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0Cr23Al6Y合金电热体早期脆断与合金原始组织及成形工艺的关系。得出,电热体的脆断主要是由于异常粗大晶粒造成的。这种粗大晶粒则是由电热体弯曲成形时塑性变形部分接近临界变形度于工作的高温下发生聚合再结晶引起的。本文提出的可避免晶粒异常长大的加工成形工艺,并在电热体实际使用中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某公司生产的一批400HRB热轧带肋钢筋在进行出厂检验时发现屈服强度达不到要求。通过对钢筋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和生产工艺等分析。结果表明,组织中晶粒粗大是导致钢筋屈服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而轧制温度过高是引起晶粒粗大的的直接原因。从而提出控制轧制温度及采用V、Ti、Nb微合金化等方法来细化晶粒,改善钢筋的综合性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S15A钢中魏氏组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 由于粗大的魏氏组织常常和较高的奥氏体化温度及粗大的奥氏体晶粒联系在一起,尤其在过热或过烧(奥氏体化温度过高,晶粒更粗大)的情况下,钢材内更容易显现出魏氏组织,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总是把钢材中出现魏氏组织和钢的过热联系在一起;由此联想到具有魏氏组织的钢材,其韧性必然变坏。有些作者亦从一定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指出:钢材有魏氏组织时的性能比没有魏氏组织的要差。鉴于这种情  相似文献   

4.
对32CrNi2MoVA钢锻件闪点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锻压温度较低,造成锻后重结晶温度偏低,晶粒未得到细化及粗大晶粒在随后的热处理过程中被遗传下来导致准解理断裂所致。提高锻压温度到1150~1200℃,以及对己产生闪点断口的锻件采用高温常化或多次调质处理都是消除闪点断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一、钛、硼的细化作用 国内通常用加入钛的方法细化铝合金晶粒,加入量一般在0.15~0.35%的范围。钛的加入量过低,可能引起细化不足;过高,甚至在上述加入量范围内,熔炼不当,组织中常有粗大的长片状的TiAl_3相存在,使机械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电铸与旋压药型罩微观组织及织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透射电镜 (TEM )和电子背散射衍射 (EBSD)技术应用到药型罩的微观组织及织构的分析中 ,研究不同的成型工艺对药型罩的微观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电铸药型罩晶粒细小 ,且晶粒沿罩的厚度方向有明显择优取向 ,即存在平行于晶粒生长方向的丝织构 ;而旋压药型罩晶粒粗大 ,晶粒的晶体取向大体上呈随机分布 ,仅有微弱的形变织构 ,且这种形变织构经放置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 ,即有时效现象。这一结果为建立加工工艺与组织之间关系及重新认识旋压罩中的织构存在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热等静压工艺制备的Ti-6Al-4V合金,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高温热压缩变形试验,结合OM组织观察研究热变形温度为850~1 050℃与变形速率为0.001~5 s-1对该合金热变形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道次变形时,当温度在900℃及以下,层片状α相发生球化或动态再结晶,得到均匀等轴的细小组织;高于950℃时,变形后淬火组织由均匀等轴β晶粒与板条马氏体组成,晶粒内有交叉排列的短片层α相;在950℃以下,随着应变速率增大,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降低,晶粒内α相细化,当应变速率过大时,变形后组织以拉长的未再结晶粗大β晶粒为主;相较单道次变形,3道次变形中每一道次变形量较小,低应变速率下再结晶组织易粗大化,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再结晶组织不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
<正> 一、引言 钢件淬火奥氏体化前的原始组织、通常均用平衡组织(珠光体型转变产物),而不用非平衡组织(马氏体、贝氏体、α-Fe魏氏组织等)。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过虑粗大的非平衡组织加热时会获得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即所谓组织遗传)和淬火后容易发生过大变形及开裂等疵病。  相似文献   

9.
根据火炮抽筒子短臂多次断裂的事实,从断件外貌、断口宏现形貌、断口特征分析、金相组织检查结果出发,分析了抽筒子的受力和断裂原因,提出了改进设计、保证、加工质量、改进热处理工艺的措施,以防止断裂的发生。特别强调指出在高硬度条件下加工刀痕在受力部位的存在是导致抽筒子短臂过早断裂的重要原因,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所建立的58SiMn钢奥氏体再结晶数学模型,对该钢制弹体在热收口过程中的再结晶行为进行了模拟;借助再结晶体积分数及晶粒尺寸变化的预测结果,解析了弹体收口后的晶粒分布。结果表明:收口上部由于温度较高且存在较大应变,促使完全动态再结晶发生并进而细化了晶粒;收口下部粗大晶粒的存在是由于该区域所发生的静态及亚动态再结晶不完全和新晶粒在保温过程中长大所致。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卷制工艺、冲压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制备铝合金轮毂的轮缘、轮辐和轮毂,将其焊接成铝合金轮毂,进行检验和测试。结果表明:705合金在退火、固溶处理状态下都有软化倾向,可进行后续的轮缘卷制和轮辐冲压;焊接接头的母材热影响区晶粒粗大,焊缝区为等轴晶组织;焊缝区的断裂方式为延性断裂;铝合金轮毂的显微组织致密,纵向组织中未溶解相沿板材轧制方向分布且结构明显,横向组织中各向异性较小;铝合金轮毂的抗拉强度Rm为400~515 MPa、屈服强度Rp0.2为330~450 MPa、伸长率A为9%~17%。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正> 本文根据应力释放脆裂和断裂,研究了22NiMoCr37压力容器钢的焊缝模拟试样和焊件的粗晶粒结构。焊缝模拟试样在应力释放温度下产生的低蠕变断裂延伸率与细小的针状Mo_2C析出物有关。原始奥氏体晶界分布有球状Fe_3C析出物,并有硫、氮、锡、锑  相似文献   

13.
对铸态L2纯铝进行搅拌摩擦加工(FSP)处理,研究L2纯铝加工前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微观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剧烈的塑性变形促使粗大的枝状晶显著破碎,形成细小且均匀分布的再结晶组织。搅拌摩擦加工后,L2纯铝的显微硬度提高9HV,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34 MPa和17%;试样的拉伸断口呈现出微孔聚合韧性断裂特征。细晶强化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亚共析钢魏氏组织的组织遗传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种低碳合金钢的粗大魏氏组织为原始组织 ,分别以慢速、中速进行奥氏体化加热。晶粒度测试表明 :慢速加热条件下出现组织遗传现象 ,中速加热时可细化晶粒。慢速加热奥氏体化过程中 ,观察到球状奥氏体和针状奥氏体。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七年第三期《科技参考资料》(五二研究所出版)曾报导了用碱性电弧炉生产的镍铬钼钒钢锻件毛坯,出现了“棱面断口”的质量问题。经过试验已初步搞清棱面断口是 A1N 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析出造成的沿晶断裂,并在生产中采用了锻后“二次过冷”  相似文献   

16.
冷挤压聚能药型罩的射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药型罩的一种新的加工工艺-冷挤压加工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具有表面洁度高、几何精度高、晶粒度细、再结晶温度低的特点。静破甲威力实验和脉冲X光照像表明,冷挤压药型罩的聚能射流比车制罩有更深的破甲能力,更长的断裂时间,更高的动态延伸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药型罩常用紫铜材料的某些特性进行了试验与研究,为提高聚能破甲射流的侵彻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研究表明,药型罩紫铜材料的晶粒尺寸、组织状态及机械性能对破甲深度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给出了药型罩紫铜板材的晶粒度、不同硬度原始状态对破深影响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加工后药型罩获得细晶粒尺寸的处理方法,这些对于改善射流在断裂前的最大拉伸应变,增加破甲效果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稳定杆的显微组织,用DV-2型直读光谱仪对其材料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确定稳定杆断裂为疲劳断裂,认为稳定杆早期断裂原因是由于制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不当所致。由于稳定杆在表面产生了柱状晶及晶粒间微裂纹,内部出现不均匀组织增加了内应力,以及成型半径过小、表面粗糙度大、氧化皮的存在等引起应力集中,在扭转、挤压和剪切力的作用下萌生了裂纹源,而裂纹扩展造成稳定杆早期断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连接钩断裂问题通过现场工艺调查及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断裂是由于热处理工艺和操作不当、磨削应力过大以及尺寸超差等原因造成的。采取相应措施之后,零件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未出现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高强铝合金钨极氩弧焊的效率,以LD10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将SiO2,TiO2混合物作为活性剂涂敷在试件表面,采用TIG方式进行焊接。研究SiO2,TiO2混合物作为活性剂对焊缝深宽比、显微组织和接头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TiO2混合物活性剂的涂敷均会使焊缝熔宽增加、熔深加大;添加活性剂焊件的焊缝晶粒较常规焊缝粗大,其焊缝硬度低于常规焊接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