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校开设思想教育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实践,思想教育课程已经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并取得一定成效。当前的任务是抓住新的契机,促进其健康发展。现以我校思想教育课为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和阶级性,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与其它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因而对该门课程的考核办法也就与其它学科有明显的不同。如何科学地、客观地、准确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考核,是涉及到该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思想修养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一个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重新认识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建立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一个根本特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对旧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造,废除了国民党的党义课程和反动的思想教育体系,开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课,逐步建立了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立党对学校的领导,使学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4.
要充分认识到开设思想教育课是高校真正落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我们不妨将“德育”分为三个子系统,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基础理论课;思想教育课是专业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可视为类似生产实习的专业实习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教育课的地位和作用象其他专业理论课一样不容忽视。按国家教委原来的规定,思想教育课设置五门课程,但执行起来较难。各高校对课程设置的看法不一,对开设哪几门,各开课多少学时为宜等意见分歧较大。有些课程的内容欠严谨,有些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相互交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是在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5.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其目的在于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一所高校有几百门至上千门课程,要想同时建设得相当好是不实际的。开展创建优秀课程活动,分期分批、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课程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我们结合东北工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实际工作,来探讨这一问题。一、创建优秀课程的具体办法东北工学院每学年开出的必修课和选修课800余门,自1987年开始创建优秀课程以来,其申报评选办法大致如下: 1.自评:参加优秀课程评选的教研室根据优秀课程评选、验收标准进行自评,写出自评报告。  相似文献   

6.
<大学>对儒家大学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是我国古代儒家重要的教育学著作,也是儒家大学教育的入门课程.<大学>系统地讨论了儒家大学教育的目标、教学的先后次第、教学的重点等内容,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和谐文化建设及现代大学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目前一些学者对儒家的教育思想仍存在着种种误解,所以用现代语言对儒家<大学>的教育思想进行解读,分析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现实意义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目标的弹性化与人文选修课程的建设华中理工大学赵月怀教育目标是课程建设的基准,课程建设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所以,课程建设问题是教育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教育目标的适度弹性,即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同时,注重人的个性充分发挥,将要求课程结构的适度弹性,因...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日本的国立、公立、私立大学中的综合大学、工业大学、技术学院及短期大学已达1000余所,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一所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如何.从宏观上来说,是与其教育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的,而课程设置又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影响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十分关心和支持教育,对教育工作发表过许多内容丰富、见解精辟、高瞻远瞩、特色鲜明的论述。这些观点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逐渐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因而有如下特点:一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当前高等学校正在或将要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它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一课程的开设和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在《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里指出,各类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以中国革命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工科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是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毕业后的工作“后劲”有很大影响,对培养学生能力无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长期担任国家总理。在全面领导国家建设的实践中,他高瞻远瞩,深感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在国家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我国的教育工作特别关心,几乎对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发表过重要而精辟的看法和意见,对一些教育问题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教学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工作中应当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的宝贵遗产。一、教学是学校中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办好我国的教育,必须从指导思想上对学校的中心工作加以明确。对于这一问题,周恩来…  相似文献   

13.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工程制图课程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内容,重新定义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性评价考核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成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育模式学生认可度高,学生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学课程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之一。大学课程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课程育人的本体功能,才能实现国家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大学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结构调整中,存在盲目减少总学分,盲目增加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和通识课程比重等误区。大学应整体设计显性、隐性课程,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发展;在增加选修课程时,应加强学分制、导师制等配套制度建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天然相融,不能割裂,大学应从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入手;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大学应对它们进行"四年一贯制"的设计,以实现通识教育促进专业理解,专业教育促进通识教育学习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具体落实,是课程价值观功能的实现形式和基本路径.本文在探讨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和学科专业属性的基础上,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铸件形成理论》课程思政建设案例为例,阐述了基于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全民国防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 ,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包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 ,是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客观要求”的理论观点 ,在经过 1985年以来十几年学生军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之后 ,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 ,并付诸实践。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7.
近14年来,为了探索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全党上下作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把发展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迎接“两个挑战”邓小平从来不就教育论教育,而是从指导全党工作的角度,从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观察和处理教育问题。把教育看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极为重要的社会事业,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理论最突出的特点。现代经济的发展已经表明:科学技术从  相似文献   

18.
课程以知识系统为应然之心,有应然之心者是实心课程,无应然之心者是空心课程。空心课程在现代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已经是一种实然存在;在中国,垫心课程源于外语教育,是外语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空心课程危害的不止是外语教育,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修养,是最近几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列为大专院校的必修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课。这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艺术性很强的课程。在大学生中开设这门课,就是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20.
郭新玲 《模具制造》2012,(12):88-91
不断进行课程优化与改革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回首精品课程建设的历程,总结其中的两面效应,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提供启示。使课程改革与建设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