological, organisational and political interfacing are culled from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质对镜铁矿和绿泥石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量、玻尔兹曼理论分析、溶液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浮选环境中,研究了十二胺(DDA)体系中镜铁矿和绿泥石的浮选行为及Ca2+, Mg2+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浮选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自来水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去离子水浮选环境相比,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回收率分别下降了8.01和8.99个百分点;模拟自来水环境中,Ca2+, Mg2+使镜铁矿回收率分别下降11.91和18.88个百分点,绿泥石回收率分别降低7.44和15.45个百分点。自来水浮选环境中镜铁矿和绿泥石可浮性降低主要由于自来水中Ca2+, Mg2+的抑制作用。Ca2+, Mg2+对镜铁矿的抑制作用比绿泥石强,且Mg2+的抑制效果比Ca2+明显。机理检测结果表明,Ca2+, Mg2+吸附使镜铁矿和绿泥石表面电位升高,减弱了DDA与矿物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促使镜铁矿和绿泥石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大、界面层内RNH3+浓度降低,使DDA与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吸附间距增大,且DDA分子分布松散度增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镜铁矿和绿泥石的上浮。  相似文献   

16.
黄铁矿浮选问题是金属矿、煤矿以及某些非金属矿等开发利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面临的问题,其浮选的抑制、解抑活化以及影响其浮选行为的一些因素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矿物学因素、难免离子和伽伐尼电偶作用对黄铁矿的浮选行为的影响,着重从浮选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方面综述了黄铁矿的抑制与解抑活化;黄铁矿与不同种类的抑制剂作用后通过生成亲水膜、阻止黄药氧化、占据黄铁矿表面捕收剂能作用的活性位点、生成络合物以及多糖、蛋白质等微生物细菌胞外分泌物的吸附等作用对黄铁矿产生抑制作用;高碱环境下常用酸和盐类活化剂对受抑黄铁矿表面的亲水膜溶解进行活化,实现黄铁矿的回收利用。分析认为目前对矿物内部和矿浆的复杂环境研究仍不到位,应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加强研究;黄铁矿不仅仅作为一种矿物资源,黄铁矿等环境矿物在环保领域的研究应用对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同时分离甘草中有表面活性的甘草酸和黄芩中无表面活性的黄芩苷,开发了甘草配伍黄芩泡沫分离工艺。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甘草酸与黄芩苷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甘草黄芩配伍强化了甘草酸和黄芩苷的提取。以甘草酸和黄芩苷的富集比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当温度为40℃、气体体积流量为100 ml·min-1、甘草酸初始浓度为0.2 g·L-1、甘草黄芩质量比为3:1时,获得甘草酸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11.0和73.5%,黄芩苷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5.8和38.5%。通过甘草与黄芩配伍,利用泡沫分离获得黄芩中的黄芩苷。同时,与单独泡沫分离甘草中甘草酸相比,甘草酸的富集比提高了194.9%,回收率提高了23.3%。因此,甘草配伍黄芩能有效泡沫分离甘草酸和黄芩苷。  相似文献   

18.
木质纤维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主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丰富、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其可水解制备重要化学品以及改性制备多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生物质半纤维素分子模拟应用研究进展,从半纤维素大分子形态及其与纤维素结合方式的分子模拟研究和半纤维素制备化学品及材料的分子模拟研究2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身的大分子形态对木质纤维生物质三大素的提取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分子模拟有利于理解过程机理,对反应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最后对分子模拟在半纤维素研究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目前半纤维素分子模拟的空白领域,主要包括半纤维素液化生产生物油、木糖异构化生产木酮糖、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其他的半纤维素基材料等,这些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柠檬酸和谷氨酸N,N-二乙酸优化处理污泥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柠檬酸(CA)和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处理污泥重金属,研究了试剂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以重金属去除率为表征,通过正交试验获得CA和GLDA处理重金属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增加试剂用量、降低体系pH均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但延长反应时间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CA和GLDA处理污泥重金属的最佳条件分别为:CA 0.3 mol·L-1、pH 4、反应时间2 h和GLDA 0.05 mol·L-1、pH 4、反应时间3 h。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于CA和GLDA,重金属Cd、Cu、Pb和Ni的去除率可分别达80.25%、77.75%、64.66%和75.16%,及78.57%、78.48%、64.84%和76.71%。CA和GLDA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大小顺序均为:Cd>Cu> Ni>Pb,但GLDA的处理效果优于CA。污泥经CA和GLDA处理后,污泥固相酸溶态重金属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平均达81%,残渣态重金属含量下降52.1%,而污泥液相中重金属含量则增加了17.54倍,说明重金属从污泥固相向液相转移。SEM镜检发现,污泥由处理前表面分散的絮状结构,变成更为明显的团块结构和片层结构,污泥的吸附能力下降,且体积缩小。研究结果表明,CA和GLDA处理污泥能有效降低污泥重金属含量并提高污泥固相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有利于污泥脱水及脱水后的进一步处理及其资源化。  相似文献   

20.
硅酸锌加压硫酸浸出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绘制了Zn-Si-H2O系ET-pH图,分析了硅酸锌硫酸浸出和原硅酸高温脱硅的热力学可行性. 通过人工合成硅酸锌的加压酸浸实验,考察了始酸浓度、终点pH值、铁含量、硫酸铝添加量、浸出温度对硅酸锌酸浸和硅酸凝聚的影响. 结果表明,升高浸出温度能有效降低硅溶胶的稳定性且有利于原硅酸的高温脱硅过程,进而改善矿浆的过滤性能;硫酸铝能促使硅溶胶凝结析出,可降低硅酸浓度;控制恰当的矿浆终点pH值和Si/Fe及Si/Al质量比均有助于硅析出. 在浸出温度120℃、浸出时间0.5 h、液固比8 mL/g及H2SO4浓度120 g/L的优化条件下,锌、硅浸出率分别约为98%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