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阳极焙烧炉改进和降低热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收了国内外有关阳极焙烧炉结构和生产的经验,改进了阳极焙烧炉,提出了今后设计阳极焙烧炉降低热耗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不同燃料类型焙烧炉热耗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宁 《炭素技术》2005,24(1):45-48
以重油和煤气为燃料的阳极焙烧炉单位产品热耗的差距约有一倍半到两倍。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对不同燃料类型的焙烧炉进行热平衡分析,继而从燃烧化学反应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指出燃料中不可燃气体成分(主要是氮气)的差异是不同燃料类型焙烧炉热耗存在差异的本质原因,提出了不同燃料类型焙烧炉可能达到的热耗目标。  相似文献   

3.
前言根据国内外碳素焙烧的概况,我国目前大部份碳素焙烧炉在炉体所采用的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方面,在工艺制度和生产操作以及燃烧装置和自动控制等方面与国外同类型炉型相比,存在较多的差距,这种种差距集中反映出一个问题,即单位产品的热耗较大。国外敞开环式焙烧炉每吨阳极产品的热耗量一般约为80~110万千卡,而国内敞开环式焙烧炉每吨阳极产品的热耗量达200多万千卡;国外有盖环式焙烧炉每吨阳极产品的热耗量设计指标为55~86万千卡,而国内较好的生  相似文献   

4.
根据阳极焙烧炉能量平衡的测试结果,从能量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能量支出项和可充分利用热源。并通过分析我国的阳极焙烧炉,在炉体结构、耐火材料、操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阳极焙烧炉节能技术研究的方向,为阳极焙烧炉节能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阳极焙烧炉采用6室焙烧运行方式,具有阳极焙烧处理温度难控制,阳极制品最终温度难保证等缺点和不足,通过对阳极焙烧炉燃烧系统运行过程的研究,应用焙烧炉7室焙烧技术对炭阳极进行焙烧,改善了制品焙烧温度,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燃气消耗,为国内同行业阳极焙烧炉的生产运行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白银铝厂阳极焙烧炉升温曲线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白银铝厂54室敞开式阳极焙烧炉火道温度的实际测试和焙烧炉升温曲线的分析,找出影响焙烧阳极性质差异的因素,为优化焙烧工艺条件,改善焙烧炉运行状况,提高预焙阳极质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阳极焙烧炉填充料烧损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勇 《炭素》2003,(4):41-44
针对目前国内各铝厂在阳极焙烧过程中,焙烧炉填充料的作用及烧损做了具体分析,并就造成阳极焙烧炉的填充料烧损居高不下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阳极焙烧炉燃烧装置及控制技术的引进应用,我国在预焙阳极焙烧工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阳极焙烧炉使用周期的延长,炉室漏风量逐年升高,不仅造成天然气单耗的上升,也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伊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结合焙烧炉实际情况,开发出一种新型焙烧炉横墙面砖,成功解决焙烧炉漏风问题,天然气单耗明显降低,阳极均一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贵州铝厂新型阳极焙烧炉节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勇 《炭素》2002,(4):45-48
针对贵州铝厂三期引进的新型阳极焙烧炉节能效果显著,阳极质量好等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这对以后焙烧炉的设计和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54室环式阳极焙烧炉运行参数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室环式阳极焙烧炉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测定了火道中的烟气成分以及火道和阳极的升温曲线。测试结果表明,火道中的漏风情况较为严重,边火道更甚于中间火道;焙烧过程中低温预热阶段的升温速率较慢,不利于阳极焙烧质量的提高。本文为环式焙烧炉运行参数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PECHINEY阳极焙烧炉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洁 《炭素技术》2000,(1):31-33
分析了法国PECHINEY焙烧炉的结构特点及自动控制技术对焙烧过程的影响,该焙烧焙烧的阳极质量与普通的焙炉相比大大提高,能耗降低了近一半。  相似文献   

12.
焙烧曲线调整与预焙阳极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满负荷生产的需要,根据实际操作条件,调整了原设计曲线。实践证明,实行新曲线后火道温差减小,中温升温速率得到控制,高温保持适度,避免了火道过烧现象,提高和稳定了阳极质量,阳极理化指标达到较好水平,同时对减少燃料消耗、延长焙烧炉使用寿命也有积极意义。还对料箱温差较大等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环式炉现行焙烧制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焙烧制度。运行实践表明:新焙烧制度可节能降耗,炉室上下温差可缩小到105℃以下,制品焙烧质量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贺成平 《炭素技术》2011,30(6):49-52
从焙烧工艺和焙烧炉燃烧设备两个方面介绍了中铝青海分公司炭素厂二期焙烧车间投产初期提高预焙阳极质量的一些措施,对焙烧车间提高预焙阳极质量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外预焙阳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研究成果,从原料、生阳极生产、焙烧工艺以及检测手段方面,分析了影响预焙阳极质量的主要因素。指出原料质量等级的下降,糊料混捏未达到最佳条件,配方与国产原料及工艺选择不相适应,生产的稳定控制程度较低,焙烧温度欠佳以及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是影响和制约国内阳极质量的主要原因。文中对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包括原料掺和、优化配方、改善混捏条件、精细控制配料各元素、改善焙烧条件、完善工艺生产线配置、引进先进的检测手段和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