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部CT、腹部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病例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入我院诊疗,并在后期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前每位病人均行使腹部CT、腹部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观察不同检查法阳性检出率。结果: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阳性率高于腹部B超(X2=24.448,P=0.000);腹部CT检出阳性率亦较腹部B超阳性检出率更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CT、腹部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三种方式检查肝外胆管结石,其中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阳性率最高,B超检出率最低,但价格实惠,可作为肝外胆管结石初步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腹部MDCT与MRCP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到2016年12月为研究时段,选取150例我院收治的肝外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抛硬币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采用腹部螺旋CT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MRCP成像进行检查。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检出率情况。结果: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观察组患者结石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对于肝外胆结石MRCP检出率优于腹部螺旋CT,在临床检测中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6例ICC患者做研究对象,分别使用MRI与螺旋CT对本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不同方法对ICC诊断准确性。结果:经数据分析,与螺旋CT检查比较,使用MRI检查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ICC患者使用MRI早期病灶诊断准确率比螺旋CT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急性脑梗塞患者诊断当中采用MRI与CT影像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采用MRI检查诊断的60例患者当中,将其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其中将采用MRI检查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CT诊断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对比组,将两组患者检出率作为对比依据。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总检出率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总检出率为98.3%;其中对照组患者检出率为61.7%,组间差异显著(P0.05),以此证明观察组患者诊断效果更为优异。结论 :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当中采用MRI检查,为有效检查方法,检出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5.
梁爱红 《影像技术》2014,26(4):36-37
目的:分析临床鼻咽癌患者诊断中CT与MRI技术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鼻咽癌患者均行CT和MRI诊断,并观察两种方法诊断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鼻咽部位的CT和MRI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38.9%和72.2%,MRI诊断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部位的CT和MRI诊断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55.6%,MRI诊断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诊断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MRI诊断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和MRI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患者共有65例,时间段为2016.1.12-2017.1.12,分别给予螺旋CT、MRI进行诊断,将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诊断准确率为螺旋CT与MRI分别为66.15%与92.31%,P0.05;图像质量1级占比为螺旋CT为81.54%,MRI为41.54%,P0.05。结论: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给予MRI诊断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64排螺旋CT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较其清晰的成像,实际诊断时可将两者结合,便于提高诊断效果,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CT与MRI的综合诊断特点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肝门胆管癌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CT与MRI两种影像学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的确诊率62.86%,MRI检查的确诊率100%;CT检查显示,肝门部的肿块31例,淋巴肿大8例,门静脉受侵5例,胆管壁2例;MRI检查显示,肝门部肿块30例,淋巴肿大15例,门静脉受侵20例,胆管壁浸润7例。结论:采用CT和MRI均能够非常有效的进行临床肝门部胆管癌的检测。MRI能够进行多项目、多序列扫描,能够更直观、全面的进行肝门部病灶的检查,MRI对血管的信号敏感,且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够较全面显示患者肝内外部情况,具有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患者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3年9月-2016年9月间经本院确诊为梗阻性黄疸患者77例临床资料,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A组)、MRI联合MRCP(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诊断(B组),比较两种诊断手段的梗阻性黄疸检出率。结果:A组诊断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95.24%、恶性病变检出率为91.43%;B组诊断中,良性病变检出率为78.57%、恶性病变检出率为57.14%。即A组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均高于B组,统计学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64排螺旋CT胆道成像诊断梗阻性黄疸病症时,检出率相对较高,故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结节性肝硬化CT与MRI成像临床诊断应用效能差异。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结节性肝硬化患者62例,均分别行CT与MRI检查,比较不同影像手段诊断结节性肝硬化的应用效能。结果:CT与MRI显示再生结节与异形增生结节的能力存在差异,且两种检测方法在显示肝表面、肝实质和门静脉等影像表现上存在区别,MRI诊断肝硬化结节的相关功效指标优于CT,但二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衡量肝硬化结节的重要检查方法是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肝硬化结节性病变结节类型可经MRI的多系列多参数成像特点加以显示,且CT与MRI在肝硬化结节病情诊断中无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早期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截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确诊为早期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8例列为观察对象,全部观察对象均分别行CT检查与MRI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结果中的异常征象。结果:经比较发现,CT与MRI对诊断早期手腕RA患者腕关节、掌手关节及近端指关节的骨质或软骨侵蚀破坏、骨髓水肿及关节腔积液等病症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5;但MRI对滑膜增厚、血管翳强化及肌腱炎等病症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MRI对于RA所致腕关节骨质病变与软组织病变均有着较好灵敏度与特异度,可用于腕关节RA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中胸部CT与X线高仟伏胸片在尘肺病患者中诊断效果的比较结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经常接触粉尘工作并且已经确诊为尘肺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的X线检查,实验组患者行CT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行X线检查后的诊断结果中,优片率为73.5%。实验组患者行CT扫描检查后的诊断结果中,优片率为85.3%。CT扫描检查较X线检查更能够观察大阴影的分布范围,在小阴影前后检出率方面更能够有所提升。CT扫描检查对不规则小阴影的敏感程度要明显高于X线检查。CT扫描检查的整体诊断效果要优于X线检查的整体诊断效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检查在临床中,对于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扩张、胸膜腔积液等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为临床中诊断尘肺病提供了更高准确性,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交感神经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9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脊髓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移位—变形;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神经根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神经根受压—移位;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钩突肥大、横突孔变小—分隔;5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食管型颈椎;2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混合型颈椎。结论:CT、MRI检查对行X线平片诊断较难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CT与增强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57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均行CT与增强CT检查,Ⅰ组根据CT影像学资料诊断患者,Ⅱ组根据增强CT影像学资料诊断患者,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诊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符合情况,分析诊断结果。结果:Ⅱ组诊断种植灶长度、宽度和最小种植灶面积均明显小于Ⅰ组(P0.05);Ⅱ组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且Ⅱ组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CT检查可有效检查出微小病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早期AS患者共100例,根据检查方式分成X线组41例、CT组30例及MRI组29例,对三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MRI组检出率明显较X线组和CT组高,MRI在骶髂关节各方面的诊断结果均优于X线组和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CT、X线均可应用于诊断早期AS,但MRI较CT、X线检出率更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行MRI、CT、X线影像学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2例(65髋),分别行MRI、CT、X线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结果:MRI检查、CT检查阳性检测率均高于X线片检查,且MRI检查阳性检测率高于CT检查,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Ⅰ期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高于CT、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准确率优于X线检查,且MRI检查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在肠梗阻中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78例,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X线腹部平片进行检测诊断,观察组39例,则在X线腹部平片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旋CT配合诊断,对比两组肠梗阻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查诊断肠梗阻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0.8593,P=0.0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检查肠梗阻病症中应用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查方式配合诊断促进了对梗阻位置、原因、性质等正确判断,利用临床医生及时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降低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初诊食管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0例初诊食管癌患者,术前分别采用CT及MRI成像检查,术后行病理分析,观察对比CT、MRI检查及联合检查T、N分期准确率。结果:MRI检查T3-T4分期准确率为84.62%,高于CT检查准确率30.77%(P0.05);联合检查T3-T4分期、N0-N1分期准确率高于CT检查准确率(P0.05)。结论:MRI检查在T1-T2分期中应用价值更高,CT与MRI联合检查在N0-N1分期具有显著优势,可指导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作出比较分析。方法:选取股骨头坏死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平均分方法将3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分两组,并分别进行CT检查或者磁共振检查。结果:CT组与磁共振组的检出率:CT组的检出率53.33%(8/15)明显低于磁共振组的检出率86.67%(13/15),P0.05;CT组与磁共振组的ARCO分级准确率:两组的ARCO分级Ⅰ期与Ⅱ期无明显差异,P0.05;而CT组的ARCO分级Ⅲ期及Ⅳ期则明显低于磁共振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磁共振检测仪进行检查诊断比通过CT扫描检测仪进行检查诊断检出率更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三维重建成像分型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采用螺旋CT合并三维成像技术诊断,比较分析两项检查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Ⅰ、Ⅱ、Ⅲ型骨折检出率(75%)、(83.33%)、(80%)明显高于对照组(25%)、(5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踝间隆突骨折及并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91.67%)、(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5%)、(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X线平片检查胫骨平台骨折,螺旋CT合并三维成像技术诊断能够有效提升分型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选取2013年7月-2015年4月于本院接受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治疗的126例患者,根据检测时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选用CT检测,研究组选用MRI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梗死病灶数量、大小、部位及检查所需时间。结果:研究组小脑部检出率14.2%及脑干部检出率12.7%相比对照组在小脑部检出率3.1%及脑干部检出率1.5%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与CT均是多发性脑梗死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但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相比CT诊断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