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酶传感器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研究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也是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酶传感器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酶传感器在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军事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酶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蛋白、基因和药物的快速、灵敏、特异性检测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体是一类能与蛋白、药物等靶物质特异性、选择性结合的寡核苷酸片段.在总结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基础上,将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非标记型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标记型适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介绍了近三年来这两类传感器在蛋白和有机小分子等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酶传感器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研究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也是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酶传感器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酶传感器在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军事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酶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该文较详细地阐述了酶的固定化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以及综述了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纳米材料在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通常被用来作为水体系统排泄物污染情况的指示菌.它是大面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感染者会引发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能在浑浊溶液中操作、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因此在临床检测、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主要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直接定量测定生物体液中的代谢物、氨基酸、蛋白质、激素、药物及其他生物物质,一直是分析化学家的艰巨任务之一.人们从不同途径进行种种努力以寻求简便、价廉、准确、实用的分析系统及方法.在这方面,卓有成效的是生物传感器.1960年L.C.Clark Jr,G.P.Hicks和S.J.Updike报道了第一只生物传感器——酶电极,开了生物传感器的先河.生物传感器使用具有特异选择性的生物元件,如酶、抗体、受体、微生物、组织、DNA及单克隆等,这些生物元件的特异选择性赋与了生物传感器的优异选择性.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为生物样品测定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生化分析等领域。该文介绍了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概念与工作原理。根据检测换能器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比较,并分别阐述了各种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常用于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标记酶及其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药残留检测生物传感器酶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酶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具有传统检测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而酶的固定技术将直接影响酶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该文就酶的不同固定方法和使用的不同载体材料,对近二十年来农药残留检测生物传感器酶的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不同固定方法,不同固定方法的特点和不同载体材料对生物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生物活性识别材料与电化学检测器件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药物和食品分析与环境监测等领域。与其他电化学传感器相比,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好、检测灵敏度高和制作简便等优点。文章重点介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于生物载体--鱼鳔膜及竹腔膜上制成固定化酶.利用酶反应中氧对[Ru(dpp)3][(4-Clph)4B]2荧光猝灭制成荧光葡萄糖传感器.该文研究了这两种传感器的最佳测定条件、线性范围、重现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生物支持体固定的葡萄糖酶传感器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压电生物传感器是结合了压电效应的高灵敏性和生化反应的高特异性的一种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技术、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压电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领域,同时重点对基于电极表面修饰技术、纳米材料、酶催化等压电生物传感器的信号放大技术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适体传感器通过测定适体与目标物作用前后电化学信号的变化来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定量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增强检测信号成为研究者们在构建电化学适体传感器中常用的手段。通过纳米材料、生物及化学等方法放大传感器界面的响应信号,能特异性地提高检测信号,降低噪音信号,对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简要介绍了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原理,重点评述了近十年来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适体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通过微结构设计实现电化学技术与生物酶技术的有机结合,制造出对神经性毒剂敏感的生物传感器,分析了传感器的工艺制造过程,解决了酶的选择、酶的提纯、酶的固定化、底液、电极制作等关键技术。讨论了传感器的性能特点,稳定工作时间大于8h,传感器响应时间小于10min,零点漂移小于±2VDC。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合成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多孔膜并用作固定酶的载体.再通过戊二醛将辣根过氧化物酶交联固定在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多孔膜上制得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硫化物抑制酶的活性使还原电流减小,根据电流域小的程度实现了对硫化物的测定.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多孔膜具有大的表面积和高的吸附能力.有利于改进传感器的检测下限.实验结果表明: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在丙烯腈-丙烯酸的共聚物多孔膜金电极上,作为一种检测硫化物的抑制型传感器,分析响应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血糖测定的光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是将固相酶技术与光电子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生物光电三极管.它对于血糖的测定有很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线性范围为10~(-2)~10~2mg/100mL,检测下限为0.1ppb.  相似文献   

16.
业界动态     
纳米材料增强酶生物传感器研究取得新进展,国际知名媒体重点报导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纳米增强的酶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近被国际电化学与传感器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重点报导。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由生物体成分或生物体本身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电极作为信号转换器,以电势、电流等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它集特异结合、信号产生、信号检测为一体,具有选择性好、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灵敏度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分子印迹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的聚合物的技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分析传感技术相结合,有可能弥补生物识别元件的不足,为传感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该文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作电化学仿生传感器识别元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1967年 Updike 和 Hick 根据 Clark 等人提出的酶和电极相结合测定酶底物的原理,应用酶固定化技术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以氧电极为基础的葡萄糖传感器,开拓了一个新的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其后相继发展出组织、微生物、免疫和细胞等生物传感器。其中基于电化学原理进行测定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分支。依据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电信号测定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电流式、电位式和电导式三类,电流式和电位式占主导地位。电流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础电极一般是 O_2、H_2O_2、H_2电极。现已经研制出多种不同的电流式生物传感器,且许多已商品化,广泛地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许多学者作了这方面的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20.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生物传感器.该类传感器具有电极制作简便、使用寿命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实现微型化等诸多优点,在临床医学检验、遗传工程、药物作用机理、新药筛选、环境监测和食品工程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地研究与应用.该文简单介绍了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对其研究进展加以分类和简要评述,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