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从官地打罗砂石加工系统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石粉回收利用等方面着手,介绍了该系统的工艺流程设计,并结合建厂场地和工期等因素,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得出了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麻村砂石加工系统废水处理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使生产的废水达到"零排放"标准,解决了砂石加工生产废水对红水河的污染问题,实现了"环境保护、废水回收利用、细砂回收利用"的目的.可为今后水电工程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的废水处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6.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 砂石骨料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其主污染物为悬浮物(SS),根据<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97-2007)的要求:砂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才能循环使用或排放.中国传统的处理工艺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存在处理能力不稳定、出水效果差、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新工艺以高效旋流污水净化器为核心处理设施, 在同一罐体内快速完成对高浓度悬浮物废水的多级净化, 使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同时在废渣脱水中采用了真空带式过滤机,并对废渣脱水工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鲁地拉水电站右岸人工砂石生产系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浊度大,粗颗粒含量高,废水处理需先进行粗颗粒沉淀,然后再进行污泥浓缩和干化处理,清水回收利用,能够满足废水"零排放"要求。该废水处理系统的已经正常运行已满3年,回收水质量满足循环利用要求,达到"零排放"标准,实现了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利用锚杆无损检测技术对官地水电站工程锚杆施工质量进行的检测。到目前为止,二滩建设咨询公司已在官地水电站工程检测了1 000余根工程锚杆,为控制锚杆施工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砂石加工及混凝土生产系统所产生的废水是水电站施工中废水排放的主要来源。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着占用场地面积大、沉淀池排泥困难、污泥脱水能力不足或循环时间长等问题。向家坝工程砂石加工的废水处理系统设计结合当地条件采用水库型沉淀池,解决了传统废水处理工艺带来的难题。详细介绍了该废水处理系统的生产工况、主要参数、经济效益及改进方向等。向家坝水电站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与探索,为水电站施工废水处理实现“零排放”目标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万家口子水电站工程需碾压混凝土73.03万m3,常态混凝土29.12万m3,共需碎石112.4万m3,人工砂40.9万m3,根据进度要求,砂石生产能力要求达到564 t/h,原砂石加工系统经运行后,产量、质量达不到要求,经过将立轴式破碎机由干法制砂改为湿式制砂,调整了筛分、洗砂、洗泥、制粉、刮砂等设备,制砂骨料仓扩容等改造,使砂石产品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4.
15.
大朝山电站那戈河人工砂石料系统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作由水电八局承担,于1994年2月12日进场开工,工程于1996年5月投入系统试运行.本文介绍那戈河人工砂石料系统工程的设计优化及施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介绍了官地水电站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参数整定试验的方法和步骤,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PSS装置的运行参数,验证了PSS的各项性能,为PSS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片状含量是混凝土骨料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及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结合溪洛渡水电站大坝人工骨料加工系统的生产实践,从料源特性、设备选型等方面对影响骨料针片状颗粒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剔除预筛料源中部分粒形差的小颗粒和对中、细破碎后的产品进行二次整形处理的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骨料针片状含量达到小于10%的质量标准,同时骨料筛分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五强溪水电站石英岩人工砂石骨料加工厂是我国最大的人工骨料加工系统。为解决料源石英含量高、硬度大、可破碎性差、系统设备磨损严重、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对系统进行了增容改造,解决了石英岩人工砂石骨料生产中的一系列难题,保证了五强溪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的砂石料供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