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CO_2激光气相合成团簇及实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CO2激光气相产生围簇及实时检测这一新技术,它是激光气相合成和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应用该技术产生了碳、硅团簇以及碳-硅、氮-硅混合团簇。 相似文献
3.
用多光子电离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氨/醇混合团簇进行了研究。在脉冲激光波长为355nm条件下观测到团簇离子。主要的电离产物为质子化的(ROH)n(NH3)mH+(n=1~6,m=0~4)混合团簇离子,且各个序列的离子强度随m的增大而减小。经分析,氨与醇混合团簇电离后团簇离子发生内部质子化转移反应是形成质子化团簇离子的主要原因。比较分析质谱图可知,当团簇离子比较小的时候二元团簇解离以失去醇类分子为主,随着团簇离子的增大,解离由失去醇分子为主逐渐变为失去氨分子为主。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光子电离技术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实验研究了醇/水混合团簇的光电离质谱。在脉冲激光波长为355nm条件下,观测到以质子化(ROH)n(H2O)H+ 混合团簇离子和(ROH)nH+团簇离子为主的电离产物。醇水混合团簇电离后团簇离子发生内部质子化转移反应是形成质子化团簇离子的主要原因。应用量化计算,构造了质量数较小的几个团簇离子的可能的空间几何构型,发现二元团簇离子(CH3OH)n(H2O)H+是以(CH3OH)H+作为内核离子,再通过氢键与其它分子组合而构成团簇离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分辨率的因素,提出了改善其分辨率的关键是:压缩质谱仪电离源内电离激光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即采用激光锁模技术和表面电离方式等以获得高的分辨本领。 相似文献
6.
7.
基于DBSCAN的单粒子激光电离质谱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对气溶胶粒子的测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包含单粒子的化学成分和粒径信息的数据.介绍了DBSCAN对三种混合气溶胶单粒子质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研究,同以往的质谱分析方法相比,DBSCAN利用类的高密度连通性,可以快速发现各种形状的类,更有利于质谱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BSCAN算法可以成功地对这三类物质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体辅助激光脱附和电离法,分别以肉桂酸和2,5-二羟基苯甲酸作为基体,在飞行时间质谱中测得细胞色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80u,并观察到它的多聚体离子。实验结果表明,肉桂酸是比较理想的基体,同时还考察了Na^+离子存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激光质谱法对氯代乙烯的痕量快速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获得了在超声分子束条件下,305.0~325.0nm波长范围内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的(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REMPI-TOFMS)。在此波段,三氯乙烯分子通过双光子跃迁至3d里德堡态再吸收一个光子电离而后解离成CCl^-等碎片离子,四氯乙烯分子则经历了π到3p德堡态的(2+1)多光子过程。实验分别获得两种氯代乙烯分子电离解离后产生的碎片离子CCl^-的分质量光谱及光强指数。研究表明,该波长范围内三氯乙烯的最佳检测波长为310.8nm,四氯乙烯的最佳检测波长为322.5nm。根据CCl^-信号强度与样品浓度的线性关系,实现了这两种环境污染物的低浓度探测,探测限可达到μg/L量级。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气质联用对3类6个系列共15种负性含氟液晶化合物进行了电子轰击源(EI)质谱分析,总结了3类负性含氟液晶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并阐述了某些化合物的质谱裂解途径。其中,烷基双环己烷二氟取代苯甲醚液晶化合物的特征离子主要是为环己烷取代基开环的裂解碎片,其m/z主要为226、183、157等;烷基环己基烷氧基三氟取代联苯液晶化合物的特征碎片为环己烷开环碎片及氟取代苯环掉氟的碎片,其m/z主要为(246 A)、(223 A)、(220 A)和(207 A)等(A为15或17);四氟取代联苯酚酯类液晶化合物的特征离子为酯基断裂的碎片和氟取代苯环掉氟产物,其m/z为272或271、229、200、180等。 相似文献
15.
16.
阴极的蒸发是评价阴极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微波管的稳定性和寿命。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法(ToFMS),分析气-液相合成碳酸盐制备贮存式氧化物阴极在分解、激活过程中及激活后的蒸发物。结果表明:新型碳酸盐阴极纯净无杂质,在常规分解工艺过程中能够充分分解和激活;激活时阴极涂层内产生盈余Ba,此时检测到Ba 的蒸发;在微波管最高工作温度时没有检测到活性物质,不会因为Ba 蒸发过快而造成阴极寿命和发射电流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17.
在自行研制的具有恒温加热进样系统的激光质谱仪上获得了260-285 nm波段气相苯胺分子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REMPI-TOFMS)。结合在266 nm激发波长下得到的C6H7N 、C5H6 、C4H3 、C3H3 、C2H4 及H2CN 离子的光强指数及不同激光能量下各离子信号强度的分支比,对分子离子及主要碎片离子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此波段范围内,苯胺分子首先吸收一个光子跃迁至1B2第一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苯胺分子再吸收一个光子电离生成分子离子C6H7N ,分子离子进一步吸收光子解离为C5H6 、H2CN 、C6H5 ,碎片离子C6H5 继续吸收光子解离产生C4H3 、C3H3 、C2H4 ,并给出了可能的解离通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