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药》1981,(3)
我局于1975年和华南热作研究院联合用草甘膦在所属几个国营农场的橡胶园布置多点除草试验,研究有关使用技术。在此基础上近年已扩大到十一个农场大面积胶园推广使用。到今年施药面积约12000亩,获得药效好、工效高、成本低的效果。通过几年实践认为,草甘膦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等特点,是目前毒杀茅草、香附子、硬骨草、大芒等深根性恶草和控制胶园一般性杂草生长比较理想的除草剂。现将有关试验与大田使用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市郊区菜田杂草危害日益加重,并杂草种类繁多,生长迅速,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如以人工除草,则需增加大量投资。为了寻求省工、高效又不影响蔬菜产量的除草方法,我们选择了乙草胺等四种除草剂,1989年在番茄、扁蒲田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郑哲 《农药》1992,31(1):57-57
辽宁省自然条件适合于各种果树的生长,是全国主要的产果省份之一,总栽培面积已扩大到700多万亩。果树和一般的农作物不同,各种果树一般株行距大,通风透光性好,因此杂草发生量大,对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目前果园除草仍以人工除草为主,化学除草尚未推广,莠去津、草甘膦等除草剂一次性处理不能控制整个生育期的杂草。绿黄隆活性强,持效期长适合于果园化学除草,但是国内外绿黄  相似文献   

4.
我市连晚稻本田杂草以鸭舌草、节节菜、矮慈姑等双子叶杂草为主,发生量大,危害严重。近年来虽推广使用丁草胺等药剂除草,但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较差。1986年我们对丁西颗粒剂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丁西颗粒剂不仅除草效果好,杀草谱广,而且只要一次施药就可控制整个连晚稻本田期的杂草危害,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35%除草胺乳油在大豆播后苗前喷施土表,对大豆田的禾本科杂草防效在95%以上,阔叶类杂草防效在65%以上,莎草科杂草防效在90%以上,总草防效在80%-90%,控草期在40天以上,基本上能控制大豆一生杂草危害,每亩用35%除草胺乳油100-200mL,对大豆生长及后茬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6.
35%除草胺乳油剂在玉米播后苗前喷施表土,对禾本科杂草防效在80%-90%,对阔叶类杂草防效在60-70%,对莎草科杂草防效在70-90%,对杂草综合防效在80%左右,药效期在45天以上,基本上能控制玉米一生杂草危害,每667m2用35%除草胺乳油剂176ml,对玉米生长及后茬小麦均很安全,对杂草防除效果好于常用药剂都阿,乙草胺,丁草胺和赛克津。  相似文献   

7.
中国化学除草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刘延  刘波  王险峰  关成宏 《农药》2005,44(7):289-293,305
我国化学除草存在的问题是除草剂喷洒器械落后、除草剂药害发生频繁、长残留除草剂危害严重、农田杂草群落演替加快,难治杂草危害加大了化学除草工作难度。建议加强农药和施药器械的研制、生产、管理和使用技术的研究、普及,加强长残留除草剂科学使用和管理,加强果树、蔬菜、经济作物化学除草使用技术的研究:除草剂产品开发要适合国情,重视除草剂的安全性,促进我国化学除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乙阿胶悬剂防除玉米田杂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炳炎  陈海贵 《农药》1994,33(1):48-49,20
玉米是甘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约420多万亩,玉米的中耕管理一般是前紧、中松、后不管。因而杂草发生普遍,危害比较严重。近年来,地膜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地膜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杂草滋生和危害,而且除草困难。 鉴于上述情况,杂草与玉米争肥、争水,致使玉米生长不良,造成减产欠收。为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通过不同药剂筛选,以乙阿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是我国四大主粮之一,产量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位居第二。玉米田杂草种类繁多,且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大部分混生,如果玉米苗期受杂草危害,会导致产量损失很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田在3~10叶期除草,可获得最高产量,中后期植株形成高大密闭的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对玉米产量损失不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除草剂与化肥进行复配,初步筛选了杂草净1、2、3、4、5号五种制剂,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稗草、四叶萍、紫背萍等除草效果较好,对其它杂草也有一定的除草效果;杂草净1、3号对水稻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玉米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玉米产量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中位居第二。玉米田杂草种类繁多,且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大部分混生,玉米苗期受杂草危害,产量损失很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田在玉米3~10叶期除草,可获得最高产量,中后期植株形成高大密闭的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对玉米产量损失不大,因此研究玉米苗后除草有重要意义。苯唑草酮属苯甲酰吡唑酮类除草剂,苗后茎叶处理通过根和幼苗、叶吸收,在植物中向顶、向基传导到分生组织,抑制对-羟氧苯基丙酮酸酯双氧化酶,抑制质体  相似文献   

12.
谷子原产于我国,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夏谷田杂草发生密度大,种类多,危害重,且与谷苗同步生长,人工除草非常困难,一直以来没有合适除草剂可用 于谷田除草。最近这一状况有望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3.
小麦除草专用肥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家宏  朱巧珍 《农药》1996,35(12):42-43,41
小麦除草专用肥作浅层基肥施用,可保小麦生育期无杂草危害,对江苏里下河麦区的看麦娘、硬草、繁缕、猪殃和巢菜等优势杂划的防效均在90%以上。小麦生长呈现“前控后促”的生物效应,该效应能增强玫苗的抗寒性,促进其后期穗健生长,提高产量,增产率达13.1%。  相似文献   

14.
蚕豆田阔叶杂草防除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宜良县地处云南中部,常年种植蚕豆6667hm^2,是云南省蚕豆主产县之一。蚕豆贯行稻后免耕手工点播种植,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发生,人工除草是件极为繁重的农事,群众习惯见草打药,多年来推广运用的禾草克、盖草能、威霸等茎叶处理除草剂,都是以禾本科杂草为靶标的单一性药剂,造成蚕豆田阔叶杂草发生及危害十分严重,为探索稻后免耕手工点播种植蚕豆田杂草、尤其是阔叶杂草的防除技术,我站选用常见的除草剂,作了不同处理的除草试验,获得较好的除草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农药》2004,43(4):156-156
高效、低毒、低农本的新型油菜田除草农药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已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 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介绍会3月28日在上海农科院召开。据称这两种新型农药能有效防除油菜田中主要的单、双子叶杂草。在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繁缕、牛繁缕、雀舌草等杂草为主的油菜栽种区,只需一次性施洒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就可彻底解决油菜田的杂草危害,并能确保当季油菜和后茬作物水稻的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通常栽培的百合科蔬菜有大蒜、圆葱、大葱、韭菜,4种蔬菜分布区域广泛,又有集约种植,产量高,价格好,收益高,在整个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栽培环境条件适宜多种杂草发生危害,且造成的损失比例明显高于大田农作物。4种蔬菜的生长特性和栽培方式很难进行机械或中耕除草。人工除草工效低,耗时长,用工成本高并延误农时造成较大损失。加快并科学做好杂草的化除工作,对其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它们即做菜肴,又可调  相似文献   

17.
甘蔗生育期较长,杂草危害重,人工难于防除。近年来,我省国营农场在甘蔗地应用西玛津和阿特拉津防除蔗田杂草,取得了除草及时、省工增产的好效果。现将有关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农药产品是指为保障和促进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除草、除菌等药物的统称,主要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农药可分为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两大类.此外,按其用途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等类型,按加工剂型分为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剂、颗粒剂.  相似文献   

19.
灭草松对甘薯的安全性及除草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茎叶喷雾法进行了灭草松防除甘薯田阔叶杂草试验。结果表明,灭草松防除阔叶杂草反枝苋、马齿苋及碎米莎草等甘薯田具有代表性杂草有很好的除草效果,施药后40 d株数防效为80.12%~93.67%,鲜重防效为74.69%~92.95%;对甘薯安全性较好,施药后甘薯叶片有不规则触杀型药害斑,15 d后新生叶片生长正常,施药后40 d苗期蔓长及蔓鲜重与人工除草无显著性差异;甘薯收获时测产结果表明,灭草松防除甘薯田阔叶杂草对甘薯安全,除草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县地处鄂东,是大别山区的一部份。茶园面积大,杂草危害严重,大大降低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杂草危害,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经济负担。利用化学除草的方法,减轻劳动强度,节省生产投资,是我县搞好科学种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发展途径。为此,我们对百草枯防除茶园杂草的效果进行了试验,为在我县全面推广化学除草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将我们的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一、试验地点:湖北省英山县雷店区杨树桥乡万冲村中心茶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