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从腐殖酸的浓度、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3方面分析了红壤腐殖酸的光谱特性及其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离子强度对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非常小,而腐殖酸的浓度和溶液pH对其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较大,荧光量子产率为2.1%~2.5%,荧光指数为1.0~1.2.红壤腐殖酸对Cu^2+的络合能力比Cd^2+强,其平均络合比分别为1:1.22和3.2:1,络合常数分别为1.6×10^6和1.5×10^7.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计算拟合分析方法得到色氨酸、酷氨酸与苯丙氨酸荧光光谱解析表达式中的有关参数,同时采用模拟方法得上述荧光光谱的模拟谱,并与实验谱相比较,阐明这些氨基酸发射荧光的机理,反映了计算机拟合与模拟分析方法的特色与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苯基苯甲酸铽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对苯基苯甲酸和邻菲罗啉与氯化铽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三元稀土有机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等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可能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羧基氧和邻菲罗啉氮原子均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对苯基苯甲酸可有效地传送能量,使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测定了配合物在固态及二甲亚砜溶液中的荧光衰减曲线,并以Y2O3为参比,测量了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在最大激发波长292 nm处的荧光量子产率是0.34.并由Gd-H2L配合物的磷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计算出配体H2L的最低三重态能级,讨论了配合物的能量转移机理.该配合物的磁性在0~300 K范围内测定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对二价Cu离子的还原制备了一价Cu离子掺杂的ZnS纳米晶。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的尺寸约为2.7nm,而X射线衍射的结果证明其为立方闪锌矿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发现随着Cu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ZnS∶Cu纳米晶的吸收边及紫外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峰均发生了红移现象,且Cu离子浓度越高红移越显著。还原剂量调整的对照试验表明,还原剂过量将导致ZnS∶Cu纳米晶发光峰位的进一步红移。  相似文献   

5.
以2-萘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反应、还原反应制得2-萘肼,再与甲基异丙基酮经费歇尔吲哚合成反应制得2,3,3-三甲基-1H-苯并[e]吲哚,再经烷基化反应制得几种不同取代基的苯并吲哚衍生物,其结构经’HNMR表征,并初步研究了几种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磺化聚苯乙(SPS)在二氯乙烷及混合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在甲苯/甲醇混合溶剂中,SPS的荧光光谱随含量变化显示共溶性行为,在稀溶液中,分别在285nm和335nm附近出现两个发射带,它们分别对庆于单体和激基缔合物谱带,随浓度增高,激基合物发射峰出现红移现象,除了单体和激基缔合物发射峰外,在380nm处出现一个“类激基缔合物”发射峰,SPS溶液中的“类激基缔合物”荧光发射峰源于在浓溶液中生色团  相似文献   

7.
金属离子对黑加仑色素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加仑色素可见光谱变化的分析,研究了Na、Mg、Ca、Fe、Al等金属离子对黑加仑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a可使黑加仑色素吸光度略有提高,有稳定作用;Cu可使黑加仑色素吸光度略有降低,可能是黑加仑色素不稳定因素之一;Al、Fe可使黑加仑色素色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丹酚酸A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条件下,pH 7.40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丹酚酸A(Sal 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丹酚酸A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处理数据,推断其猝灭机理为丹酚酸A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获得了25、30、35℃下丹酚酸A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9×105、1.19×105、8.24×104 L/mol。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得出ΔH=-56.55kJ/mol,根据所得热力学参数推断丹酚酸A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与范德华力。在25℃时,计算获得丹酚酸A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数为1.158。  相似文献   

9.
针对表面态对ZnS基纳米材料发光影响问题,采用溶胶法制备ZnS及ZnS∶Mn量子点,并以多种修饰剂对样品进行表面处理。发现以巯基丙酸修饰可同时增强ZnS的缺陷发光和Mn离子相关的橙色荧光;以聚乙二醇修饰同样可增强ZnS缺陷发光,但会导致581nm处的Mn离子相关的橙色荧光强度下降;以叶酸修饰的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及峰位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照实验分析了表面修饰后ZnS及ZnS∶Mn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其它配体对Eu/Ce-β-二酮多核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Eu/Ce β 二酮多核配合物中引入其它配体对其荧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其它配体的引入并不影响稀土Eu3+的特征发射 ,但能导致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变化 ,并使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幅度增强  相似文献   

11.
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砷含量,对测定过程中酸介质的纯度、还原剂用量、样品的消解等影响因素进行讨论。通过优化酸纯度和还原剂的用量,选择优级纯酸及质量浓度为2%的硼氢化钾,在此条件下,所做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0.0159ug/L,相对标准偏差为0.73%。  相似文献   

12.
对蓝光激发叶绿素的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叶绿素荧光光谱的来源,采用调制式470nm绿光LED激发叶绿素,制成叶绿素荧光光谱仪,线性范围0—100μg/L,检出限0.1μg/L,该方法快速、灵敏、有很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在模拟人体血液pH条件(pH 7.4,离子强度0.1mol/L),通过荧光猝灭、位点竞争、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柯里拉京(Cor)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HSA的荧光能被Cor静态猝灭,两者间结合常数为2.79×103(298K)、2.22×104(304K)和8.41×104L/mol(310K).根据Van't Hoff方程结果显示,Cor与HSA间的作用主要为疏水作用,其作用过程为自发、吸热.基于F?rster能量转移,得知Cor与HSA间结合距离为9.33 nm.位点竞争实验指出,Cor优先结合HSA的位点Ⅲ.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与Cor作用对HSA构象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barrierdischarge—DBD)技术,获得了低气压条件下大气污染物NO分子等离子体的荧光发射谱。光谱由规则的双峰序列组成,归属为NOA2∑→X21/2,3/2跃迁。由谱线峰值位置,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得到NO分子基电子态X2的振动常数,而由谱线双峰位置确定了NO分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导致的能级分裂间隔为124.7cm-1。实验同时探测到N2在320~470nm波长范围内规则的荧光发射谱序列,表明伴随放电过程的进行,有N2分子生成。  相似文献   

15.
在常温、低气压的条件下,对直流高压放电等离子体中NO在210-280 nm波长范围内的荧光发射谱进行了研究,发现发射谱中主要谱线归属为A2∑→X2∏1/2,3/2跃迁,利用荧光发射谱获得了NO分子基电子态X2∏的振动频率、非谐性系数及力常数,结果与文献报道符合的较好。实验所用设备简单,这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研究分子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UVE-PCA的两级三维荧光光谱波长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荧光光谱仪的传统分析手段不适于现场快速测量的特点,在分析传统红外二维波长选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UVE-PCA的两级准三维荧光光谱波长选择方法。通过UVE初选和PCA终选,在保证回归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缩波长变量,实现三维荧光光谱的在线检测。使用丹麦数据库中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进行验证,实验表明经该方法筛选后的激发-发射波长序列压缩为全波长序列的1.86%时,模型预测能力提高了19.7倍,预测速度提高了7.6倍。该方法对三维荧光光谱在现场快速定量测量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直流辉光放电激发氮分子,采集了氮分子 C~3Ⅱ_u →B~3Ⅱ_g跃迁的荧光发射谱,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氮分子C~3Ⅱ_u 态的振动基频,得到上能级C~3Ⅱ_u 态的振动基频为 2 040.03 cm 。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乳化液膜,研究了萃取剂,配位体,PH值,提取搅拌速率和乳外比等对镉萃取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使镉的提取率达99%左右。  相似文献   

19.
实验获得了异丙醇-水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了其荧光发射机理,并用波长为220和232 nm的紫外光激发不同体积百分比的配合溶液得到了荧光光谱,在FFT低通滤波和平滑处理基础上运用导数荧光分析法对其进行优化,进而研究了异丙醇-水配合物的分子团簇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异丙醇分子与水分子在H键作用下,以不同方式结合可以形成7种能发荧光的团簇分子,其发射荧光的中心波长分别为277、284、293、309、328、345和362 nm,并根据相对峰位强度得到了各团簇分子数量随溶液浓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牛蒡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结果显示,随着牛蒡苷浓度的增大,HSA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生蓝移;逐渐增大的各向异性值表明牛蒡苷能够与HSA发生键合;求得25、32和39℃时牛蒡苷与HSA反应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4×10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