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系统介绍了湖南铅锌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并结合大量的实际地质资料,对矿床的控矿地质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湖南铅锌矿主要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控制,成矿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当前国内铅锌矿供应紧张的形势下,研究湖南省内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并总结其成矿规律,对推动省内铅锌矿的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是湖南的重要矿种之一,找矿潜力巨大。为满足国内外对金矿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深入研究湖南省金矿的控矿因素和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湖南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资源特征、控矿因素及矿石类型,结合实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湖南省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湖南金矿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3.
紫金山铜金矿具有上金下铜的分布特征,金矿床赋存于潜水面之上的氧化带中,铜矿床赋存于潜水面之下的还原带中。铜矿石中有大量的斑铜矿。通过反光显微镜矿相学观察、电子探针、粉晶衍射等手段,分析本区斑铜矿的矿物学特征,并结合硫同位素特征,阐明本矿的成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紫金山存在细脉状及它形粒状两种不同赋存状态的斑铜矿。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斑铜矿富硫贫铜,且不同赋存状态斑铜矿的主量元素随离火山机构的远近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铜硫化物δ34S范围为-5.9‰~3.5‰,具地幔硫特征。结合紫金山铜金矿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点,从而提出本区斑铜矿具有原生的特征,对本区铜金矿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铜金矿具有上金下铜的分布特征,金矿床赋存于潜水面之上的氧化带中,铜矿床赋存于潜水面之下的还原带中.铜矿石中有大量的斑铜矿.通过反光显微镜矿相学观察、电子探针、粉晶衍射等手段,分析本区斑铜矿的矿物学特征,并结合硫同位素特征,阐明本矿的成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紫金山存在细脉状及它形粒状两种不同赋存状态的斑铜矿.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斑铜矿富硫贫铜,且不同赋存状态斑铜矿的主量元素随离火山机构的远近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铜硫化物δ34S范围为-5.9‰~3.5‰,具地幔硫特征.结合紫金山铜金矿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点,从而提出本区斑铜矿具有原生的特征,对本区铜金矿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疆那拉提金矿带主要金、铜矿床从控矿地层、控矿构造、控矿岩浆岩、控矿结构面、地球化学场等方面进行控矿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研究及勘查成果,对带内矿床按照金、铜矿种在空间上分布规律、矿化形成时代进行了成矿规律总结。  相似文献   

6.
赞比亚ICHIMPE铜钴矿是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上的一个典型铜钴矿床,矿体赋存于下罗安组含矿建造中。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矿床的地质背景、含矿建造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以期对本区的进一步探矿及评价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栾川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赋存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南栾川某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矿体的赋存规律,并指出矿床成因,对矿山进一步勘探有指导作用,对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石山铜矿位于新疆哈密地区哈尔里克山东缘、大南湖古生代岛弧带东段,矿区内石英脉和花岗斑岩脉较为发育。基于大比例尺地质草测、物化探、高精度磁测及钻探工程等工作方法,对黑石山一带铜金多金属矿开展地质调查评价;总结了区内铜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掌握了矿区范围内的地层分布、地质构造特征、岩浆岩的数量和种类及分布情况,并初步圈定了铜矿蚀变带及矿化体的分布范围和数量;此外,结合黑石山一带区域地质背景,通过对已知矿床的调查,对比相邻成矿带铜矿的地质特征,对调查区铜矿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价,为深部找矿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四棵树矿区位于东川铜矿田西侧,目前矿区内已探获铜资源量约24万t。结合区内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厘定了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表明:1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上段上—中岩性段内,有利的岩性组合为硅质白云岩、藻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及斑铜矿为主,发育"马尾丝"、纹层状等典型沉积成岩型矿石构造;2矿床主要受岩相古地理环境、地层、岩性及构造作用控制,昆阳群地层及晋宁期—澄江期碱—基性岩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落雪组地层严格控制着层状矿体的产出,NE、NW向两组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脉状矿体的产出;3矿床经历了同生沉积成岩阶段及后期构造热液叠加作用阶段,属沉积—改造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小水井、黑树林矿段中—深部勘探成果,并综合矿区矿化特征及地层、构造特征,认为黑树林矿段东延的桃树坪—玉宝箐地段、小水井矿段西延的四棵树矿段及断层构造与落雪组地层的交汇部位成矿潜力巨大,是矿区进一步进行找矿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庐江县某斑岩铜矿位于庐枞盆地被西侧,是安徽省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本区域地质背景主要特征为褶皱复杂,断层多,岩浆岩较发育,蚀变与矿化现象较多,存在多种控矿因素。因此对该区域的复杂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成矿规律。这对该区域的远景找矿方向提供了方向指导,对进一步勘探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龙新良 《现代矿业》2020,36(1):52-55
选择湖南省高瓦斯(突出)矿区,分析了其地质背景、聚煤期沉积环境及同沉积构造。结合煤成气成藏条件、含气性及煤储层物性特征,查明了煤成气资源,进行了地面抽采有利区块优选及其适用条件研究,确定了重点抽采区块,制定了高瓦斯矿区煤成气的抽采模式和开发应用规划,为煤成气勘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钨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普遍用于工业、机械制造、科技、国防电力电子、石油化工、国防军事等诸多领域.由于独特的性能和稀有的储藏量,钨矿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展钨矿开发利用水平评价,对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扰动,增强我国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设计开采回采率、设计选矿回收率、实际开采回采率和实际选矿回收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了湖南省钨矿开发利用水平,梳理了湖南省钨矿开发现状.计算结果表明,湖南省9座钨矿山的开发利用水平指数均超过了 100,且加权平均高达104.88,说明该省钨矿资源开发利用整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3.
护顶层对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多数石膏矿山采用房柱法开采,通过在采场中保留一定厚度的石膏层来维护顶板的稳定性,护顶层是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石膏矿采场护顶层破坏模式分析的基础上,以湖南常德某矿山的实测数据为例,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护顶矿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根据该石膏矿开采结构参数,提出了合理的护顶层厚度,为石膏矿山采场护顶层厚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湖南锡铅锌矿勘查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锡铅锌资源丰富,保有储量列全国第四位,是我国重要的锡铅锌矿工业基地之一,锡铅锌矿业对满足省内外消费需求、促进出口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及发展相关产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湖南锡铅锌资源保证程度不高,现有锡铅锌保有储量保证年限均在10年以下,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需要。作者认为采取“合理部署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加强老矿山周边及深部找矿工作,建立矿业权市场、加大地勘投入,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措施可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锡铅锌勘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湖南有色金属矿山废水污染的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是我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大省,其有色金属矿山遍布城乡,在矿山采掘、选冶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地威胁、污染着自然水系,破坏环境,已经成为湖南省经济尤其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湖南有色金属矿山的实际调查、分析其产生废水的原因,提出了治理、预防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煤矿事故频发、死亡人数众多,而在每年的煤矿事故总数及死亡总人数中,瓦斯事故所占比重较大。为了有效地改善贵州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的局面,首先运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矿井数量分布情况、矿井瓦斯事故发生情况、矿井瓦斯超限治理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小型矿井数量居多和突出矿井与高瓦斯矿井数量集中分布是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事故死亡人数总高于事故数量、重大瓦斯事故频发、发生的煤矿瓦斯事故以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主是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总体发生情况,瓦斯超限治理能力低是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防治存在的重大难点,并提出了加快煤炭工业落后产能淘汰进度、瓦斯防治工作重心应放在防突与瓦斯抽采方面、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升煤矿瓦斯超限治理能力4个方面的防治对策,为贵州省有效防治煤矿瓦斯事故及提高全省整体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总结湖南省排污权试点积累的经验,以期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与实践提供参考,通过梳理湖南省排污权交易试点发展历程,对排污权管理、交易现状进行研究,对近年来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等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已建立了相对较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基本制度和交易平台服务体系,形成了全省排污交易的市场体系,但在制度保障、管理模式、宏观调控、基础研究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夯实制度基础、坚持市场原则和优化管理手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于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献资料中对2000—2016年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进行了收集整理,从时间、地域、经济类型、事故类别等角度进行分类统计,并结合煤矿重特大事故预防的困难性给予研究解释。2000年以来,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波动下降趋势;3、4、5、11、12月是我国重特大事故的高发时期,是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时期;山西、黑龙江、河南、贵州、湖南5省重特大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最多,是煤矿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非国有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概率极高,是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对象;热动力灾害事故是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主体,是科学研究、安全监管和投入的关键所在。煤矿危险源广布、无法彻底消除,现有技术无法长期有效治理;煤炭产量大,开采与安全保障技术、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是重特大事故预防困难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矿地下空间资源丰富。本文对2014年-2018年上半年煤矿井新增的地下空间资源进行了估算,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估算表明,2014年-2018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地区新形成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33.85亿m3,其中关闭煤矿井井巷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1.31亿m3,因采煤形成的工作面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32.54亿m3;因煤矿山关闭和采煤新形成的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较多的省份有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新形成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