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MnR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16MnR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示差热分析法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16MnR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比较了其与同类转变曲线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65Mn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65Mn钢的临界点Ar1、Ar3、Ac1和Ac3以及Ms;测定了该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65Mn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大致确定了避免网状铁素体、贝氏体以及魏氏组织铁素体的冷却速度,找出了生产65Mn钢盘条的控冷速度范围,为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付俊国  刘永长  乔志霞  杨留栓 《材料导报》2007,21(10):125-128,134
线膨胀测量是获取钢铁材料固态相变动力学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从线膨胀测量结果提取相变动力学信息的杠杆法则,不适用于两相或者多相连续析出的过程,因而在计算相变体积分数时会产生很大的系统误差.以中碳高合金高强度钢(MCHAHS)的奥氏体一铁素体相变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确定冷却过程中各生成相的晶格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发展了一种新的由线膨胀量信息提取相变动力学信息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到了MCHAHS钢转变过程中铁素体和珠光体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与验证性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阎勇  李萌蘖  卜恒勇  郑善举 《材料导报》2021,35(20):20129-20136
本工作利用DIL-805ADT动态热膨胀相变仪测定了S34MnV钢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相变膨胀量,通过光学显微组织观察、SEM组织观察、能谱成分扫描、XRD物相检测等手段对S34MnV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切线法对相变拐点前后的膨胀曲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S34MnV钢在加热和不同速度冷却下的相变点,根据所得到的相变点和对应的相变时间结合微观组织分析绘制了S34MnV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同时为更好地描述S34MnV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扩散型相变,本工作采用了针对低合金钢更加准确实用的Li模型,根据绘制出的CCT曲线修正了描述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相变的Li模型参数,使其可以用于热处理冷却过程中复杂的奥氏体分解,并拟合出马氏体相变Koistinen-Marburger(K-M)方程的参数,较为完整地建立了S34MnV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述模型计算所得的转变量与实验所得结果一致,说明该模型可用于预测S34MnV钢热处理冷却过程中的相变,也为后续大型船用曲轴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准确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方永浩  何北衡 《材料导报》2001,15(11):69-70,48
研究了La2CuO4 δ在空气、氧气和极低氧压下的ρ-T特性。发现La2CuO4 δ在空气和氧气中加热过程中存在一个由电阻率温度升高而增大变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变点,转变点的温度随氧分压的增高而降低,而随加热速度的增大而升高。在密封、极低氧压下的Po2-T和ρ-T的同步测量结果表明,La2CuO4 δ在加热过程存在一个由脱氧到回吸氧的转变点,该转变点与ρ-T曲线的转变点对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线膨胀行为测量与微观组织分析,获得T91铁素体耐热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相关动力学信息,结合冷却后T91钢组织特征,确定了T91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中的临界冷却速度.研究表明:T91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只存在铁素体和马氏体转变区,而不出现贝氏体和珠光体转变.在冷却速度为10K/min时该钢获得完全板条马氏体组织,9K/min时组织中开始出现铁素体,即10K/min可以定为T91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上临界冷却速度;当冷却速度介于3~9K/min时为马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冷却速度为2K/min时T91钢中不存在马氏体转变,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即2K/min可以定为T91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下临界冷却速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800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粗晶区的组织转变规律,采用热模拟的方法,应用L78RITA相变热膨胀仪模拟了实验用钢的两次焊接热循环过程,对应的焊接线能量约为20kJ/cm。建立了该钢的奥氏体连续加热转变曲线(TTA),并对组织、硬度和热膨胀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用钢一次热循环粗晶区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硬度为318HV,当第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Tp2)为1000℃时,第一次热循环后的组织发生完全重结晶,得到细小的贝氏体组织,硬度下降,当Tp2为900℃时发生部分重结晶,硬度最低(239HV),当Tp2为800℃时,在晶界和晶内相界生成链状分布的M-A组元,而Tp2小于A′c1时发生回火作用,M-A组元分解并析出碳化物。实验用钢的热影响区未出现组织遗传现象,因此为了更准确判断组织转变类型,应结合TTA曲线对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简明论述了在金属材料研究中,应用热分析技术来建立合金相图及开展对铝合金的研究、钢的转变曲线、有序-无序的研究及测定钢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氏体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并结合线膨胀试验得到的相变动力学信息研究了30CrNi3MoV低合金超高强钢中的马氏体相变特征.结果表明:淬火冷却30CrNi3MoV钢的相变产物包括低碳板条状和高碳针状两种马氏体形态,两者的形成在动力学曲线中截然分开.板条马氏体形成于Ms以下的较高温(310℃~260℃),相变过程中发生了碳的重新分配,造成富碳奥氏体微区的形成;高碳针状马氏体形成于Ms以下的较低温(260℃~170℃),由富碳奥氏体微区转变而成.板条马氏体形成速率远高于针状马氏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物理模拟中国低活化马氏体(CLAM)钢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CGHAZ)的冷却过程,结合组织观察、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和硬度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冷速ωc对CGHAZ的组织演变及硬度的影响,并绘制了CLAM钢的SH-CCT图。结果表明:CLAM钢的CGHAZ中过冷奥氏体仅发生低温板条马氏体(LM)及先共析铁素体(α铁素体)转变。0.25℃/s为CGHAZ过冷奥氏体发生完全LM相变的临界冷速。当ωc>0.25℃/s时,CGHAZ的组织除LM外,还含有少量的δ铁素体,δ铁素体是δ→γ相变阶段转变不充分而残留至室温的组织,在该冷速范围内粗晶区的组织形态变化不明显。当ωc<0.25℃/s时,由于发生γ→α转变,CGHAZ的组织为α铁素体及LM的混合组织,随着冷速的降低,α铁素体含量增加;当ωc=0.04℃/s时,CGHAZ的组织已完全转变为α铁素体和碳化物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 LF6防锈铝在预加弹性应力作用下,再结晶诱发塑性(RIP)现象,对 RIP 试验的δ-T 曲线的分析和特征点的 TEM 观察表明,该合金冷变形组织在弹性应力作用下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宏观塑性流变,是再结晶诱发塑性的结果,初步探讨了该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和再结晶诱发塑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Q345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Q345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为制定生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得到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和相应的金相组织及硬度,用DTA法及膨胀法测定其临界点Ac1、Ac3以及Ms,获得了Q345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由CCT图和不同冷却速度的显微组织照片可知,当冷却速度比较低时,形成较粗大的块状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大于0.5℃/s时出现贝氏体,形态似针状铁素体,其形成温度在450~600℃左右,当冷却速度大于20℃/s时,发生马氏体转变,马氏体转变点约为40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DP1180汽车用双相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相变特性,对不同冷却速率下的DP1180双相钢试样进行了金相检验及显微硬度测试,绘制了该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分析了DP1180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对于DP1180汽车用双相钢,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为铁素体转变区、贝氏体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当...  相似文献   

14.
将经过不同冷轧处理的Fe-15Mn-10Al-0.3C钢在900℃退火,使用SEM、XRD以及EBSD等手段研究了退火过程中钢的组织和性能的演变。结果表明:在退火过程中冷轧钢的奥氏体带发生了同素异构转变,γ相转变为α相,且转变量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素异构转变影响退火试样的拉伸变形行为。随着退火时间延长α相和γ相的取向从近邻关系到满足K-S,有利于位错穿过相界滑移,使塑性提高;对于退火时间足够长的冷轧钢,两相之间的K-S关系失去相关性,塑性下降。通过该转变能调控α-铁素体与γ-奥氏体之间滑移系的平行程度,改善Fe-Mn-Al-C钢的塑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DIL805L型淬火膨胀仪测定了78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该钢组织转变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78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在冷却速度小于5℃·s~(-1)时,转变产物为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大于5℃·s~(-1)时,转变产物中开始出现马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马氏体逐渐增多,贝氏体逐渐减少;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试验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在冷却速度为5℃·s~(-1)时,硬度值有明显大幅度的增加;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冷却速度为5℃·s~(-1)时,在贝氏体组织内,位错堆积,并在晶界处最先形成马氏体。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Ti-6Al-4V ELI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对不同热处理制度下该合金α和β转变组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MTS-810低周疲劳试验机测试合金的裂纹扩展速率.通过Origin 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裂纹扩展速率(△a/△N)与应力强度因子幅△K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在Pairs区范围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对双态组织中初生α相含量的多少不敏感,而在近门槛区和快速扩展区,裂纹扩展速率对组织比较敏感;在本实验研究的条件下,细针编织状魏氏组织的da/dN<平直状片层组织的da/dN<双态组织的da/dN.  相似文献   

17.
Q460C钢组织特性对表面裂纹成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显微组织观察,测定显微组织硬度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Q460C中厚板表面裂纹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热送热装工艺对裂纹形成的影响,分析了轧制过程中裂纹的形成机理.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实验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材料组织转变与裂纹形成规律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热送热...  相似文献   

18.
施渊吉  吴晓春  闵娜 《材料导报》2018,32(6):930-936, 956
采用硬度和扫描组织评价方法分析了三种Fe-Cr-Mo-W-V热作模具钢(DM、H21和H13)在580~650℃下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DM钢较H21、H13钢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测定三种钢的连续加热曲线并结合透射电镜组织,研究了高温热稳保温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碳化物的类型。为了揭示Fe-Cr-Mo-W-V钢的热稳定机理,计算了三种钢由M2C型碳化物形成阶段向MC型碳化物形成阶段转变的临界点激活能,其值为163.9~204.1kJ/mol,表明M2C、MC型碳化物的形成不仅受体扩散影响,而且与位错管道扩散激活能相关,DM钢具有最高临界激活能,其值高达204.1kJ/mol。进一步对比三种钢中的价电子结构差异,得出最高热稳定性的DM钢具有最佳价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深冲IF钢再结晶{111}纤维织构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深冲IF钢再结晶织构与退火温度之间的关系及{111}再结晶织构形成机制,采用X射线衍射三维取向(ODF)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分析技术并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利用Gibbs-Thom son方程对冷轧IF钢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再结晶织构演变规律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再结晶量逐渐增多,γ纤维织构强度亦相应增强,同时,α纤维织构强度则逐渐降低;冷轧IF钢再结晶初期的织构转变主要发生在γ纤维织构之间.研究表明,再结晶核心的形成主要以"显微择优形核"为主,晶核的长大则主要以择优生长为主,而Σ重位点阵晶界在再结晶γ纤维织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Q460C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以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变化,为制定生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由Q460C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和不同冷却速率的显微组织可知,当冷却速率较低时,形成粗大的块状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却速率大于3℃/s时出现贝氏体,形态似针状铁素体,其形成温度在450~600℃;当冷却速率大于15℃/s时,发生马氏体转变,马氏体的转变点约为3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