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底山水库右坝肩局部存在中等透水的节理发育带,右坝肩及下游存在渗流破坏风险。为了合理评价水库渗控措施的效果,通过建立水底山库区整体三维渗流模型,开展了天然状态与运行期稳定渗流模拟,优化了岩土层渗透系数,分析了库区渗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在防渗帷幕阻水和排水孔幕降压的联合作用下,坝基下游侧扬压力显著降低,同时,帷幕灌浆降低了右坝肩局部地下水位,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节理发育带渗漏,水库总体渗流量较小,表明工程防排水体系布置合理,对右岸节理发育带渗漏形成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北江大堤黄塘35 650-39 500堤段三堆渗流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渗控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3.
光照混凝土重力坝渗流特性和渗控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m级高的光照混凝土重力坝12号典型溢流坝段为研究对象,借助于结点虚流量法、排水子结构和排水孔开关器技术,用三维渗流有限单元法,计算分析大坝渗流场各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研究坝体和坝基的渗流特性,经过对比和综合分析,得出坝基的优选渗控方案,并评估设计扬压力水头图形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深埋洞室群围岩渗流场分析及渗控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三维有限元精细模拟技术,对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复杂渗流场进行计算,重点研究了深埋高压输水隧洞和岔洞钢筋混凝土衬砌开裂状态下洞室群围岩的渗流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在高压岔洞下游侧高压支管区设置防渗帷幕和排水孔幕组合防渗体系,对衬砌开裂状态下的高压渗水有显著控制作用,使该区域渗控效果基本满足要求,为下游厂房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百色地下厂房洞室群渗控采用“厂外堵排为主、厂内排水为辅”为原则的独立防渗排水系统。该渗控方案坝基下灌浆帷幕与厂区灌浆帷幕之间是不连续的,留有很大的天窗,是否可行需进行分析评价。在该课题渗流场的有限单元法求解中,采用了固定网格求解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结点虚流量法和排水孔排水子结构技术,在算法上较精确地确定和模拟所有地下洞室周壁面和计算域地表面中的可能渗流逸出面的真实大小和渗流状态,并由于采用仿真排水孔的孔径、孔距和孔深等几何参数,因此能较真实地反映出排水孔的三维渗流特性。该工程的渗控设施现已经历了两年运行考验,观测数据与计算分析成果基本一致。说明该渗流数值分析方法符合实际,设计所采用的渗控方案可行,值得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江河堤防必须考虑河水涨落的非稳定渗流计算来设计最经济可靠的渗控措施。现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考虑洪峰水位,拟对15m深水泥土截渗墙截渗为主,辅以反虑层保护出口的方案,研究高侧渗条件下方案的渗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彭德胜  张旸 《治淮》2005,(12):17-19
运用有限元对临淮岗姜唐湖进洪闸工程成层地基三维渗流场进行求解,得出闸基渗流场等水头线的分布规律.重点对该闸设计防渗体系中的水平混凝土铺盖和垂直地连墙的防渗作用进行了论证分析,得出该闸可以去铺盖而加强地连墙的优选渗控方案的结论.这对于平原地区成层地基水闸的防渗体系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较为广泛和典型的国家之一,因而在岩溶发育地质条件下建库筑坝成为坝工界普遍重视的技术难题。库址区的渗流分析和控制评价是大坝设计及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库址区岩土体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和水库运行的经济合理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选取某岩溶发育地质条件下的水库大坝工程,结合工程特点,建立反映主要坝体结构和库址区水文地质特征的渗流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理论计算分析运行期库址区渗流场,并研究库址区坝体、坝基及两岸岩体渗流特性和变化规律,进而对工程所采取的防渗体系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设计防渗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库址区地下水位,库址区各部位渗透坡降总体较小,能够满足渗透稳定要求,并且在当前防渗系统作用下,库址区渗漏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方法,模拟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渗流场。建立三维渗流场有限元分析模型,精确模拟排水孔的位置。通过多工况的计算,详细分析地下厂房洞室群渗流特性以及其中帷幕及排水幕的渗流控制效果,同时探讨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厂房洞室群天然水位较高,渗流控制措施对厂房洞室群渗流场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排水孔的排水减压作用明显,防渗帷幕能够有效降低扬压力以及水力坡降的分布,有利于围岩稳定。另外,坝基及消力戽排水孔间距对渗流场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旸 《治淮》2004,(11):20-22
针对进洪闸闸基成层地基的水文地质条件,论证了闸基渗流特性、渗控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工程将来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工况条件下渗流行为,为工程施工渗控方案的选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八里湾泵站复杂地基承压含水层渗流场进行了求解,得出了泵站地基三维渗流场分布规律和特性。重点研究了该泵站设计防渗体系中密集排水孔、水平排水软管、地下连续墙等多种渗控措施的综合防渗效果,给出了合理的渗控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朱岳明  陈振雷 《红水河》1998,17(1):13-19
用固定网格求解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结点虚流量法和改进排水子结构技术对我国云南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区渗流场进行了三维整体有限单元法分析研究。用罚因子优化反演法所得的计算域中17个岩体子域的渗透张量及部分水头边界条件参数进行了反演识别,其中突出了厂房区裂隙岩体的渗透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的特点。用Darcy渗流量计算的等效结点流量法计算施工期及运行期的渗流量大小。结合工程的现拟渗控设计方案经多种工况的求解,较详细地综合分析了本电站地下厂房区的渗流场特性及方案的渗控情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高坝洲水利枢纽根据地质情况进行了防渗帷幕灌浆设计和排水幕设计,并对有特殊地质缺陷的部位进行了补充设计。介绍了设计内容,并对帷幕灌浆资料、压水试验资料和渗流监测资料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万家口子水电站拱坝坝基渗流进行了模拟研究,用六面体单元精确模拟了排水孔孔径、孔深和孔距及帷幕的空间分布,同时对影响渗流场主要的渗流通道,如不整合面、断层、裂隙带等进行了精确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坝基渗流场分布规律。综合评估了坝基渗流场的主要渗流特性、宏观渗流控制能力和局部渗流控制薄弱环节。研究表明,不整合面对坝基渗流特性影响很大,建议施工时应尽量开挖到不整合面以下,或将帷幕穿透不整合面以提高帷幕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龙家山水电站库区一段堤防工程,堤内直接挡水,堤外承担防护;堤基为古河床冲击层,深厚强透水砂卵砾石分布不均,堤身为中等透水的素填土、砂层;防护区内渗漏问题严重,常规防渗措施处理难度大、成本高。为减少堤防渗漏并改善堤身的渗透稳定性,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提出复合灌浆新工艺对堤防进行防渗处理。通过对堤防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灌浆前后堤防渗流场分布特征,比较分析渗漏量及物探成果,优化提防灌浆防渗工程。研究表明,龙家山堤防自然条件下渗漏问题严重;复合灌浆新工艺可有效解决堤防渗漏问题,形成的防渗帷幕对堤防渗流控制效果显著;灌浆防渗工程优化后可大幅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复合灌浆新工艺可推广应用于类似工程。  相似文献   

16.
李茂秋 《红水河》1997,16(2):11-14
百色水利枢纽坝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独特的性质,建库后渗流场的演变及掺控措施均受其制约。本项试验利用三维电阻网络模型研究坝基渗流,水库渗漏及渗流场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南岸连接渠道为深挖方土质边坡明渠,土体为黄土状粉质壤土,渠道边坡最大坡高超过50 m,地下水位较高,合理的施工开挖和降排水措施是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在现场和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抗剪强度指标cd=17.0 kPa、(埃簧赶凳×10-4 cm/s;综合给水度为0.027.对施工期、完建期和运行期的渗流进行了分析,提出排水管网自排+检修期临时强(抽)排方案为渠道及进口边坡降排水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二滩水电站拱坝地基三维渗流分析及渗控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平原地区大型水闸闸基三维渗流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闸闸基渗流和两岸的绕渗形成较为复杂的三维渗流场。采用固定网格结点虚流量法结合改进排水子结构有限元求解技术,对平原地区一大型水闸进行三维渗流场计算分析,着重研究了混凝土铺盖和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防渗作用及其对闸基渗流场和两岸绕渗的影响。此外,针对闸基特殊地层分布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渗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碾压混凝土坝坝基岩体具强透水性,高角度断层,裂隙和裂隙密集带等断裂构造发育,高角度裂隙面,层面及缓倾角裂隙面中泥质充填,且浅部没有相对隔水层这些工程地质难点,结合水库长期运行监测资料,对采取悬挂帷幕、坝基排水与水平铺盖相结合的封闭渗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认为目前渗控措施有效,渗漏量不大,防渗效果较好。在当前过度防渗、凸显垂直封闭的大环境下,通过对该水库垂直防渗和水平铺盖成功结合的实例,针对性提出"有限渗控"的设计理念,可以较好地解决无限(深)透水边界渗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