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及X线在股骨头坏死分期中的诊断准确性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X线检查,行CT检查的为CT组,行X线检查的为X线组。比较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及0期、I期、II期、III期、IV期分期诊断检出率。结果:CT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82.6%)显著高于X线组(6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P0.05);且CT组患者在0期、I期、II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高于X线组(均P0.05),而在III期、IV期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对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较X线高,且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较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检查技术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对其使用X线平片、CT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并将其检测结果与同期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64例患者经X线检测结果为4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CT扫描检测结果为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为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并且有21例患者属于早期病变。经过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测技术的检查结果最好,X线平片最差。三种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测能够有效的多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检查,并且能够发现其早期病变状况。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2例患有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行髋关节CT及MRI扫描,共118髋,其中早期98髋,中晚期有20髋。结果:CT与MRI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都较高,分别为94.1%和96.6%,但对于早期敏感性对比,MRI的敏感度高达1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与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率都很高,但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检查中,MR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CT,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掌握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的特征性改变,重点在发现早期较可靠的征象。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7月临床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23例(31个髋关节)患者的CT及MRI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双侧发病8例,年龄33岁-73岁,男性14例,女性9例。结果:7例为早期(I-II期)股骨头形态无改变,其中CT检查5例股骨头持重部分骨小梁结构稀疏、增粗,星芒状结构扭曲变形、消失,小斑片状硬化及星芒状骨小梁呈大网眼状改变,2例股骨头无明确的异常征象;MRI检查7例股骨头的前上部可见线样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像,关节腔内少量积液。16例为III-IV期,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变形、变扁,关节面骨质断裂、凹陷,股骨头内骨质碎裂、囊变,关节软骨破坏,髋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变窄。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病变,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早期病理改变为缺血并骨细胞及骨髓细胞的死亡,后期为修复阶段,为大量的再生血管、骨再生。常规X线检查敏感性差,CT可发现骨质内矿物质变化及骨小梁细小断裂,但对显示早期骨髓细胞的坏死不如MRI敏感,正常成人骨髓主要为脂肪细胞,缺血坏死早期MRI可清楚反映骨髓成分的水肿、坏死、炎性反应、坏死后修复等不同的病理过程以及病变的范围等,故MRI检查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最佳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CT与X线在矽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100例经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矽肺患者的X线与CT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它们在矽肺诊断过程中的检出率。结果:CT检查的总确诊例数为32(32.0%)例,X线的总确诊例数为32(32.0%)例,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矽肺I期、II期、II期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矽肺的诊断中更具有优势,矽肺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但为了早期诊断矽肺和确定其进展,为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在X线的基础上结合CT检查更有利于矽肺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早期AS患者共100例,根据检查方式分成X线组41例、CT组30例及MRI组29例,对三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MRI组检出率明显较X线组和CT组高,MRI在骶髂关节各方面的诊断结果均优于X线组和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CT、X线均可应用于诊断早期AS,但MRI较CT、X线检出率更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情况、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就诊较晚,表现为患肢疼痛、不适,踱行,肢体短缩,肌肉萎缩;X线、CT表现为股骨头骨骺致密、硬化不整,股骨头变形、发育不良,股骨颈短缩、发育细小,髋臼顶部骨质吸收、囊变、不规则硬化;MRI表现为股骨头及关节异常信号。结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典型,诊断容易,致残率高,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应用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技术对患有肩锁关节脱位疾病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经手术治疗后确诊为肩锁关节脱位疾病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平均每组60例。甲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X线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乙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CT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丙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MRI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对比三组诊断技术检测结果与手术确诊结果的符合率、病情漏诊率、病情误诊率。结果:丙组研究对象诊断结果与手术确诊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甲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符合率与甲组基本相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研究对象病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明显低于甲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组漏诊率和误诊率与甲组基本相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肩锁关节脱位疾病影像诊断方面,MRI与CT和X线两种技术比较更具优势,但误诊和漏诊仍然不能避免,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建议多种影像检查技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X线片、CT以及MRI影像学特征及其在指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本院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片、CT以及MRI检查,观察准确率以及分析三种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结果:MRI、X线片、CT的确诊率分别是92.00%、74.00%、66.00%,三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比较MR和钼靶X线检查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乳腺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先对患者实施MRI和钼靶X线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资料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合病理诊断结果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的临床确诊率为95.98%,钼靶X线检查的确诊率为87.68%,两组的确诊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的确诊率为99.04%,联合方法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钼靶X线的确诊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影像资料显示,MRI对乳腺癌诊断的各项指标都比较好的评价效果。结论 :MR和钼靶X线的临床确诊率都比较高,MR能比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乳腺癌的病灶特征,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56例幼儿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CT应用于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56例感染支原体的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结果:在56例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胸部X线检查确诊30例,胸部X线检查幼儿支原体肺炎确诊率为53.57%;胸部CT检查确诊54例,确诊率为96.42%,两者相比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胸部X线高,其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胸部X线高,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变多累及右侧,多为散在斑片状阴影,其次为大片实性变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交感神经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9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脊髓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移位—变形;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神经根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神经根受压—移位;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钩突肥大、横突孔变小—分隔;5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食管型颈椎;2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混合型颈椎。结论:CT、MRI检查对行X线平片诊断较难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行CT与MRI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病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行MRI检查92例、CT检查141例,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83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效果。结果:MRI、CT影像学检查手段在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硬化的检查上,MRI和CT检查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讨论乳腺癌诊断中应用MRI、CT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乳腺疾病患者20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先后进行MRI、CT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式对乳腺癌的诊断率。结果:MRI、CT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诊断率依次为93.00%、80.50%和77.50%,MRI诊断率明显高于CT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诊断乳腺癌,但MRI检查费用较高,可优先使用CT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比CT、MRI联合检测对诊断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胰腺囊性病变的患者82例,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组进行诊断,观察组给予MRI和CT联合诊断,对照组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胰腺囊性病变的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2.68%)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100%)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经MRI和CT检查后的阳性预测值为90.24%,病理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为100%,两组比较存在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胰腺囊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CT、MRI联合检测效果较好,与病理学检查准确率差距不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在诊断肠梗阻中超声诊断、螺旋CT诊断、腹部X线诊断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参与诊治的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术前所有患者均实行超声诊断、螺旋CT诊断、腹部X线诊断,比较分析超声诊断、螺旋CT诊断、腹部X线诊断的符合率。结果:数据显示,在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肠梗阻、梗阻原因中,螺旋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统计学具有显著组间数据参比意义(P0.05)。在诊断肠梗阻原因中,螺旋CT诊断符合率82.00%高于超声诊断符合率62.00%,统计学具有显著组间数据参比意义(P0.05),但在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梗阻中超声与螺旋CT之间,统计学不具有数据分析参比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肠梗阻中超声是有效的一种诊断方式,也是实时监测的最佳措施,与螺旋CT结合诊断检查,可为医师确定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春 《影像技术》2016,(4):13-14
目的:比较研究鼻窦病变的放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鼻窦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且在术前接受过X线摄片、CT等放射影像学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特征,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分别将X线摄片结果、CT扫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其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0%(37/50)和86.0%(43/50),多层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放射影像学手段诊断鼻窦病变可以为医生提供丰富的病灶信息,为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MRI及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MRI及CT检查,观察MRI及CT对不同情况的检测结果。结果:CT对发病时间为24h内的患者检测阳性率16.7%显著低于MRI的9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T对病灶的检测个数少于MRI,对小病灶、基底节的检测率均显著低于MRI,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CT均是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有效的检测方式,但MRI在早期及病灶检测方面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6排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检查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CT组给予16排CT检查,X线组给予腹部X线平片检查。结果:CT组准确率为91.17%,优于X线组的79.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检测梗阻原因、梗阻部位、绞窄准确率分别为82.35%、91.17%、80.0%,明显优于X线组的67.64%、73.5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16排CT检测诊断肠梗阻患者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结节性肝硬化CT与MRI成像临床诊断应用效能差异。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结节性肝硬化患者62例,均分别行CT与MRI检查,比较不同影像手段诊断结节性肝硬化的应用效能。结果:CT与MRI显示再生结节与异形增生结节的能力存在差异,且两种检测方法在显示肝表面、肝实质和门静脉等影像表现上存在区别,MRI诊断肝硬化结节的相关功效指标优于CT,但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衡量肝硬化结节的重要检查方法是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肝硬化结节性病变结节类型可经MRI的多系列多参数成像特点加以显示,且CT与MRI在肝硬化结节病情诊断中无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