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级喷射热泵与吸收式制冷的复合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波  杜垲 《流体机械》2005,33(2):50-53
在计算分析单级喷射式热泵与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级喷射式热泵与单效吸收式制冷的复合循环。本文对这种双级新型制冷循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双级喷射器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2.
喷射热泵与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波  杜垲 《流体机械》2003,31(2):46-49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喷射式热泵与单效吸收式制冷复合的制冷循环。对这种新型循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喷射器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周湘江 《流体机械》2000,28(2):54-56
提出了一种双效氨水吸收制冷流程。该流程由两个相对独立的溶液发生吸收过程组成,其低温流程的发生由高温流程吸收热加热,因此可大幅度地提高热力系数。可作为空调及其它工艺性热量转换的制冷或制热方法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两种可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的性能。在循环1中,冷凝器出口的部分饱和液态制冷剂被冷剂泵加压到与发生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继而在一个沸腾器里面被加热成饱和高压蒸气,这股高压制冷剂蒸气将预器出口的过热蒸汽引射到冷凝压力;在循环2中,发生器出口的部分高压制冷剂蒸气,将蒸发器出口的蒸气引射到吸收压力。对于采用氨-硫氰酸钠工质对的两种循环,模拟研究表明前者的性能系数比后者高15%以上,且增幅随着蒸发温度以及发生温度的降低愈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将吸收器中溴化锂溶液的传热与传质过程相互分离的预冷却绝热吸收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建立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对溴化锂溶液采用预冷却双效并联循环进行吸收过程的热力计算,并与传统双效并联循环进行比较,分析了预冷却器特性参数对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及吸收器运行参数对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吸收器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中最大的部件,传统吸收器换热面积占机组的40%左右,采用传热传质分离吸收器,其传热面积不到传统吸收器的30%,大大改善了吸收器的传热效果.本文在传热传质分离双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台增压器以提高绝热吸收器压力,强化循环传质能力.根据模拟结果,补偿了少量电功的增压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循环总传热面积;通过降低循环溶液浓度,还可以达到降低循环驱动热源温度的目的,且循环热力系数与增压前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驱动的压缩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传统太阳能空调的不足,提出了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压缩-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同时通过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热力系数的比较,建立了该新型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并以一个典型的太阳日照为例,将新循环的性能系数与传统循环进行比较后得出:新循环在节能,提高性能系数以及运行的稳定性方面都比传统循环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详细阐述了低温热水复合能源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并对低温热水复合能源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以氨 水及水 溴化锂为工质的两级复合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计算分析后发现 ,该循环不仅提高了循环的COP值 ,而且也增大了制冷温度范围。但是只有在冷却水入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 ,循环才能获得较大的制冷温度范围。同时 ,循环随着冷却水入口温度的提高 ,最低制冷温度也随之上升。由于受到溴化锂溶液结晶和腐蚀问题的限制 ,Ⅱ级发生温度不能过高 ,放气范围不能过大 ,否则会影响该循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
徐士鸣 《流体机械》1999,27(2):57-61,6
综合介质了几种新型高性能吸收式制冷循环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复叠式、复合式、GAX、辅助制冷剂吸收制冷循环。  相似文献   

11.
吸收式制冷循环分析及吸收器性能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具体分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几种新的吸收式制冷循环.并特别侧重于对吸收器性能改进的阐述,最后对吸收制冷的发展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6,(8):69-77
喷射制冷具有利用低品位能源获取制冷效果的优点,但性能系数较低;机械压缩制冷具有性能系数高的优点,但消耗的是高品位电能。喷射/压缩复合制冷正是利用上述2种循环各自优点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从其系统特点来看,主要可分为3种系统形式。本文从喷射/压缩复合制冷循环、制冷工质应用、喷射/压缩复合制冷循环的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该技术研究及现状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某特种电子设备强制通风冷却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空气循环制冷与除湿方案,进行了热力分析、计算、装置试制和试验,结果证明:计算正确,结构布置合理,各部件性能参数匹配,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4.
双级复叠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巍  徐士鸣 《流体机械》2001,29(9):44-47
介绍了双级复叠式吸收制冷/热泵循环及其热力计算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各因素对循环COP值的影响,得出了循环COP值随各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带排烟热回收发生器的直燃机制冷循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型循环,将排烟热回收发生器与吸收循环结合起来并将其用于直燃型吸收式制冷机。介绍了带排烟热回收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并对这一新型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新循环的性能系数COP随着排烟热回收产生蒸汽比例α的增大而增大,燃料消耗量随α的增大而减小。新型循环排烟温度可降低到120℃左右,具有节能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爱因斯坦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针对其中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型单压吸收式制冷装置,通过对该系统建立热力学模型,应用P-T方程和P-R混合规则模拟出系统中正丁烷-氨、氨-水工质组的相平衡参数曲线,和各状态点的状态点的初始参数,探究了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发生温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系统COP及制冷量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冷凝温度升高而降低,系统COP呈下降趋势,冷凝温度上限为48℃;当发生温度在100~120℃范围变化时,系统COP随发生温度升高而增加。相对而言,系统COP对发生温度的变化最敏感,发生温度次之,再次是冷凝温度。模拟结果为后续试验台搭建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拟连续吸附制冷进行了实验及理论模拟研究,建立了拟吸附制冷系统动态二维传热传质耦合模型,实验数据和模拟相吻合,在引入温度波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连续吸附制系统的设计及性能优化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螺杆式压缩机组在设定的标准工况或者空调工况下性能参数能够达到最优,把它应用于高压缩比工况下,相应的参数就会偏离最优工况值.以螺杆式压缩机组在青海省水源热泵当中的应用为例,对制冷循环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把采用单级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方式耗功率较小,性能系数较大,热力完善度较高并且火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制冷的原理与工作流程。对于在确定的蒸发器与冷凝器工作压力条件下太阳能集热器内水温的变化对制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制冷机平均制冷量随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能有效集热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太阳能直膨式喷射式制冷技术能够较好的满足实际制冷需求,符合节能低碳的用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