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树脂为基础材料,采用动态硫化和熔融共混的方法分别制备了NBR/PVC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与NBR/PVC共混胶,并对TPV和共混胶的高温拉伸性、耐热空气老化性、耐油性以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NBR/PVC TPV的拉伸强度高于共混胶的;温度高于50℃时,共混胶的拉伸强度则高于TPV的。在测试温度下,NBR/PVC TPV的断裂伸长率始终低于共混胶,两种材料在120℃时都失去使用价值。NBR/PVC TPV的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和耐3#标准油性能优于NBR/PVC共混胶的。NBR/PVC TPV初始弹性模量较高,共混胶的损耗因子峰值高于TPV的,两种材料损耗因子峰值温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王威 《特种橡胶制品》2010,31(6):46-47,54
讨论了PVC的并用量、丁腈橡胶结合丙烯腈含量和增塑剂DBP、DBS对NBR/PVC共混体在甲醇汽油(M85)中的体积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BR/PVC共混比为100/60~100/90可改善其在M85中的体积变化率。随着NBR结合丙烯腈含量的增高,共混体在M85中的体积变化率差别不大。合理并用增塑剂DBP、DBS可明显改善共混体在M85中的体积变化率。  相似文献   

3.
PVC/NBR/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叙述了聚氯乙烯(PVC)、丁腈橡胶(NBR)、顺丁橡胶(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制备与研究,通过添加顺丁胶后,三元共混体的冲击回弹性、耐磨性及耐寒性均比二元PVC/NBR共混物得以改善,但拉仲强度、断裂伸长率及耐油性降低。获得最佳综合性能的共混比为PVC:NBR:BR=30:60:10(重量比)。实验表明,PVC/NBR/BR三元共混弹性体是复相体系,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丁腈橡胶与PVC共混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橡胶改性PVC,既扩大了PVC的使用范围,又为橡胶找到代用材料,橡胶与塑料共混改性工作已成为橡塑工业共同关心的课题。这里重点介绍PVC与丁腈橡胶(简称NBR)共混,它们两者都是极性分子,均带有强极性基团,内聚能密度相近,故可以任意比例共混。如在少量PVC中加入大量NBR并经硫化,就制得一种性能很好的改性丁腈胶,强度高、弹性模量高、耐候性、耐臭氧老化性、耐油、耐磨、耐撕裂性和耐火焰性提高,成本也有所降低。 (一)NBR与PVC并用的机理 橡胶高分子的结构特点是存在着自由旋  相似文献   

5.
影响NBR/PVC共混硫化胶性能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影响丁腈橡胶/聚氯乙烯(NBR/PVC)共混胶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PVC塑化温度、增塑剂用量、橡塑比、PVC的聚合度、NBR的丙烯腈质量分数。研究结果表明,塑化温度在160℃、增塑剂用量为20份、橡塑比为60/40~70/30时,NBR/PVC共混硫化胶综合性能较好。随着PVC聚合度的提高,NBR/PVC共混硫化胶力学性能得到提高;NBR中丙烯腈含量的增大有利于NBR/PVC共混硫化胶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用环氧树脂(EP)增强聚氯乙烯/丁腈橡胶(PVC/NBR)共混胶,研究了EP用量对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EP对炭黑增强PVC/NBR共混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共混胶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用EP增强PVC/NBR共混胶,胶料的力学性能提高,且老化后性能变化不明显。在EP用量为18份左右时共混胶的综合性能最佳。EP对炭黑增强PVC/NBR共混胶力学性能的改善有一定作用。EP在PVC/NBR共混胶中原位聚合生成了直径约为200 nm的纤维。  相似文献   

7.
赵祥迎 《弹性体》2011,21(2):66-69
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合金是橡塑共混体系中一类重要的共混体系,NBR和PVC都属于极性聚合物,在共混过程中,相容性较好,因此这种体系被广为研究和应用。但此方法是选用粉末丁腈胶直接加入PVC中进行混炼共混,仍然存在共混不均匀的问题。本实验用乳液共混凝聚法制备了NBR/PVC共沉胶,研究了共沉工艺条件、丁腈胶种类与性能对NBR/PVC合金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8.
PVC/NBR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平  韩晔  高信 《弹性体》2000,10(4):5-7
将动态硫化方式制备的PVC/NBR老化前后制品力学性能与重复加工后PVC/NBR制品老化前后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发现所制备的PVC/NBR共混体具有热塑性,同时对PVC/NBR热塑性弹性体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PVC/Elvaloy 741/NBR三元共混体系,并与PVC/Elvaloy741和PVC/NBR二元共混物共行了比较。发现PVC/Elvaloy741/NBR三元共混物在拉伸强度方面有着明显的协同作用。另外,对工艺条件与共混物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PVC树脂聚合度、NBR用量及混料时加料顺序对PVC/NBR共混物耐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高聚合度PVC树脂和NBR P83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耐油性。试验初步确定PVC/NBR输油管实验配方为:PVC(S-2500)100份,稳定剂1份,DOP 100份,NBR P83 20份,润滑剂0.5份。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采用高温密炼机对丁腈橡胶/聚氯乙烯(NBR/PVC)进行共混。根据共混工艺条件的不同,对共混胶的力学性能、相态分布和加工行为作了考察。结果表明,NBR/PVC共混硫化胶具有突出的耐油、耐臭氧老化性能,拉伸强度、定伸强渡和撕裂强度也较NBR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共混工艺对PVC/NBR性能影响,讨论了PVC/NBR在不同共混工艺条件下耐油性能,结果表明共混工艺对材料综合性能影响很大,PVC/NBR=60/40时,共混材料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丁腈橡胶(NBR)中的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NBR/聚氯乙烯(PVC)(质量比,下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用量、PVC聚合度对NBR/PVC共混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NBR/低聚合度PVC共混胶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流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NBR中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的增加,NBR/PVC共混胶的耐油性能明显增强,力学性能也相应有所改善;NBR/PVC为80/20~60/40时.NBR/PVC共混胶的综合性能较好;DOP用量对NBR/PVC共混胶性能的影响不大;聚合度为700的PVC更适合于生产NBR/PVC共混胶,其力学性能、加工流动性能、耐老化性能与德国Bayer公司生产的牌号为Perbunan NT/VC3470B的NBR/PVC共混胶相当。  相似文献   

14.
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刘方 《特种橡胶制品》2000,21(6):1-4,10
采用高温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重点讨论了PVC/POM/NBR共混比、PVC树脂的分子量、NBR橡胶的丙烯腈含量、硫化体系等因素对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POM/NBR(20/10/70)三元共混弹性体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油耐溶剂性能。用动态粘弹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其微观结构,结果显示PVC/POM/NBR(20/10/70)三元共混弹性体的tgδ-T谱上只出一个峰值,其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3.7℃,表现出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备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MWPVC) /聚甲醛 (POM) /丁腈橡胶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合金。重点讨论了 HMWPVC/ POM/ N BR共混比、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NBR橡胶的丙烯腈含量、硫化体系等因素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HMWPVC/ POM/ NBR共混弹性体的力学性能、耐油耐溶剂性能优于PVC/ POM/ NBR共混弹性体。采用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 HMWPV C/ POM/ NBR三元共混弹性体的微观结构 ,结果显示 H MWPVC/ POM/ NBR(10 / 10 / 80 )三元共混弹性体的 tgδ- T谱上只出现一个峰值 ,其对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 0 .8℃ ,三元共混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塑料与橡胶共混是有效地应用高分子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PVC/NBR共混物中,NBR作为PVC的一种非挥发,非迁移,非抽提增塑剂可以改善PVC的耐寒性、抗撕裂、耐切割、耐热老化等性能。但是,非硫化PVC/NBR共混物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较低,使其制品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7.
在制备PVC/POM/NBR三元共混弱性体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防老剂品种及用量、炭黑品种及用量、增塑剂品种、共混工艺等因素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PVC/POM/NBR(20/10/70)100,半补强炭黑30-45,防老剂MB1.0-1.5,硫黄硫化体系及适量DOP,并选择共混温度175-180℃,共混时间4-5min以及采用先将PCV与NBR制成二元共混物再与已塑化的POM共混制成三元共混物为共混工艺,可制得综合性能较佳的PVC/POM/NBR三元共混弹性体。  相似文献   

18.
前言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的机械共混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熔融(150—180℃)共混,所得硫化胶的强度和弹性较高,二是PVC经预膨润后在80—90℃下与NBR共混;三是常温(50℃)下,PVC(用量少于15份)像填充剂一样加入。后两种的硫化胶硬度较高,当PVC的并用量大于15份时,共混胶料要停放后薄通。本实验想在保证PVC/NBR—26并用比不低于30/70的情况下探讨常温下的可性能。  相似文献   

19.
NBR/PVC共混物的共混工艺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NBR/PVC共混物的共混工艺和性能。NBR/PVC共混物共混工艺主要有乳液共沉法和机械共混法,其中乳液共沉法共混物性能较好,机械共混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影响共混物性能的因素主要有NBR的门尼粘度和丙烯腈含量、PVC品种、NBR/PVC共混比、共混温度以及PVC在共混物中的分散程度等。  相似文献   

20.
三元共聚尼龙/聚氯乙烯/丁腈橡胶三元共混弹性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军  丁家海  钟山 《弹性体》2002,12(4):1-6
选择三元共聚尼龙(PA),聚氯乙烯(PVC)和丁腈橡胶(NBR)为主体材料,采用高温机械共混,化学交联工艺制得了PA/PVC/NBR三元共混弹性体,探讨了PA/NBR,POM/NBR,PVC/NBR,HMWPVC/NBR三元共混体系性能,重点讨论了PA/PVC/NBR共混比,不同硫化体系,有机过氧物DCP用量等因素对PA/PVC/NBR三元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适宜配方制得力学性能和耐油耐溶剂性能较好的PA/PVC/NBR三元共混弹性体,扫描电镜的实验结果证实m(PA):m(PVC):m(NBR)=10:30:60和m(PA):m(PVC):m(NBR)=30:10:60两个体系的三元共混弹性体均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且前者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