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井下电缆加热技术在高凝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凝油在开采过程中因凝固点高、结蜡严重造成原油在井筒内的流动能力差、举升困难 ,引起井堵、井卡 ,甚至抽油杆拉断等 ,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应用井下电缆加热技术 ,在空心杆内下入加热电缆 ,使空心抽油杆和加热电缆组成集肤效应加热体 ,使原油在井筒内得到降粘 ,避免原油举升过程中结蜡凝固 ,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2.
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于新哉 《石油机械》1998,26(12):23-24
针对稠油开采中稠油粘度高、摩擦阻力大、原油不进泵、抽油杯柱下行困难,以及油管结蜡等问题,大港油田新世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出HLB型空心环流稠油抽油泵。该型泵配用电热空心杆和空心杆可分别实施越泵加热和泵下注入稀释剂降粘工艺,解决了稠油不进京及杆柱下行困难等问题;井下可不安装泄油器,并可不动管柱进行测试和对稠油层注入蒸汽,实施蒸汽吞吐开采工艺。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这种泵具有泵效高、结构简单、作业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空心杆越泵电加热技术是在空心抽油杆交流电加热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把原先的管式整筒泵改制成空心环流泵,使空心抽油杆直接穿越过泵,同时对泵上、泵下及泵体本身加热,从而降低原油粘度,减少入泵阻力,提高了泵效。空心泵是由泵筒及内套柱塞两大部分组成的。泵体的空心拉杆和泵下部分分别采用th32和th34mm的空心杆,可实现对油层中部的加热,减少井底原油的流动阻力。冷一166井的原油50℃时粘度为19763恤k·S,胶质沥青质含量达50.O4%,采用普通电杆加热时泵抽汲不出,井下液面在80(),示功图显示油稠不久泵。采用空心杆越泵…  相似文献   

4.
东海油田西湖某高产高含蜡油气井测试作业期间,地面流程结蜡,井内返出碎屑堵塞油咀管汇、原油燃烧不充分.从固控、加热保温及原油燃烧工艺等方面细化研究,采用空心电加热杆、高强气凝胶隔热管和地面蒸汽加热同心管,实现井下到计量罐全流程加热保温,确保原油温度始终保持在析蜡点以上,提高含蜡原油流动性;采用井下割缝管和井口捕屑器组合工...  相似文献   

5.
电加热空心抽油杆驱动螺杆泵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石油机械》1998,26(3):36-38
新研制的电加热空心抽油杆驱动螺杆泵装置采用空心杆驱动螺杆泵,抗扭承载能力比相同横截面积的实心杆增大近1倍。通过向空心杆内孔下入整体电缆,经终端器使电缆和空心杆内壁构成回路,利用交流电的集肤效应原理使杆壁发热,进而加热油管内原油,达到防止油管内壁结蜡,增加原油流动性,降低杆柱承受的摩擦扭矩及防止杆柱断脱之目的。试验和应用情况证明,这种装置具有加热段长、加热均匀和加热功率可调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开采高粘、高凝和高含蜡原油。  相似文献   

6.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热空心抽油杆越泵加热装置是在电热空心抽渍杆的基础眼展起来的,它借助于电热空心抽油泵,将空心抽油杆和整体电缆穿过电热宽心抽油泵的柱塞内孔,游动阀叫成,固定阀总成,并延利至尾管的一定长度,通过回路短节使整体电缆和空心抽油杆内壁构成回路,由地面控制柜送入单相工频交流电,利用集肤效应原理,使杆壁发热,从而实现泵上,泵中,泵下同时加热,降低泵下原油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解决高粘,高凝,高含蜡原油不入泵以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稠油:井下电感应加热技术刘新福/摘译刊中报并下电感应加热技术足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特尔萨(Telsa)工业公司与马蒂斯(Madis)工程公司联合开发的一项稠油(或高凝油)并开采新工艺.井下电感应器本身由残留构成,在井下通过油管短节与抽油泵口端连接,在地面通过电缆与电源连接.线圈迈上交流电后,在套管内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热量.井下电感应器由多段组装而成,其长度根据所需加热的油层数及其厚度确定.井下电感应加热技术可以应用于粘度非常高的超稠油油藏,而不需向油层中注入蒸汽,加热、降粘、增产效果非常显著。其有效加热半…  相似文献   

8.
王志  高大军 《石油仪器》1998,12(3):30-31,34
开采含胶质沥青、含蜡和凝固点高的“三高”稠油,常采用蒸气吞吐、化学降粘和热水射流伴送以及钢质空心抽油杆工频感应加热技术等方法,这些方法存在投资高、不便管理等缺点。而我们新研制的逆变式感应加热电源,采用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作为功率开关器件,提高了输出电压的频率。与工频加热电源相比,新型抽油杆加热电源具有体积小、轻便、效率高、价格较低等特点。试验表明,新型抽油杆加热电源工作时效率高、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集肤效应的空心抽油杆电热系统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集肤效应原理及电磁场有关耦合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推导了描述交流电加热井下原油的数学物理模型。在数值计算中,假设在同一级空心抽油杆和杆内电缆在每个截面上的电磁场完全相同,并忽略空气中的漏磁。根据建立的模型,对加热系统中空心抽油杆及杆内电缆的电磁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得出了在不同的操作频率下,空心抽油杆及杆内电缆的电流密度分布情况以及频率与集肤深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电流频率越高,集肤深度越小。对空心抽油杆而言,电流主要分布在杆体的内表面上,因而该装置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边际含气稠油井开采时采用注蒸汽法、电加热法和化学降粘法成本较高的问题及开采时天然气不能有效回收,设计了天然气加热稠油开采装置。该装置不需要铺设长距离管道,直接利用油井采出的天然气燃烧来加热水,然后将热水注入空心抽油杆,打到井下油层,对稠油冲洗、稀释、加热、润滑,达到降粘防蜡的目的。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能充分利用井下天然气资源来加热稠油,提高了稠油产量,稠油采收率提高了9.2%,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稠油、高凝油在井筒中提升难的问题,利用电工学的临近效应和集肤效应原理,成功地研制了空心抽油杆交流电加热装置。这套装置由三相变单相供电装置、加热电缆、空心抽油杆和附件构成。该装置加热效率高,功率大,增产节约效果显著,较好的解决了稠油、高凝油在井筒中加热提升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宝力格油田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黏度高,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问题,应用了空心杆电加热技术,将专用加热电缆下入空心抽油杆内,使空心抽油杆和加热电缆组成集肤效应加热体,从而达到提高油管内原油温度、防止油管内壁结蜡、降低原油黏度、改变原油流动性的目的.加热电缆具有输出功率的可调性,可以根据不同的油井井况进行调整,达到所需的温度,实现自动化控制.该技术成功解决了油井停抽后不能启抽及油井定期清蜡问题,保证了油井的正常生产,取得了较好的开采效果和经济效益,对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空心转子螺杆泵采油系统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艳  魏纪德 《石油机械》2002,30(C00):60-62
空心转子螺杆泵采油系统由地面部分、电控部分、井下泵及配套工具等4部分组成,其中井下泵的空心转子由等壁厚的空心管在特殊模具和设备上一次拉制成型。采用空心转子螺杆泵采油技术可实施大排量、快速热洗清防蜡工艺;实施实心螺杆泵无法做到的油井测压工艺,并具有防抽油杆柱脱扣功能。7口常规抽油机无法正常运转的油井采用空心转子螺杆泵后运转情况良好,平均泵效74%。空心转子螺杆泵采油技术有望在剖面测试和同井注采方面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田部分油井含蜡量高、黏度高及油井生产困难、维护难度大等问题,提出采用双空心杆内循环伴热降黏热采技术。通过利用地面天然气加热装置对双空心杆热载体加热(热载体软化水加热)后,将热载体从双空心杆内管进入外管返回,达到提高油管内原油温度,防止油管内壁结蜡,降低原油黏度,改变流动性的目的,在密闭的系统中实现井筒升温清防蜡及降黏作用,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春光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井筒举升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研究应用双空心杆内循环加热工艺,替代现有的空心杆电加热工艺,降低举升成本。  相似文献   

16.
河南油田原油蜡含量高、黏度大并且流动性差,给开采带来很大困难。双空心杆热水循环技术,利用地面加热和加压流程,实现热载体在双空心杆内闭式循环,从而加热油管与外空心杆环空产出液,有效地解决了原油井筒流动问题。结合河南油田同轴式双空心杆闭式循环举升工艺应用情况,对双空心杆热水循环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同轴式双空心杆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优化了热水循环参数,保证井口出油温度,改善了原油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张建  羊争鸣 《石油钻采工艺》1992,14(6):69-74,82
利用井下电加热解决高凝油井的结蜡问题目前正处在现场实验阶段,为了使井下电加热达到优化节能目的,通过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特别考虑并处理了加热源项问题,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导出方程组,采用D4排序方法直接求解。模拟软件计算速度快,收敛性稳定。应用结果表明用空心抽油杆电加热热效率较高,管外电缆加热经优化设计也可节能15%以上。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吉林油田稠油开发区块应用电加热井电热能耗大、加热效率低、举升不配套的技术需求,本文对空心杆电加热举升方式井筒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建模,得到了完整的井筒温度分布曲线,并进行了稠油生产井井下连续温度剖面监测,运用实际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曲线对比分析,对所建立的理论温度场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完善,利用所建立的空心杆电加热仿真模型及温度理论模型,分析各电加热参数对井筒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而实现对实验井的电加热参数进行合理优选,实现提高加热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元荪 《特种油气藏》2007,14(2):75-7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稠油、超稠油过泵加热采油井监测用的“过泵高低温直读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加热测试双功能电缆、井下电缆多项自动对接技术、温度压力传感器、井下无绝热数据采集传输、地面数据显示存储控制及室内分析等技术解决了加热测试同步进行,数据及时传输地面直读的问题,具有耐高温、节能、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可广泛用于油田稠油、超稠油过泵加热采油井的井下测试。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保高含蜡、高黏度油井正常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存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应用同轴式双空心抽油杆内循环加热采油技术,并优化设计了双空心抽油杆及下部杆柱组合结构,保证杆柱的载荷强度,应用于深井泵,能够有效降低油井黏度和结蜡量,制定周期性循环水加热方式,减少油井热洗和加药次数,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