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急冷废热锅炉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丰 《化工机械》1992,19(2):106-111
  相似文献   

2.
3.
4.
刘丰  张松龙 《乙烯工业》1997,9(1):37-40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乙烯装置用二级急冷废热锅炉的结构设计、工艺特性试验研究、传热、强度试验研究、有限元分析计算、制造与检验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快速淬冷”式急冷废热锅炉可用于短停留时间、中等处理能力炉管的乙烯裂解炉,该设备特为最新开发的乙烯裂解炉配备,也可用于其它结构的裂解炉,该废热锅炉结合了高比表面积,快速冷却等传统废热锅炉的优点,也结合了线性废热锅炉短的进口停留时间,不存在“返退”流动的优点,现对此设计理念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7.
邓刚荣 《大氮肥》1998,21(3):211-212
第一废热锅炉衬里更换邓刚荣(四川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610301)川化30万t合成氨系统的两台第一废热锅炉(简称一废),自1976年投产以来,使用近20年。从1982年开始,每年大修一废抽芯检查均发现衬里有不同程度的鼓泡、变形和脱节。19...  相似文献   

8.
9.
10.
针对某急冷锅炉炉管外管进行组织检测与分析,模拟了膨胀变形炉管外管的温度场,获得了炉管外管的膨胀原因是由于内管失稳导致外管超温而膨胀变形,为急冷锅炉炉管失稳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秦安健 《中氮肥》1991,(2):81-88
氨厂包括一泵列高温气相过程,必须从过程中取出大量的废热。精心的设计,可利用废热产生足够的蒸汽以供给在正常操作下工厂所需的全部能源。因为在氨厂里,锅炉和其它热回收设备的热气体的温度和性质是多少有点特殊的。本文调查了有关氨厂热回收设备设计特点,这些已在实际中被加以应用了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化工事业部环保车间,用废热锅炉回收烟气中余热时,由于烟气中含有熔点低的熔融盐类,根据工艺特点及物料特性,选用多种除灰措施解决烟道堵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化工生产实践证明薄管板与普通管板在强度方面具有同样的可靠性,甚至更加先进合理,但由于目前国内外有关薄管板计算理论尚不成熟,使其在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介绍了采用先进的ANSYS有限元方法对一台薄管板废热锅炉应力分析的全过程,以期探讨薄管板结构设计方法,为类似产品设计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明显的已经迈入了世界前列,然而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便是资源的浪费。大家知道可再生资源的珍贵与稀缺。随着我国人民节能减排的意识不断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不断倡导,鉴于此,我们必须高效率的利用资源。不容否认,我国地大物博,资源辽阔,然而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很低,浪费的大量的自然资源,在我国油田用的是注汽锅炉,注汽锅炉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水锅炉或着说蒸汽锅炉,它的产物很多,汽水混合物和高温高压水,一般的情况作为废水排放这样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提高了原油产量,但是我们也排放了大量的工业废热。注汽锅炉所排放的烟气等所含的余热被白白浪费,高温高压水也被白白浪费。针对这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探讨了余热利用的方法,目前我们提出了三种方法,评价分析了他们的优势和劣势,相信可以为我国对余热利用起到一定的帮助,我们通过评价和分析应用的方法流程,可以清楚的看到它的优势和劣势。相信经过本篇文章的分析讨论,可以为我国注汽锅炉余热利用起到帮助作用,为我国节能和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提供多方面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φ1000mm氨合成塔为背景(塔内挟热器为列管式,塔外中置锅炉为卧式),以塔内外总换热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计算了不同负荷下的最优抽气温度,分析了影响最优抽气温度的因素,为换热面积的合理分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1概述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厂30万t/a合成氨装置中有2台第一废热锅炉(101-CA/B),该废热锅炉采用立式刺刀管结构(有利于水汽的循环),属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废热锅炉通过其上升管和  相似文献   

20.
废热锅炉排污水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政 《磷肥与复肥》2010,25(6):65-66
中化涪陵化工有限公司3套300 kt/a硫黄制酸装置,配套有3个系统中、低压废热锅炉,锅炉排污水每年约2万t。介绍该公司节能技改实现锅炉污水的零排放及余热回收利用,年创经济效益约13.6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