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3月将迎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成立15周年纪念日。15年来,协会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所走的每一步无不得到广大用户的呵护。为答谢用户的支持、树立用户形象,为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决定出版《中国计算机用户名录》。 《名录》收入的内容有:协会章程、各省协会、各分会名  相似文献   

2.
当初听说要开设“20年英华颂”这个栏目,记者第一反应是去采访陈正清先生。作为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的理事长,他亲眼见证了《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从诞生到今天所走过的每一步。说起与《用户》有关的一切——无论是回忆历史、评价现在,还是展望未来,陈正清都很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前,我作为一名《中国计算机市场动态网》的顾问,开始了和《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我一直认真地阅读《中国计算机用户》,并把一些重要内容传播出去,其中“技术讲座”栏目让我受益匪浅。因此,在《用户》发行20周年纪念之际,我衷心感谢《用户》的全体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20日下午,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和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01年中国计算机行业用户满意产品调查”活动评选结果在北京赛迪大厦揭晓。信息产业部领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领导、主要行业信息主管及用户、参评厂商代表,以及新闻媒体共300  相似文献   

5.
2000年,首届“中国计算机行业用户满意产品调查”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今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继续委托《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和赛迪资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01年中国计算机行业用户满意产品调查”大型市场调查活动。活动时间从2001年10月25日开始,持续到12月25日。我们相信,本次大型调查活动必将在行业用户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强厂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事     
《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伴我十几年了,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是计算机用户大军中的一员,这就注定要和《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有一种不解之缘。1985年《用户》为计算机用户而诞生,在跟随用户需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壮大了自己,20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调查问卷     
2003年3月25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走过了20周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在此大庆之际,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秉承其一贯“为广大用户服务”的宗旨,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计算机用户二十年信赖品牌”的大型调查活动,这样大规模针对产品调查的活动在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成立以来还属首次,目的是为了加强用户与厂商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向中国最广泛的个人用户以及行业用户推荐IT产品中的优秀品牌,从而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应用成果的推广同时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与《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的相遇,始于1998年,相伴至今,成了我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老师和朋友。是《用户》解答过我不少疑惑和问题,是《用户》默默地伴我一路走来,帮我提高业务水平和开拓视野。尤其是“技术讲堂”、“选购指南”等栏目不仅给我提供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13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在北京举行了“中国信息业2003年度《行业用户诚信企业》”和“中国信息业2004年度《行业采购首选企业》”评选活动及颁奖仪式。映美商用捷报频传,一举  相似文献   

10.
到BCUA“氧吧”去,这里有切合实际的信息、丰富的资源、宝贵的经验。BCUA——北京市计算机用户协会是在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怀支持下,由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等20余家计算机用户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它是由在北京的各行各业的广大计算机用户为主体,并吸收计算机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等部门的代表和个人组成,可以说覆盖了计算机能渗透到的方方面面。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与之相关的协会不断成立,要在此间存在并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北京计算机用户协会的特色在于,它既不同于以生产厂家为主体的计算机行业协会或  相似文献   

11.
性质 《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是中国信息产业界的专业新闻出版机构,主要承担实用换术刊物-《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及各种计算机技术资料的编辑出版工作,同时承担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比较评测工作。背景 《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紧紧依靠具有雄厚实力的电子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CCID)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充分利用CCID作为计算机软硬件,微电子行业权威决策咨询与信息渠道和科研成果;充分发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全国80个分会,5万个  相似文献   

12.
“春争日,夏争时”。“芒种”是整个夏季中最繁忙的日子。这个节气刚刚过去4天,2004年6月9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CCID)、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共同主办,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承办的“2004’中国IT外包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3.
记得《中国计算机用户》还是月刊,位于北京市复兴路乙20号时,我就被其精炼的文字、透彻的技术分析所打动、折服。那时单位订阅的《中国计算机用户》总是被计算中心的同事借走“,少有归还”的,他们都视为珍宝,我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由于错过了订阅时间,无奈之中,我就只好隔三差五地去图书馆和科技情报所寻觅、品味《用户》。慢慢地,我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IT实用技术,而且也打开了我的思路,开始投稿。1994年的一天,传达室送来杂志社寄来的稿酬和赠刊时,我大喜过望,虽说仅有15块钱,但当时,却着实让我“滋润”了一把,也让同事们刮目相看,至今还…  相似文献   

14.
征文选登     
十年来,你一直是我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记得一次单位与宜昌市商场签订了一项关于建立“宜昌市商场自动化管理”的协议,单位领导让我写可行性报告,我赶紧查阅了《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和其他资料,顺利完成了这个报告,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宜昌市商场领导的重视,并且让我在这个项目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在你的帮助下,我先后参加过三项大型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独立完成了四项中、小型软件管理项目的研究开发,为单位创收达6万多元。 1987年底,由于工作需要我借调到“宜昌七环电脑开发部”工作。《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成了我必看的一本工具书,杂志中的“经验技巧”是我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当时,宜昌地区的电脑事业并不发达,电脑维修业也跟不上去,而用户最头痛的就是维修问题。我把《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上刊登的别人遇到的计算机故障现象和解决办法一一用卡片的方式做了记录,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自1985年创刊以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迎来了创办十周年的大喜日子。十年岁月,在全国十万之众的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关怀下,在编辑部同志们的辛勤努力奋斗下,结出了令人喜悦的硕果。《用户》越办越好,越办越发达,越来越吸引从事计算机应用、生产、科研、销售、服务等业界的各方人士,越来越成为推动计算机事业发展、特别是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我代表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会和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月7日,我在西安接到《中国计算机用户》记者郝鹏的电话,他告诉我今年是杂志社20周年庆典,希望我这位“师兄”能抽空写点东西。“师兄”?这个温暖的称谓跨越地域时空,倏地一声就将我带回到这个世纪以前的一段岁月……1999年,我进入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加入新闻编室,成为一名真正的IT记者。那一刻,我真的是欣喜若狂:我终于完成了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升级”!不过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我当初对做记者的“后果”显然是有些估计不足,我从来没有想到做记者会这么累,别的不说,单说2001年《用户》的一次活动吧—当年5月,《用户》在北京昌平组织…  相似文献   

17.
首先,我谨代表华为3Com公司对《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创刊2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从1985年到2005年,中国信息化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作为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用户》始终以满腔的热忱,从用户应用的角度出发,传播IT信息,挖掘用户需求,服务行业应用,搭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任宇子报道2006年1月10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2005年度企业及产品推介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信息产业部等多个部委的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宣布,《中国计算机用户》等多家媒体获得“行业用户影响力显著媒体”奖。组委会介绍,这一评奖结果是通过100多位相关部委信息中心领导、行业专家、重点行业用户经过几个月时间评选出来的。《中国计算机用户》获奖!记者@任宇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信息化》2010,(23):78-78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的首届“信息技术应用大奖”表彰会于2010年11月24日下午在北京圆满召开。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吕新奎、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子才、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陈正清、AMD公司大中华区政府事务部总监李克宏等17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秘书长唐群主持了表彰会。  相似文献   

20.
十一月初的北京金秋送爽,从3日到5日,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和IBM中国区软件部共同举办的“2004华北地区制造行业信息化峰会”隆重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是“信息系统整合助中国制造业腾飞”。本次峰会吸引了来自华北地区的100多位CIO参加,他们同拥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信息化专家、IBM高层一起探讨了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热点和难点,共同推动了华北地区制造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业自从改革开发和面向国际市场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年以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