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南京滨江景观规划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省、南京市加快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的机遇入手,提出了滨江景观建设在实施沿江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南京滨水发展的历史、南京滨江发展的现状、滨江景观资源条件.进一步提出了南京滨江城市应体现的特色和滨江景观规划建设的思路,并对滨江景观建设的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国伟  赖伟王军 《福建建筑》2014,(1):111-113,78
万州滨江环湖地区是其历史发源地,是城市中心和景观核心区。本文对万州滨江环湖区域城市建筑、广场公园、空间节点三个场所要素进行了现状调研,提出依托自然山水景观,传承历史文脉,突出建筑主题,改善人居环境是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重要主题策略。从文化和建筑出发,结合现代人居生活需求,展示主题空间,改善居住环境,形成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人与环境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南京下关地区发展的历史因素调查分析,从中提取可开发的历史资源,并以南京下关江边路沿线滨江带为例,提出滨江景观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黄浦江两岸的发展规划
  当年为了世博会,对黄浦江两岸的发展有这样一个规划:从闵浦二桥开始,一直到吴淞口,分步实施。先从南浦大桥、滨江两岸开始,然后推进到从卢浦大桥到杨浦大桥、从徐浦大桥到杨浦大桥。接着再往黄浦江两边延伸,一边是黄浦江上游,另一边是黄浦江中下游,往吴淞口方向走。在吴淞口区域,宝山的基本定位是发展邮轮业;炮台湾发展游艇业;三叉港发展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滨江景观建设力度加大,营造特色化的滨江景观空间成了全新的课题。以上海滨江贯通工程黄浦段为例,介绍了营造滨江景观的手法,包括构建以基调树种为主的生态群落、引入特色专类园、因地制宜进行现场二次设计、新的种植布局方式等,强调了植物软景在景观营造中的重要性。希望能给类似项目的设计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规划设计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滨谊  胡玎 《规划师》2004,20(8):25-28
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规划设计应以“创造富有个性的滨江景观”为目标,以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为指导,针对黄浦江的潮汐一日两变、江面宽阔等特点,从视觉景观形象、大众行为心理、生态环境绿化3方面提出规划设想。[关键词]上海世博园;滨江景观;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7.
滨水区是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它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永恒的吸引力.在日益高涨的对生态自然环境的关注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根据芜湖城市滨江的历史与现状,就滨江景观公园的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重点时生态环境、城市功能、城市景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徐汇滨江是复合了浦江城市级功能拓展带、滨江核心景观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旧城更新与旧区改建等多重属性的特定区域。通过回顾近年来徐汇滨江的规划建设实践,系统梳理了各项功能性规划、景观性规划和配套规划设计的历程与作用,尝试对城市重点功能区各项规划的层次关系与逻辑序列进行体系重构。并结合徐汇滨江已建成的特色公共空间,重点阐释滨江景观道、滨水区复合动线、多级亲水空间、城市记忆留存等核心理念在徐汇滨江规划中的生成机制与开发建设中的实现机制。进而提出了徐汇滨江规划实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有滨江高层住宅区规划设计主要以景观朝向为导向,缺乏滨江两种特征评价下的高层住宅区布局研究。通过CFD模拟和景观分析法,采用风速比与景观获得率指标对滨江高层住区布局形式进行评价分析。以期为滨江高层住区设计提供同时满足最优景观获得率与舒适室外风环境的建筑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重庆主城区滨江地段鳞次栉比的高层楼盘"围江"而建,严重削弱了城市视线进深,公共景观逐渐成为高档住区的私家花园。本文从社会资源的角度提出,滨江景观是一种属于城市空间和城市环境的社会公共资源。滨江景观资源私有化的症结是"政府-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突出表现在滨江土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居住用地过多占用景观资源良好的地段。改变这一现象最好的手段是建立多元的资源配置决策主体,重塑政府、市场与公众在资源配置决策上的三方关系,通过优化城市滨江地段建设用地分配,控制开发强度与提供多途径的共享渠道三方面内容,保护社会资源的公共性,避免优质景观资源被浪费。  相似文献   

11.
析咸宁市淦河滨水景观带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淦河滨水景观带的环境综合治理来看,需紧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防洪排涝规划,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整治,加强滨河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建设和保护管理,使滨河景观带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朱炜宏 《规划师》2008,24(9):35-38
滨水绿化是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滨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季节性河流滩涂绿化受洪水、岸滩状况,植物种群,空间形态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的影响。其目标选取要注重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及经济性的统一,应充分考虑植物的适生性和安全性问题。南宁市邕江两大滨水景园工程的绿化设计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笔者通过全程参与及追踪调研,试图就其得失加以反思,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临江公园位于宝山区友谊路,临江濒海,总面积为6.87hm2,是两次淞沪抗战的战场遗址.公园中设有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陈化成纪念馆、宝山烽堠碑等人文历史景点.公园通过运用多种园林造景手法,把山水、建筑、雕塑、植物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与长江互为借景,形成了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具有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4.
吴雪飞  张英杰 《华中建筑》2008,26(1):135-138
针对当前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及客观环境每况愈下的问题,生态敏感度最强的滨河地带,要求在景观设计上本着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理念,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规划设计。该文从即墨市墨水河、龙泉河詈观规划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对策的研究两方面入手,就如何创造生态功能与游憩功能相结合的滨水景观环境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临江大道及其带状公园是广州市沿江道路绿化和滨江绿地,是该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2018年第22号“山竹”台风的影响,临江大道园林树木受损严重。基于临江大道行道树安全检测评估,综合“山竹”台风灾后临江大道及带状公园的树木受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树种其抗风性差异较大;对6种重要的不同树种倒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关的种树之间的倒伏差异极显著。从树木安全评估角度去探讨滨江园林树木受损、树种选择与种植情况,为华南地区城市滨江园林树木养护和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园林植物造景的“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造景是景观设计学中重要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植物造景不仅是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来创造优美的景观,引起人视觉的愉悦,与时俱进的植物造景包含更深更广的含义。广义的植物造景是以多学科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植物造景的科学性、艺术性、时间性、经济性、技术性、空间性、文化性七个方面的阐述,揭示了各个特性的含义和内容,以及各自在植物造景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学红 《山西建筑》2010,36(4):44-46
以江西赣州三江六岸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历史文化名城滨水地带的保护、发展与和谐,分析了该滨水地带的景观设计理念,归纳了该景观"以水为带,以桥分段,一轴两心"的格局,以积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经验。  相似文献   

18.
浅析柳州市龙潭公园园林植物的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植物配置是公园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地方特色、历史文脉、植物造景、亚热带风光、文化内涵五个方面,对柳州市龙潭公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及特色加以分析探讨,以期对现代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9.
夏斐  郭清华 《重庆建筑》2007,(10):52-53
介绍了东营市广利河沿岸景观概念性设计的理念,阐述了在此景观设计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及该整体设计中的详细思路,为人们进行景观设计提供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创建国际金融、贸易、经济和航运中心的过程中 ,人们呼唤黄浦江这条上海母亲河的青春。为把母亲河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亲见水岸线 ,展示上海城市风貌 ,成为 2 1世纪上海形象的新景观 ,本文对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规划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