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顶、底复吹转炉冶炼中高碳钢时影响脱磷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工艺操作,达到了在高拉碳的同时实现了较好的去磷效果,满足了安钢新品种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冶炼82B主要从入炉废钢、高碱度渣、双渣法、温度控制、高拉补吹法、挡渣出钢、避渣操作、钝化炉渣等方法控制钢中磷含量,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影响转炉脱磷的各种因素,阐述82B冶炼过程脱磷的各个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3.
4.
82B是八钢近些年来开发的新品种线材,生产工艺正处于逐步优化的阶段.作为高强度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82B对钢水的纯净度有着极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转炉通过\"高拉碳\"的方法,将82B出钢的终点碳含量控制在0.30%以上,较原有工艺出钢碳含量提高了60%,通过转炉的高碳出钢,一方面降低了炉内钢水的氧含量,减少了脱氧合金与增碳...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三钢120t转炉冶炼中高碳钢的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工艺操作,解决了冶炼中后期炉渣“返干”、粘枪严重、终点渣不化等问题.为实现降本增效、达到较好的脱磷效果,确定将中高碳钢终点平均碳含量提高到(12~18)×10-4这个适宜的区间范围,终点平均磷含量可降至16.26×10-5,满足了市场需求和新品种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复吹转炉冶炼低磷钢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复吹转炉采用常规冶炼工艺和脱磷预处理直炼工艺冶炼低磷钢的工艺条件.A、B两厂采用常规冶炼工艺,当炉渣w(T.Fe)=16 %~24 %,炉渣碱度为3.5时,要稳定冶炼w(P)<0.01 %的低磷钢时,终点w(C)应控制在0.05 %以下.C、D两厂采用脱磷预处理直炼工艺,当一次倒炉w(C)<0.10 %时,钢水w(P)能控制在0.01 %以下.预处理直炼工艺脱磷、脱碳期的关键是控制总渣量和半钢磷含量,为使在冶炼低磷钢w(P)<0.01 %的同时吨钢总渣量控制在90 kg以内,当脱磷期倒渣率达到40 %~50 %时,半钢w(P)最高应控制在0.026 %~0.037 %. 相似文献
7.
9.
我国钢铁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正处于从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发展时期,目前很多炼钢工艺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磷含量是评判钢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脱磷效果好不好基本决定了炼钢是否合格。本文对转炉炼钢脱磷工艺理论介绍,并结合炼钢实践说明脱磷过程的注意事项,旨在为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三钢对100t复吹转炉的底吹工艺和脱磷工艺进行优化的实践.结果表明,在高冷料比条件下,转炉一倒钢水平均w(P)从0.047%下降到0.027%;平均w(Mn)从0.22%提高到0.25%;平均终渣w(TFe)下降3.26%;平均终点w(O)降低370×10-6;平均终点w(C)×w(O)积下降0.0007%.钢铁料消耗从1088kg/t下降到1082kg/t;合金加入量从10.2kg/t下降到9.4kg/t. 相似文献
11.
12.
13.
《炼钢》2015,(3)
对复吹转炉脱磷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及物料和热平衡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冶炼过程的理论模拟,得出"双渣法"脱磷期的工艺要点:脱磷期低温、适当碱度有利于促进磷的脱除;提高脱磷渣倒出率可以有效降低过程石灰消耗与渣量。工业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石灰、白云石消耗分别降低25.00%、36.67%,冶炼前期平均脱磷率62.95%,冶炼过程平均脱磷率90.72%。通过对脱磷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脱磷期控制工艺为R=1.80~2.00,w(T.Fe)=16.00%~20.00%,T=1 400~1 420℃;脱碳期控制工艺为R=3.20~3.60,w(T.Fe)=16.00%~20.00%,T=1 600~1 640℃。 相似文献
14.
15.
16.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180t顶底复吹转炉投产初期,存在消耗指标高、冶炼周期长等问题。通过优化吹氧工艺、造渣制度及转炉操作工艺,并采用炉型控制技术,使顶底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碳氧积控制稳定、氧耗降低2.3m^3/t,提高底吹透气元件使用寿命,缩短冶炼周期2min,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