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6例ICC患者做研究对象,分别使用MRI与螺旋CT对本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方法对ICC诊断准确性。结果:经数据分析,与螺旋CT检查比较,使用MRI检查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ICC患者使用MRI早期病灶诊断准确率比螺旋CT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患者共有65例,时间段为2016.1.12-2017.1.12,分别给予螺旋CT、MRI进行诊断,将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诊断准确率为螺旋CT与MRI分别为66.15%与92.31%,P0.05;图像质量1级占比为螺旋CT为81.54%,MRI为41.54%,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给予MRI诊断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64排螺旋CT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较其清晰的成像,实际诊断时可将两者结合,便于提高诊断效果,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后行增强CT或MRI影像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的77例患者纳入研究,77例HCC患者共88例病灶,对介入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增强CT与增强MRI扫描诊断对疾病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77例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与肝胆管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33例与肝胆管细胞癌患者7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分别对两组患者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与B超扫描,回顾分析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肝细胞癌与肝胆管细胞癌的准确率均高于B超诊断,较病理手术结果更为接近,且肝细胞癌与肝胆管细胞癌CT诊断之间存在特异性差异,通过CT鉴别诊断可加以区分,临床意义重大。结论:对于肝细胞癌与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与延迟扫描可对其作出有效的鉴别,优于B超诊断,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观察肿瘤位置、数目、胆管及邻近肝包膜情况、增强后肿瘤各期强化方式、强化程度,以及肿瘤与邻近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关系、有无侵犯门静脉等影像学征象。结果:31例中,13例单发,18例多发。病灶位于肝右叶15例,肝左叶23例。平扫病灶呈不均匀等、低密度,实性部分CT值31-45 HU。形态上肿瘤呈不规则分叶状23例,圆形或类圆形8例。边界欠清晰,内可及更低密度区,位于病灶中央或病灶边缘。肝包膜局限凹陷回缩7例,肝内胆管扩张11例,伴胆管内结石5例。增强后动脉期边缘强化,延迟后中央逐渐强化是常见的强化方式。5例有淋巴结转移,2例合并门静脉内瘤栓,4例可见少量腹水。结论: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对其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颅窝肿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统计本院在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进行手术的后颅窝肿瘤患者共24例,其中运用CT检查后颅窝肿瘤的人数占据17例,MRI检查后颅窝肿瘤的占据18例,做增强扫描人数CT检查占6例,MRI检查占11例。结果:CT和MRI在检查后颅窝肿瘤疾病时,具有良好的检查效果。CT检查中较容易识别肿瘤的钙化情况,因此鉴别诊断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而MRI诊断,可以三维方式呈现检测的数据,有利于准确查找病原,观察患者病原周边机体变化情况。结论:后颅窝肿瘤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CT/MRI对乳腺癌的诊断结果以及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对比,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乳腺癌患者前后进行CT诊断和MRI诊断,将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和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正确率。结果:与手术后切除的乳腺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MRI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CT的诊断准确性,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CT检查,将CT与MRI进行结合使用,能够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能够为乳腺癌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充足的依据,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囊性类病变的CT诊治和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抗炎治疗或手术病理证实,对所有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前CT诊断准确率89.1%,卵巢囊肿14例,卵巢囊腺瘤8例,巧克力囊肿8例,囊性畸胎瘤4例,卵泡膜细胞瘤3例,卵巢癌4例。结论:CT检查在卵巢囊性类病变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行CT与MRI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病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行MRI检查92例、CT检查141例,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83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效果。结果:MRI、CT影像学检查手段在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硬化的检查上,MRI和CT检查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在颅内肿瘤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曾在我院放射科检查后经外院穿刺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为颅内肿瘤的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MRI与CT成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与CT诊断准确性及肿瘤定位方面的差异。结果:经病理检查诊断出恶性肿瘤29例,良性肿瘤31例,观MRI检查方法的灵敏度要高于CT诊断,假阴性率低于CT诊断法,结果差异相比P0.05;MRI检查中良性肿瘤表现为T1WI的等信号、低信号或高信号影像,而T2WI呈现高信号或等信号影像,在进行增强扫描后均呈现强化特征。在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情况下,实施增强扫描后存在有花环状、斑片状、不规则结节样的强化影像则为恶性肿瘤影像;在CT检查中良性肿瘤的形态主要为圆形或类圆形,一般边界清楚,如成像结果显示存在高密度的块状或混杂密度块状影像,瘤体呈现低密度改变,实质块影像或伴随散在的钙化灶影像,边界不清晰,则诊断为恶性肿瘤。结论:MRI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更低的误诊率,在颅内肿瘤临床诊断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1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及MRI的影像资料,其中CT检查8例,MRI检查6例,同时行CT及MRI4例。结果:8例肿瘤呈类圆形,边缘光整,2例肿瘤边缘呈分叶。肿瘤表现为囊实性结构5例,囊性结构为主3例,实性结构2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呈轻度至中度强化,囊性部分各期均无强化。肿瘤MRI信号不均匀,实性部分T1WI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较好地做出术前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并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应用螺旋CT、能谱CT和MRI影像学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本院原发性肝癌病人84例,按照随机排列方法,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各28例,甲组实施螺旋CT影像学检查、乙组实施能谱CT影像学影像学检查、丙组给予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三组病人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相关影像学检查后丙组病人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MRI影像学检查原发性肝癌病人诊断价值较高,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方法:笔者选取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0例患有脊柱结核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均进行CT和MRI诊断,所进行诊断的内容主要包括骨质椎间盘损伤、韧带扩散、钙化、椎旁出现肿块、硬膜囊肿和脊膜强化等六类具体现象。结果:40例患者在经过CT与MRI诊断之后,发现CT与MRI两种方法对于骨质椎间盘损伤以及椎旁出现肿块都能够进行有效的诊断,两种方法对这两者症状进行诊断的结果没有多大区别。而对于钙化现象,CT方法则具有很大的优势,相比较MRI方法而言。而对于另外三种症状,即脊膜强化、韧带扩散和硬膜囊肿,MRI则具有很大的诊断优势,相比较CT而言,MRI能够更加容易诊断出这三种症状。结论:CT和MRI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劣势之分,在进行脊柱结核患者的诊断时不能单纯只使用其中一种方法,而是应该搭配使用,进而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更好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混合性肝癌应用多层螺旋CT和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混合型肝癌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理切片得到确定,所有患者都进行两次扫描,分别是CT和MRI,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标准。结果:应用MRI检查诊断混合型肝癌,准确率为86%,与手术病理诊断差异不大,但是与CT之间的诊断率(70%)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性肝癌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效果,不如MRI诊断效果,但是由于MRI操作成本较高,推广力度有限,而CT相对比较普遍,为了更好地诊断应该从实际出发,注重多种诊断方式相结合,便于正确把握患者病症,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方法:将80例病理试验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MRI诊断,对照组应用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鼻咽部位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和颅底部位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鼻咽部位的影像学诊断检出率为75.00%,颅底部位的影像学诊断检出率为60.00%,均高于对照组的45.00%和30.00%,且差异较大,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应用MRI诊断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提高鼻咽部位和颅底部位的影像学诊断检出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掌握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的特征性改变,重点在发现早期较可靠的征象。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7月临床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23例(31个髋关节)患者的CT及MRI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双侧发病8例,年龄33岁-73岁,男性14例,女性9例。结果:7例为早期(I-II期)股骨头形态无改变,其中CT检查5例股骨头持重部分骨小梁结构稀疏、增粗,星芒状结构扭曲变形、消失,小斑片状硬化及星芒状骨小梁呈大网眼状改变,2例股骨头无明确的异常征象;MRI检查7例股骨头的前上部可见线样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像,关节腔内少量积液。16例为III-IV期,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变形、变扁,关节面骨质断裂、凹陷,股骨头内骨质碎裂、囊变,关节软骨破坏,髋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变窄。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病变,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早期病理改变为缺血并骨细胞及骨髓细胞的死亡,后期为修复阶段,为大量的再生血管、骨再生。常规X线检查敏感性差,CT可发现骨质内矿物质变化及骨小梁细小断裂,但对显示早期骨髓细胞的坏死不如MRI敏感,正常成人骨髓主要为脂肪细胞,缺血坏死早期MRI可清楚反映骨髓成分的水肿、坏死、炎性反应、坏死后修复等不同的病理过程以及病变的范围等,故MRI检查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佳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MRI影像特点,评价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脊柱结核患者48例,分别进行X线、CT、MRI诊断,对比相关指标。结果:MRI、CT、X线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67.42%、56.82%,X线、CT、MRI评估单个椎体结核病灶均破坏范围分别为(35±12)%、(69±14)%、(80±11)%,正常椎体CT值(253±16)、骨桥(552±100)、硬化骨(522±1)、亚正常骨(312±21)、死骨(46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脊柱结核病变效用较好,但考虑到MRI价格昂贵、检查繁琐以及可能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应结合CT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急性脑梗塞患者诊断当中采用MRI与CT影像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采用MRI检查诊断的60例患者当中,将其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其中将采用MRI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CT诊断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对比组,将两组患者检出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总检出率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总检出率为98.3%;其中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61.7%,组间差异显著(P0.05),以此证明观察组患者诊断效果更为优异。结论 :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当中采用MRI检查,为有效检查方法,检出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19.
梁爱红 《影像技术》2014,26(4):36-37
目的:分析临床鼻咽癌患者诊断中CT与MRI技术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鼻咽癌患者均行CT和MRI诊断,并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鼻咽部位的CT和MRI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38.9%和72.2%,MRI诊断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部位的CT和MRI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55.6%,MRI诊断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诊断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MRI诊断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CT影像对甲状腺癌诊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与对象: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经病理诊断甲状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甲状腺癌准确率较高,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有着不同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甲状腺癌的类型及良恶性的判断。结论:CT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准确率较高,清晰判断甲状腺癌的类型及良恶性,能够作为甲状腺癌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临床医生的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