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凯  张建国  罗小娟 《铜业工程》2005,(1):41-42,65
针对铜冶炼厂的铜电解废液, 确定了隔膜电解时在阴极上得到了质量优良的铜片、海绵铜和黑铜,阳极室内得到浓度为23g/L~37g/L的硫酸溶液,扩散渗析法处理脱铜后液时得到较纯净的稀硫酸和硫酸镍的工艺路线,探讨了最佳隔膜电解工艺参数和酸盐分离系数。  相似文献   

2.
在铜电解过程中,Cu^2 的扩散系数不仅影响阳极的溶解和阴极的沉积特性,而且还影响着阴、阳极的极化情况。本文对铜电解液中Cu^2 的扩散系数的研究方法、研究情况等进行了比较和综述。  相似文献   

3.
对铜、铅、锌3种重金属电解过程中的极化现象进行全面研究,重点分析了铜电解阴极析氢过电位、锌电积阳极析氧过电位及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并对浓差极化和电化学极化进行研究,以利用阴极过电位控制电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电解工艺制备铜的过程中加入磁场以达到协同强化效果,分析了磁场流速对传感器用Cu电极电解过程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磁场后,形成了更复杂的铜电解反应.当提高磁场流速后,铜阳极质量损失减小,最大阴极析出量出现于流速为0.25 m/s的情况下.磁场流速对Cu电极电解阶段的杂质离子产生着显著影响.受到磁场作用后,杂质离子...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在采用高电流密度的铜电解精炼生产中,使用传统的直流电解方法,不仅影响阴极和阳极过程,而且也影响电解液。固定阳极成分而提高电流密度,就意味着增加阴极和阳极的过电压,提高电解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首先是铜、镍、砷和铁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铜电解,特别是在强化电解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阳极钝化问题。即时解决它,对于铜电解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阳极钝化通常表明为槽电压急剧升高,阳极溶解不匀、穿孔,残极表面亮净,很少或无阳极泥附着、阳极泥色红含铜高,同时阳极有断角现象。上述情况严重威胁着电解过程的正常进行。本文就以进口粗铜为阳极、以黄杂铜为阳极和以紫杂铜为阳极的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钝化现象进行研究。1.以进口粗铜为阳极的电解过程阳极  相似文献   

7.
先用恒电流电解重量法测定阳极铜中铜,然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电解残余液中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沉积在铂阴极上的金、银等杂质元素,对电解重量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修正。分别考察了电解条件、铂阴极干燥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电流为1.5A时电解3.0~3.5h后取出铂阴极,干燥3~5min,可以获得较好的测定结果。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阳极铜中铜,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小于0.05%。方法用于铜合金标准物质IARM 71B中铜量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铜电解沉积过程中,阴极过电位大小决定了铜结晶的粗细程度,高电流密度下提高高纯阴极铜产率,加强阴极过电位的控制非常关键。通过在铜电解过程中阴极过电位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讨论了几种影响阴极过电位因素。以提高高纯阴极铜产率为目标,分析了电流密度、添加剂、阳极质量及电解液温度等因素对阴极过电位的作用机理,并讨论了各因素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铜始极片为阴极、石墨板为阳极,在有以阳离子交换膜为隔膜的电解槽中,从酸性CuCl2蚀刻废液电沉积金属铜板。研究了阴极液中起始Cu2+浓度、起始Cl-浓度、阴极电流密度、电解温度和极距等因素对电沉积的影响。最佳条件为:起始Cl-浓度5.5 mol/L,起始H+浓度3.0 mol/L,添加剂0.2g/L,阴极电流密度350 A/m2,电解温度36℃,极距5 cm,Cu2+浓度从40 g/L降低至20 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阴极电流效率达到92.77%,平均槽电压小于3 V;阴极上可以得到平整致密的金属铜板。阴极电解废液中的Cu2+浓度降低到20 g/L左右,可返回蚀刻过程配制蚀刻新液。  相似文献   

10.
铜电解液净化脱砷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铜电解过程中,阳极铜所含的砷约70%进入电解液,呈硫酸砷、亚砷酸和砷酸形态,不断积累,导致电解液电阻增大;同时由于砷与铜的标准电位相近,而易于阴极上析出,影响电铜质量。所以必须严格控制电解液中砷的含量。通常是均衡地更新电解液,用电解法脱除砷。  相似文献   

11.
在铜电解过程中,阳极含有少量的镍(0.05~0.7%),这部分镍在电解过程中与铜一道从阳极溶解进入电解液,由于其电位较负,不能在阴极析出,残留在电解液中,韭逐渐积累如果不设法控制,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为害电解过程,影响阴极铜产品质量,使技术经济指标急骤变坏。同时,以纯硫酸镍晶体或金属镍形态回收这部分镍尚有其经济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铜电解车间的净液工序。普遍采用直火蒸发或冷冻,产出粗硫酸镍,由于粗硫酸镍含金属  相似文献   

12.
熔盐电脱氧工艺是直接电解还原金属氧化物制备金属或合金的方法,以其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易于调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及合金的制备,但该工艺目前存在电解效率低等问题。影响该方法电解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氧化物阴极导电性、O2-扩散、阴极电势、阳极材料。阴极导电性主要受氧空穴的形成,阴极晶型结构的影响,增加阴极氧空穴及有效控制晶型转变有利于增加阴极导电性,从而提高电解效率;O2-扩散影响电解反应速率,增加阴极表面积及合理选择熔盐组分可促进O2-扩散,促进电解脱氧;阴极电势和阳极材料影响阴极有效脱氧,合理控制阴极电势、选择过电位小,性质稳定的阳极材料均有利于提高电解效率。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中重点关注通过改进阴极,改进电解装置等提高电脱氧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电解工艺制备铜的过程中加入磁场以达到协同强化效果,分析了磁场流速对传感器用Cu电极电解过程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磁场后,形成了更复杂的铜电解反应。当提高磁场流速后,铜阳极质量损失减小,最大阴极析出量出现于流速为0.25 m/s的情况下。磁场流速对Cu电极电解阶段的杂质离子产生着显著影响。受到磁场作用后,杂质离子浓度减小,实际效果受到此磁场取向与流速的共同作用。处于0.25 m/s磁场流速下,能够获得最大的阴极析出速率,从而减小电解液内的杂质离子浓度并降低铜损失。处于垂直磁场中,在0~0.75 m/s范围的电解液黏度基本恒定,并在0.25 m/s时达到最小值。垂直磁场可以对电子传输发挥抑制作用,增强扩散效果。随着流速的增大,阻碍了Cu2+扩散过程,在0.25 m/s速率下获得最大阴极析出量。  相似文献   

14.
阳极铜中砷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电解精炼生产,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生产的粗铜平均砷含量仅0.004 5%,导致了该粗铜在电解精炼过程中易出现阳极钝化、浮泥增加、阴极顶部结瘤、阴极表面质量下降、电流效率降低等问题。针对此现象,该公司追踪铜冶炼过程中砷的走向及分布,分析总结出阳极铜砷含量偏低的原因,并找到了添加砷铜合金提高阳极铜砷含量的最佳操作:粗铜火法精炼还原结束后加入砷铜合金,控制炉内氮气搅拌流量至200~250 L/min,反复转动炉子,15 min后开始浇铸。该技术操作不但可解决铜产品砷含量低的问题,而且可使阳极铜中砷含量分布更均匀,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温度、电流密度和电解液pH值等对硫酸体系中Ni MnO2 同时电解过程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电解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Ni2 +] 90 g/L ;[Mn2 +] 30 g/L ;pH 3 5;90℃ ;电流密度 16 5A/m2 ;[H3 BO3 ] =15g/L ,槽电压 2 86V ,此时阴极电效为 99 88% ,阳极电效接近 10 0 % ,得到的阴极镍纯度为 99 87% ,阳极MnO2 品位为 87 85%。  相似文献   

16.
采用萃取除铜,沉淀法联合除去铁、部分铅及砷,萃取法除钴,离子交换法深度除铅工艺处理高铜硫化镍阳极电解的阳极液。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短,原料适应性强,铜、镍、钴金属分离彻底,金属回收率高,可得到合格的镍阴极液。  相似文献   

17.
据苏联《有色金属》杂志报道(见该刊1981年第7期第38页),芬兰奥托昆普公司1981年8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关于该公司铜阳极、铜阴极生产工艺以及铜阳极浇铸和电解过程机械化的座谈会。现将有关内容摘译如下。在哈里亚瓦尔塔冶炼厂,设有两台迥转式阳极炉(其中一台备用),直径为4.3米,长10.0米,容量为240吨铜。阳极炉外壳支承在托辊上,它可以两种速度旋转,旋转角度几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说明了Ni—MnO_2同时电解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然后,通过试验证实了这一论断,并考察了温度、电流密度,Ni~2+)浓度,Mn~(2+)浓度及阴极液pH值等条件对电积过程的影响。电解过程中获得的阴极产品符合特号镍要求,阳极产品符合电池用MnO_2的要求。本流程较之常规流程可节电60~70%。  相似文献   

19.
钴锰矿矿浆电解过程中,可以使物料中的大部分锰以MnO2的形态在阳极析出。控制适宜的溶液组成,不仅可以控制阳极MnO2的钴含量,保证有较高的阳极电流效率,而且可以得到高钴锰比的阴极液,降低后续钴溶液的除锰负担。  相似文献   

20.
铜火法熔炼生产的阳极铜所含杂质,随电解过程这些杂质释放到电解液中。通过各有害元素对阴极铜质量影响的直观描述,分析各有害杂质元素在阳极铜中适宜的含量范围,以期在熔炼过程中合理控制各杂质含量,从电解"源头"上减轻杂质元素对电解产品的影响,提高铜电解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