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石油树脂中性施胶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小瑞  张娟 《造纸化学品》2002,14(1):24-26,43
可通过石油树脂的化学及物理改性制备中性施胶剂,马来酸酐与碳五和碳九石油树脂的Diels-Alder反应在200℃左右,加入阳离子分散剂使制得的石油树脂中性施胶剂呈阳离子性,以与其纸纤维结合。实验使用石蜡和复合乳化剂对胶料进行乳化和稳定,同时采用离子型高分子分散剂对石油树脂胶料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张景彬 《皮革化工》2006,23(4):6-7,36
采用剂在油中法制得复配型加脂剂;探讨了合理的工艺条件:乳化温度为75~85℃,乳化时间为35min。乳化水量为36~38%,1631最佳用量为2%,乳化剂的最佳用量为8.0%;所得加脂剂稳定性、分散性、流动性都好.且其中含有硅油,可赋予皮革较好的柔软性。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分散石油树脂施胶剂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改性的石油树脂和松香为原料,采用常压逆转法制备了阳离子分散石油树脂胶.探讨了物料配比、乳化剂、乳化温度、转相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产品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生产工艺,并对所得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转变法和复合乳化体系对氧化聚乙烯蜡进行乳化,制备了稳定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乳化温度以及剪切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实验优化的乳化条件是:SME15用量为氧化聚乙烯蜡质量的10%,复合的乳化剂体系为m(SME)∶m(1631)=1∶3,总用量为氧化聚乙烯蜡质量的10%;或复合乳化体系为m(SME)∶m(K-12)=1∶3,总用量为氧化聚乙烯蜡质量的10%,乳化温度为90~95℃,在500~800r/min的转速下连续剪切分散40~60min.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转变法和复合乳化体系对氧化聚乙烯蜡进行乳化,制备了稳定的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乳化温度以及剪切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实验优化的乳化条件是:SME15用量为氧化聚乙烯蜡质量的10%,复合的乳化剂体系为m(SME)∶m(1631)=1∶3,总用量为氧化聚乙烯蜡质量的10%;或复合乳化体系为m(SME)∶m(K-12)=1∶3,总用量为氧化聚乙烯蜡质量的10%,乳化温度为90-95℃,在500-800 r/min的转速下连续剪切分散40-60 min。  相似文献   

6.
采用马来酸酐替代部分己二酸合成高固含量的不饱和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树脂,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初步研究不饱和PAE树脂的结构,并探讨马来酸酐的用量、添加方式、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不饱和PAE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n(马来酸酐和己二酸)∶n(二乙烯三胺)=1∶1.05,马来酸酐用量为二元酸的20%,对甲基苯磺酸用量为反应单体总量的0.7%,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5h的条件下,得到黏度适宜的预聚体聚酰胺多胺(PPC);在n(环氧氯丙烷)∶n(二乙烯三胺)=1.5∶1,PPC与前期水的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的条件下,合成的不饱和PAE树脂稳定性增强.用合成的不饱和PAE树脂作为湿强剂对纸张进行增强,在不饱和PAE树脂用量为1.5%时,纸张湿强度为24.4%.  相似文献   

7.
以谷朊粉为原料,采用先湿热,后琥珀酸酐进行酰化改性。实验结果表明:谷朊粉质量分数为7.5%,湿热处理时的时间为20 m in,pH值为5,温度为90℃;琥珀酸酐酰化时的pH值为8.5,温度为40℃,琥珀酸酐用量为谷朊粉用量的10%。湿热-琥珀酸酐处理显著提高了谷朊粉的乳化性。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蔗糖聚酯的乳化工艺,提高其乳液的稳定性,采用转相乳化法,研究了复合乳化剂HLB值、用量、油水比例、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及搅拌速度对蔗糖聚酯乳化效果的影响,并对蔗糖聚酯乳液的稳定性和应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HLB值为9.8,用量为9%,乳化水油比例为2,乳化时间85 min,乳化温度30 ℃,剪切速率2000 r/min;该蔗糖聚酯乳液具有高稳定性和良好分散性,粒径分布均匀,长期放置不分层,且该蔗糖聚酯乳液能够有效降低织物表面摩擦因数,赋予织物良好的柔软效果,对织物色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乳化剂对原位聚合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成囊性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共聚物树脂作为乳化剂,研究了其对形成蜜胺甲醛树脂微胶囊的乳化和成囊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和pH值对微胶囊制备的成囊性和ζ电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微胶囊制备的成功以及胶囊粒子的平均粒度和粒径分布。乳化形成双电层结构。乳化剂的作用主要是乳化稳定和电荷效应,使壁材在芯材液滴表面进行有效的缩聚反应井抑制其在水相中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低热量红花油蔗糖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红花油甲酯为原料代替单一脂肪酸进行合成低热量红花油蔗糖酯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和乳化剂用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C用量为3%(W%),乳化剂A用量为8%(W%),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5~4.5h时,红花油甲酯转化率可达:87.70%,其产品中油溶性蔗糖多酯含量可达61.25%(W%);产品的表面张力为30.6mN/m,去污力为84.7%,脱脂力为34%,稳泡能力为8.0/6.0mm/mm(5min后),HLB值为12.5。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树脂型AKD乳液乳化工艺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实验室自制季铵型阳离子聚合物复配作乳化剂乳化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加入一定量的聚合氯化铝用作电荷增强,研究了乳化工艺、乳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速度以及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阳离子树脂型AKD乳液性能的影响。选择了合适的乳化工艺,并确定了最优乳化时间为8min,乳化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20000r/min,乳化剂用量占AKD用量的3/5。实验结果表明,自制乳化剂对AKD施胶起到施胶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纸张的下机施胶度,缩短了AKD的施胶熟化时间,提高了施胶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磺基琥珀酰胺二钠盐的合成方法并检测其性能.合成了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基琥珀酰胺二钠盐.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烷基胺与酸酐摩尔比1:1.15,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20℃.磺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亚硫酸钠与顺酐的摩尔比为1.05:1;亚硫酸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5.62;磺化反应时间8h;磺化温度80℃。研究结果表明,磺基琥珀酰胺二钠盐在织物上有很强的润湿力及乳化力.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采用苯乙酮为溶剂将蒽醌溶解,然后对蒽醌进行乳化,制备出稳定的O/W型乳液。分别研究了溶剂种类、溶剂用量、乳化剂复配、乳化剂用量、助乳化剂、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及转相温度等各种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找出最佳乳化工艺条件。蒽醌乳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晶体蒽醌分散性、渗透性差的缺点。其高细度、高分散性的悬浮粒子增大了助剂与蒸煮原料的接触面积,使蒸煮更加均匀,同时增强了蒸煮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梳状PVA共聚物乳液表面施胶剂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改性PVA为分散剂,丙烯酸(AA)、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利用无皂核壳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种弱阴离子乳液表面施胶剂。讨论了反应条件的变化对乳液稳定性及施胶应用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合成条件:采用种子聚合法,m(AA):m(St):m(BA)=4:15:6,引发剂=3%,反应温度70~80℃,反应时间6h。DSC测量出玻璃化温度为40.02℃。聚合物乳液在纸上施胶后纸张的施胶度相对原纸可以提高3倍,平滑度、耐破度、抗张力相对于SAE施胶剂分别提高24%、21%、10%。  相似文献   

15.
邹建  刘亚伟 《食品科学》2011,32(14):337-340
研究酯化-酶解淀粉的乳化性、作为乳化剂的应用体系范围及对雪糕品质的影响。通过对制备的酯化-酶解淀粉的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该复合改性淀粉的乳化性能与原淀粉相比有较大的提高;通过HLB值的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取代度的酯化-酶解淀粉的HLB值均大于10,可以作为乳化剂应用到水包油的乳化体系中。通过比较酯化-酶解淀粉和其他商业乳化剂产品在雪糕中的乳化效果,结果显示酯化-酶解淀粉作为乳化剂制备的雪糕膨胀率最高可以达到144%,感官评分可以达到20分,是一种较理想的雪糕乳化剂。  相似文献   

16.
以C22醇和P205为原料合成一种C22醇烷基磷酸酯乳化剂,设计正交实验考察了C22醇与P205的投料摩尔比、酯化温度、酯化时间对产物中双烷基磷酸酯(DAP)、单烷基磷酸酯(MAP)和残余磷酸(PA)组成的影响,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合成条件为:C22醇与P205的损擀尔比为5:l,酯化温度85℃,酯化时间为6h。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得到的产物中DAP的含量高于MAP的含量,PA的含量为O.66%。测试不同PH值下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ESI)和乳化活性指数(EAI),结果表明在pH=6~7之间乳化效果最佳;以辛癸酸甘油酯(GTcc)和橄榄油为油脂验证产物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所得产物的乳化能力强,并且所得的乳化体系稳定。利用红外光谱和孔P-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205与C22醇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C22醇烷基磷酸酯;31-P-NMR结果表明C22醇烷基磷酸酯产物中包含DAP和MAP。  相似文献   

17.
氧化改性聚乙烯蜡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密度氧化改性聚乙烯蜡Hi-Wax 4051 E为原料,采用直接高温高压密闭乳化法制备氧化改性聚乙烯蜡微乳液。探讨了乳化剂配比和总用量、乳化时间及乳化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优化的乳化工艺为:乳化剂总用量30%(相对氧化聚乙烯蜡质量,其中异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B的质量比为1∶1),快速升温到130℃,以一定的速度恒温搅拌乳化30min。制备的微乳液与聚氨酯并用,可提高针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单独使用,可提升针织物的顶破强力。  相似文献   

18.
选用复合醇为芯材,以密胺树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微胶囊相变材料。探讨了分散剂浓度、芯壳比、乳化剂用量、剪切时间和固化搅拌速率对复合醇微胶囊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制备混合醇相变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分散剂SMA 10%,芯壳比4:1,乳化剂OP-10 7%、乳化剪切时间7 min;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制备的微胶囊形状规则完整,平均粒径为4.648μm,方差0.521,分布较为均匀;DSC测试显示,该样品的相变温度为35.9℃,调温区间为35.9~39.5℃,相变焓为128.2 J/g,是优良的纺织用储能调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