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1期IP电信网下一代电信网将会是IP电信网。IP电信网与Inter鄄net是有区别的,尽管它们都采用TCP/IP协议,都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技术,但是在业务设计,业务商业模型,网络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和可信任性等方面都有差异。本专题旨在通过对IP电信网的特点和关键技术的讨论,让读者对IP电信网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专题征文内容如下:誗IP电信网研究誗IP电信网与Internet誗IP电信网的业务模型研究誗IP电信网的商业模型研究誗IP电信网的QoS技术研究誗IP电信网的网络技术研究誗IP电信网的移动技术研究无线局域网(WLAN)是计算…  相似文献   

2.
IP电信网及其业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电信网的融合出发进行讨论,指出下一代的电信网将是IP网,由于IP电信网与IP互联网有银大的理念上的差异,IP电信网将有它的一系列的特征.从IP电信网出发,文章讨论了IP电信网的QoS问题和为了IP电信网的可持续发展而需要重点关注的IPv6问题,最后讨论了IP电信网的业务.  相似文献   

3.
本详细地讨论了IP电信网存在的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指出IP电信网有能力综合现有全部电信业务,可以提供与传统电信网相同的安全性和相同好的服务质量,而且不会因此而加大IP网的复杂性。IP电信网的关键问题,不是不可逾越的,有相当部分技术业已存在,IP电信网是可以在近期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和移动用户的快速增长,电信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基于IP的全移动解决方案正成为电信网络发展和部署的热点。ALL IP架构涉及业务网、核心网、承载网、接入网等各个层面的IP化,网络正以“业务和技术”划分向“Onenetwork,Allservice”转移。秉承一贯的“可运营、可管理”的电信级IP网络理念,将电信级IP技术与网络各个层面的技术相融合,奠定了华为在ALL IP网络中的领先地位。2007年,华为将“引领移动网络走向IP”作为年度主题。  相似文献   

5.
张小强  金铭 《电信技术》2006,(4):104-107
首先分析了新一代IP电信网的基本需求及原理,接着介绍了新一代IP电信网的系统结构.然后着重论述了新一代IP电信网的QoS及业务安全保障,最后指出了新一代IP电信网是运营级IP网络的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了中国电信山东省电信分公司骨干IP网二期工程的需求特点以及华为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重点讨论了MPLS VPN技术和多播技术在运营商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蒋林涛 《电信科学》2004,20(1):25-29
本文对ATM技术和IP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在传输资源不再稀缺的情况下,由于复杂性、没有现实业务等原因,ATM技术不能成为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由于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简化了信令、克服了节点设备复杂化、与传送网技术的发展相匹配等因素,IP技术将是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本文提出用电信网的设计理念设计的IP网称为IP电信网,并详细讨论了IP电信网的三大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信世界》2004,(26):29-29
随着IP DSLAM在网络中的大量应用,ADSL业务被广泛认可,用户数量飞速发展,IP技术的陕速成熟。以ADSL作为业务接入平台,以IP技术作为业务支撑技术的集视频,话音,数据为一体的万兆IP电信网已经逐渐成为现实。作为IP技术的引领,港湾网络提供端到端的全网解决方案将数据、语音和视频集成到一个综合的万兆IP电信网。  相似文献   

9.
IP承载网技术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IP承载网技术的概念,分析了IP承载网技术的热点技术——位置标识和身份标志分离技术、电信级以太网技术以及深度包检测(DPI)技术,以及在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构建的新的、独立于特定应用的(弹性)重叠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AII-IP承载网是以IP技术为基础的多业务承载网,是运营商网络IP化和网络转型的基础。AII-IP承载网与承载Internet等业务的传统IP网有较大的区别。传统IP网在QoS,安全性,可靠性,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达到电信级的承载要求。而AAII-IP承载网虽然其技术基础仍然是IP,但已经从企业级演进成电信级。本文首先介绍了IP承载网的建网模式,然后重点介绍了骨干IP承载网传送方案和城域IP承载网传送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了IP电信网存在的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指出IP电信网有能力综合现有全部电信业务,可以提供与传统电信网相同的安全性和相同的服务质量,而且不会因此而加大IP网的复杂性;IP电信网的关键问题不是可逾越的,有相当技术业已存在,这些问题是可以近期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宽带数据网技术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作为网核心技术的IP与ATM间相互关系,阐述了作为网者融合的新一代网络技术即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以及其在因特网与电信网融合演进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依然没有解决的原因。对IP电信网关键技术中的网络模型。编址方式,服务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给出了构建电信级综合业务接入网和驻地网以及实现业务融合应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 IP (Internet Protocol)网络、电信网络及 IP电话的技术特点 ,着重研究了 IP业务的发展对传统电信网络、电信业务发展的影响。最后 ,结合江苏电信的现状 ,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蒋林涛 《世界电信》2003,16(4):39-41
目前人们面临网络建设方向的选择,QoS、安全性和可信任性、IP网的可运营性等关键技术成为未来网络发展重点。下一代IP网络将采用IP网的核心技术。结合电信网的设计理念,建设一个可管理、可运营的网络,为运营商提供一个可以达到电信网服务质量保证的IP网,建立可赢利的商业模型。第五代路由器由于采用有智能的网络处理器(NP),可以灵活加进对用户的管理等多种功能,完全适应下一代IP网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宽带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玲 《世界电信》1999,12(3):22-25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给传统电信网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使电信界面临通信网未来如何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重点对IPoverATM、IPover SDH和IP overWDM三种技术的特点、利弊得失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我国网络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应充分利用已投资建设的ATM网络资源,在业务需求尚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应避免盲目扩大投资。  相似文献   

17.
IP技术与IP业务在国际上大行其道,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电信网,同时改变着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IP技术将成为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对中国电信运营商是一种机遇,加快向IP技术升级,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然而,从美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外国运营商卷入的压力。因此,IP技术将成为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IP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Telecom Fir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 IPisthethird layerprotocolinallthelayersofthetelecomnetworks ,butit saveryimportantcon nectionbetweenthehigherlayersandthelowerlay ers,andalsothebridgebetweenLANandWAN .It slikeonekindofglue“clinging”alltheprotocolsinatelecomnetwork ,soit snotsurprisingthatIPtechnologyandIPoperationsarethefoundationoftelecommunications[1 ] .IPtechnologydevelopsrapidlyinChinaanditsapplicationinfluencesproviders servicestructuresignificantly .Fig .1showstheinfluenceofIPtechnologyontheser…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通信网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霓 《世界电信》2000,13(2):15-19
目前,从“三网”融合的角度看,我国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问题。几年前,只有电信网形成了宽带基础传输网;如今,有线电视网建成了SDH传送系统;计算机网也正在建设独立的宽带基础网。“三网”的基础网以不同的形式支持IP宽带网络。  相似文献   

20.
夏俊 《世界电信》2006,19(6):3-6,11
电信管制政策历来是基于传统业务类型划分,然而,技术和市场融合与新技术的涌现正在改变电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环境,从而导致政策在相似服务之间的不一致性和相应的政策扭曲,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技术、投资、互联和普遍服务等若千方面。通过引入一个与未来TCP/IP网络相对应的分层政策模型.例如将网络分为内容层、业务层、传输层和接入层,并以此为基础考虑政策制定和实施,可以解决以上所述扭曲和政策不一致性问题,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