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一种处理钻孔附近2维多偏移距或叫变偏移距的VSP资料方法。这种方法能将地面连续的地震剖面和井下地震剖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它特别适用于可以快速·连续采集海上勘探环境。予处理主要包括从散播波场中分离出直达初至波并对波场作反褶积以提高其分辨率等内容。一般的VSP处理方法即可适应。我们的意图是:处理资料要以实际的地下模型以依据。该模型利用了所有已知的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精心制作而成。作为勘探设计和能确保充分阐明勘探目的区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2.
从五次详细的速度测量中得到了衰减值。在所有五口井中观测到的衰减有效量,最小衰减值是最大衰减值的十分之一,其变化范围小于0.1—0.9分贝/波长。就测量的分辨率范围来说,衰减与岩性之间的相关性是好的。其中一次测量完成于西得克萨斯,另外四次是在海湾地区完成的。在每次测量中,所记录的总深度的变化范围为31—208英尺。在关键地层带中,每隔10英尺或20英尺获取一张井下测量的记录。在全部五口井的测量中,井旁安置一个监视检波器来检测震源的一致性。在测量衰减值的过程中,要在每一个井下脉冲和一个特殊参考脉冲之间建立频谱比,然后从每一个频谱比中求出累积衰减(CA)值,并绘成做为检波器深度的函数的曲线图. 在测定每个深度间隔上的衰减值过程中,本方法要求进行多次测量。  相似文献   

3.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的质量控制有两个环节,一是野外VSP资料的采集,二是计算机处理。本文较系统地叙述了野外采集这个重要环节。首先,说明了对震源、近场子波检波器、下井仪器、地面采集仪器等设备的要求。为了避免井筒波的影响,可以采用加大震源偏移距离、检波器测点组合、汲取部分井筒的泥浆、设置地滚波障等方法。除此以外,还应做好观测系统的设计、保持准确的测点深度、保证检波器与井壁有良好的耦合状态、设置噪音记录道以及记录齐全资料处理中所必需的各种资料等等。  相似文献   

4.
过去四、五年内,已在大量的井中和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地区进行了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这种测量有助于地震资料的处理和改进地质解释。垂直地震剖面法的特点是:它可以在所记录的波形中将上行波和下行波分离,从而为详细研究地层的声波响应提供了一种手段。特别是通过对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的反褶积,便可清楚地了解并附近的多次反射的机理以及可能掩盖一次反射波的方式。同时,垂直地震剖面资料能提供比常规地震资料更高的分辨率来观察地层的一次反射响应,更精确地与地层岩性对比,以及精确地估计所要确定的反射系数序列。如果将地震道转换成声阻抗测井曲线,则能更好地划分沉积层序,这对在钻头到达之前预测岩性变化具有特殊的意义。此外,垂直地震剖面测量资料还可以评价常规地震资料,确定本区所需的反褶积和信号带宽等方面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记录常规垂直地震剖面数据时,都要等深度间隔地移动检波器。由于地层速度的变化,所得到的是不固定时间增量的垂直地震剖面。如果事先知道了层速度,则根据这些层速度值在不同深度点上移动检波器,便可以得到固定时间增量的垂直地震剖面资料。对于水平层次来说,固定时间增量的垂直地震剖面上的全部上行波有一个共同的斜坡,全部下行波也有一个共同的斜坡。在空间上经过重新采样,可以把正常的固定深度增量的垂直地震剖面变成固定时间增量的垂直地震剖面。这种方法与反射地震学中深度-时间转换法相类似。另外,向上延拓上行波和下行波,就可以模拟出地表与最浅处的检波器之间没有记录到的资料。由深度增量向时间增量转换,要利用上行波和下行波的某些特征。分析到达检波器的直达波和垂直地震剖面的几何图形,能够得到振幅校正中的一些参数。波的延拓与内插,主要依赖于下列事实,即到达地表的初次反射能够产生下行波。这意味着,只要知道其一,便可知其二。由于下行波是上行波的一种延拓,那么将下行波的极性反转并进行振幅校正,再加上时间对称性,便可得到上至地表的上行波。内插和波的向下延拓也基于同一道理。全部原始道都是包括在固定时间增量的垂直地震剖面资料中的。固定时间增量剖面的优点包括:延伸了空间边界,降低了边界效应,消除了空间假频,简化了分离上行波和下行波的过程,以及深入地解释了初次波和多次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垂直地震剖面法,在确定和预测地震反射层深度、检测多次波、代替地震速度测井、HCI信息的应用、改善地面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等方面已在松辽盆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预测,随着研究工作水平的提高,垂直地震剖面法将会在今后的石油勘探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三分量垂直地震剖面(VSP)目前所用的检波器,对于水平要素的井下定位来说还没有形成体系。为了对这些检波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必须严格地标定水平分量的方位。利用直达纵波水平投影线性极化这一假设,就能建立起一个一致的水平坐标系统。有许多方法可用来分析并确定线性极化信号平面投影的方位,诸如矢端曲线图、振幅分析和极化分析法。当振幅分析和极化分析的直方图技术应用于线性极化直达波时,已被证实它是自动定位的一种有效方法。直方图法可以将二维直角坐标(水平分量X、Y)转换为极坐标R、θ(均为时间函数)。假如噪音是随机极化同时信噪比大于1,这时包含着孤立的、线性极化角度为θ'的同相轴在内的θ(t)直方图,将在θ'处出现峰值。由于在水平分量X、Y较小的情况下θ(t)对噪音很敏感,用振幅R(t)或R2(t)对直方图进行加权证明是有效的。从经验上来说,对于直方图的自动检测能给出最好结果的方法(对数据窗的大小、直方图仓(bin)的宽度以及噪音都很不敏感)是利用R2进行加权的。地面冲击震源既产生直达纵波又可产生直达横波。利用与钻井相距350英尺的气爆震源(Dinoseis)所做的垂直地震剖面,是从井深1655英尺处至地表每隔20英尺用电驱动的、紧贴井壁的三分量检波器进行记录,所得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资料都是优质的。浅的垂直地震剖面的一个实例可用来证实在水平面(H_p)内折射P波能有效地定位,这大大有助于诸横波的相关。继之通过对H_p和垂直分量的取向,最终可作出直达P波矢量(P_d)。与P_d正交的矢量包含了较为纯净的横波,而这种信噪比较高的横波分量更适于进行横波层速度分析。在定向以后,由较强的P波转换而形成的下行S波可以出现在350英尺的深度附近。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剖面法”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1990年12月8日在江苏邵伯通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会议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组成验收委员会和两个课题鉴定委员会。会议期间,项目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课题成果,通过讨论和答辨,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取得的成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有通过消化和改造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如可控震源变频扫描的应用、80年代国外先进处理技术和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上,垂直地震剖面(VSP)可以提供许多与地下有关的信息(层速度,反射系数,吸收,多次反射波,倾角,地面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的反褶积算子的决定,波转换的范围,当在同一口井中记录 P 波和 S 波的 VSP 时,P 波同相轴和 S 波同相轴的相互关系,泊松比等)。实际上获得这些结果不仅仅要根据信噪比,还要根据一些数据采集的参数和处理程序及其应用。数据采集中最重要的参数是测站间的距离和带宽,因为在应用频率一波数滤波器时,这些参数对处理阶段的假频现象起支配作用。如果我们想研究振幅和检验每一道的时间原点,记录近场的特征波形是很重要的。要想在所有道上很好地确定上行波,那么在记录时就必须大大地对管道波进行衰减;为了减少管道波的振幅,检验井中的泥浆层和震源位置对于记  相似文献   

11.
陈生昌  王芳 《石油物探》1993,32(4):51-57
本文以褶积型线性反演问题的傅氏变换形式为基础,把傅氏变换矩阵的性质与求解反演问题的广义逆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原理简明,算法简便的求解褶积型线性反演问题的反演方法-伪广义逆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位场的向下延拓问题(一种典型的不适定“褶积型”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零偏移距VSP射线追踪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VSP射线追踪模型对于VSP的理论研究、资料解释和野外施工设计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这里讨论了任意倾角的平界面情况下,零偏移距VSP射线追踪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数学原理,实现方法和利用此方法算出的几个模型实例.零偏移距平界面模型是最简单的模型,它可以迅速地、粗略地给出VSP测量可能得出的总体结果.此方法稍加修改也可用于非零偏移距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VSP模型正演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以硫酸铝溶液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合成氧化铝的前躯物拟薄水铝石。在pH为8.5~9和pH为5~6两种酸碱环境下,分别引入硫酸根离子、氯离子、草酸根离子以及硼酸根离子制备出不同拟薄水铝石样品,并借助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探讨了不同阴离子对拟薄水铝石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在拟薄水铝石各晶面上的吸附具有各向异性,被阴离子优先吸附的晶面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阴离子在拟薄水铝石表面的吸附受溶液pH的决定性影响:pH为5~6,即弱酸环境时,阴离子在晶面进行强选择性吸附,并依据选择性吸附的晶面的不同最终形成不同形貌的拟薄水铝石;反之,pH为8.5~9,即弱碱环境时,阴离子在晶面的吸附作用较弱,阴离子对晶面的导向生长作用对晶粒形貌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一个盐丘侧翼模型的VSP数据成像进行了理论试算和分析,试算的结果表明了VSP数据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的可行性,展示了该方法的效果和潜力。  相似文献   

16.
垂直地震剖面的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模拟与偏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金明 《石油物探》1990,29(2):40-48
  相似文献   

17.
VSP�ڸ߷ֱ��ʴ����е�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VSP与地面地震相比,具有反射振幅强、信噪比高、初至波清晰可辨的特点,并且VSP和地面地震记录的都是地震反射波双程反射时间,故可利用VSP的子波和频谱特性来改善地面地震的分辨率。地面地震与井眼地震(VSP)常有不同的频率、相位、时间偏差及子波,为了确保地面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必须用VSP来刻度地面地震。将井眼地震参考道与过井地面地震道进行自相关,并分析其子波和频谱特征,设计一个匹配滤波器,并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加以测试,然后通过频率滤波、相位旋转、时间移位和平滑处理,使VSP与地面地震的频谱特征达到最佳匹配,最后用该滤波器对过井地震剖面进行滤波处理,即可提高剖面的分辨率。同样对井外的剖面也进行滤波处理,其分辨率也得到了提高。经理论分析和实际处理的剖面可知,运用VSP提高地面地震分辨率是可信的,这为构造精细解释、储层研究和横向预测以及构造解释提供了精确的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传播介质的品质因数与地震波频率无关”这一理论的适应性,回顾了水平层状介质中任意两层面上的上行波和下行波之间的传输关系,给出了计算品质因素Q与频率无关的层状介质中的合成垂直地震剖面(SVSP)的算法.同时对介质中地震波的衰减、几何扩散、频散也作了适当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