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鞍山市千山区的植被演变情况,分析工业及旅游业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影响,提出绿色屏障是治理城市水土流失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开发建设中裸露坡面治理和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裸露山体缺口或各类工程创伤坡面,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与城市景观极不协调,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裸露坡面治理和植被生态恢复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深圳市开发建设当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城市开发建设中的裸露坡面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技术要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论述,并最终提出几种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日益加剧的水土流失使得生态恶化趋势明显,而人为因素又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增加了地表松散物质,从而为土壤侵蚀创造条件,使得水土流失强度增大、影响范围变广。在分析人为因素对西藏地区水土流失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西藏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策略和方法: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应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明显的农牧生产区,治理应以预防保护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综合治理,并应重视沟道治理,加强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和生态用水调配,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4.
以3S技术为支撑,以冀北东北沟小流域为案例,阐述了水土流失监测的一般技术流程,并以2010和2017年相关时相数据为基础,定量提取流域水土流失强度变化信息;另外,基于生态输水流域治理理念,给出了东北沟流域功能区划与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冀北土石山区东北沟流域近7 a来水土流失状况有所好转,仍以轻度、微度水土流失为主。针对该区的治理,应以生态补偿机制为前提划分生态功能区,针对不同功能区水土流失强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区所处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背景是广大水土流失区域所面临问题的缩影,推广生态输水治沙对于华北土石山区生态恢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社会发展,人与水和谐今天,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现今河道整治中提倡采用生态型方式恢复河道生态。河流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在改善河流环境的同时尽力恢复河流自然形态;是水利、生态、景观"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以实现人水和谐为最终目标。文章分析了林州市洹河项目现状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提出按河流生态治理的理念治理洹河,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穆棱河作为鸡西市的母亲河存在水土流失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文章以生态治理为理念,提出退耕还草,打造人工湿地,恢复鸟巢等措施与建议,为鸡西市建设生态旅游城市提出生态河道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千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阐述了治理水土流失应切实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广开资金投入渠道,加大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力度;落实责任制度,实行全程监督;重视科学研究,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态恢复学角度综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及后果,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生态恢复进行了初步论述,并指出当前水土流失生态恢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说明生态恢复理念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干旱地区种植沙棘对于治理生态环境起到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双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5):521-521,527
根据沙棘自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利用实地踏查,提出了大量种植沙棘可防治水土流失,对防止生态恶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冀北山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生态恢复治理的应用实践,分析了山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原因和特点,对水土流失生态恢复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原则,以及控制措施,生态恢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香山公园水土流失与生态恢复为例,通过实际调查与分析,综合评价了城市山地公园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危害,并探索了城市山地公园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易造成水土资源难以恢复性破坏,尤其是山地和坡耕地,水土流失引发耕地面积减少,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朝阳县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因此,治理水土流失,既是改变朝阳县自然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县域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是水利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文章从朝阳县水土流失状况出发,分析影响朝阳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探索强化朝阳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阐明小区尺度下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可为大尺度上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砂岩侵蚀劣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下典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对降雨要素、降雨雨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观测期间,裸露地表径流系数为0. 66,土壤侵蚀量为0. 07 t/hm2,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减流减沙效应均能达90%以上。地表裸露坡面产流产沙受降雨量、雨强影响显著,生态恢复模式降低了降雨要素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经济开发模式受降雨量影响显著。大雨强、短历时的降雨雨型是坡面产流产沙的主要雨型,对裸露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将近50%,生态或经济开发治理后该雨型对产流产沙的贡献明显提高,增幅以经济开发模式大于生态恢复模式。因此,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均是治理红砂岩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应将生态恢复和经济开发治理相结合,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不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同时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结合普定水库库区移民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及综合治理情况,明确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和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的水土保持方案和工程措施,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抑制土壤侵蚀,减轻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坏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确保治理效果和工程实施效益的长期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15.
京津周边地区风沙源治理工程所涉及的区域生态脆弱、系统的稳定性极低,其水土流失多以风蚀为主,治理措施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由重水蚀治理向重风蚀治理转变,改变投劳方式,强化机制、人工治理与天然恢复相结合,充分发挥自然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原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问题,提出典型那曲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方案,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使水土流失监测治理系统,实现对那曲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的实时动态监测,并且可以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进行跟踪,对水土流失措施做出及时调整,使得在不同时期的水土流失措施的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主要产沙区,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在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面临新的需求。为了给未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近70 a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研究表明: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暴雨集中及植被缺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尤其是水力侵蚀,在危害当地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的同时,导致大量泥沙下泄影响黄河防洪安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治理理念尚需更新、水土流失治理科技水平亟待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投入机制尚需改进、水土流失治理监管体系尚需完善;新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是,坚持“防治结合+工程治理”方略,重视植被恢复,加强封禁管护与禁牧休牧,创新机制、调动广大农牧民积极性,坚持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提高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且水土保持的时间长、恢复慢,因此水利部就全国展开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区域生态修复的条件、范围、治理措施都不同。河南省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等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针对此类问题,文章以河南省登封市为研究区域,对河南省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设置展开研究,并对修复的策略进行讨论,为生态修复机理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黄沙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规划,探讨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山区水库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措施体系设计分析对水库工程建设区内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为此,结合息烽县永靖镇两岔河水库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措施体系设计分析典型案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了解工程概况,研究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同时着重围绕大坝枢纽区、输水工程区等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展开水库工程生态恢复措施体系总体布局。可为类似山区水库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措施体系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