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条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部,两盆地虽仅以①号断层相隔,但其油气成藏特征差异明显:莺歌海盆地以中新统三亚一梅山组和上新统底部莺歌海组海相泥岩为主要烃源岩,而琼东南盆地主要烃源岩为渐新统崖城一陵水组近海含煤岩系;泥底辟活动产生的大量垂向断层、裂缝是莺歌海盆地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琼东南盆地西区则以侧向输导为主,东区兼有垂向和侧向输导特征;莺歌海盆地中新世晚期泥底辟背斜、披覆背斜、断块等构造圈闭及地层岩性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圈闭类型,琼东南盆地则以古近纪构造圈闭为主、新近纪地层岩性圈闭为辅。认为莺歌海盆地下含气系统具有巨大资源潜力,是未来油气勘探的主要靶区;琼东南盆地的主要勘探领域应放在古近系和能与古近系连通的新近纪岩性一构造复合圈闭上,深水区则是该盆地非常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琼东南盆地断裂系统及其油气输导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琼东南盆地的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系裂陷构造层,NE向和近E W向断裂是所谓“控盆控带断裂”。断裂绝大部分为具正断距的基底断裂。反向正断裂一般是控凹或控洼的基底断裂。断裂活动可分为4个旋回,古近纪断裂活动强度大,控制沉积发育。切层发育的断裂既能充当流体垂向运移的输导体,也能充当流体侧向运移的输导体。古近纪断层活动期间所形成的断裂岩,其侧向封闭性对后期流体沿砂质岩侧向输导体系的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小位移正向断层通常具有较强的侧向输导能力,而反向正断层对油气有较强的遮挡作用。新近纪,琼东南盆地进入生排烃高峰期,断层活动对流体运移和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早—中中新世热沉降期间断裂活动对流体垂向输导能力较强,断层活动具有张性和扭张性特征;晚中新世—第四纪快速沉降期间断裂活动对流体垂向输导能力相对较弱,活动断层主要为扭压和扭性断层。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新构造运动及其对晚期油气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东南盆地受深部构造、周边各大板块运动及南海扩张所形成的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发育了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对琼东南盆地烃源演化、储层发育、圈闭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时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晚期断裂,沟通了深部烃源层和深浅目的层,有利于古近系、新近系纵向叠置复式成藏。琼东南盆地东部和南部的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长昌凹中隆起带和宝岛北斜坡,古近系与新近系均发育良好储盖组合,晚期断裂发育,油气纵向运移有利,具有油气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复式成藏的可能,可以期待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这些新构造运动发育地区是琼东南盆地下一步勘探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4.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和方差体切片,对琼东南盆地宝岛变换带的三维结构进行了解剖,揭示该变换带具有 “结构复杂”、“多个段落”、“多期活动”、“复式位移传递”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裂陷盆地存在比经典变换带更为复杂的变换带类型——复式变换构造带,并结合经典变换带的分类,提出了裂陷盆地变换构造带新的分类方案。最后,提出了裂陷盆地变换构造的两种成因类型:“先存构造活动型”(宝岛型)和“先存构造控制型”(Morley型)。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受新生代大陆边缘拉张、印一欧板块碰撞、南海海底扩张等多种构造活动控制与影响,琼东南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形成了多凸多凹的构造格局.该盆地深水区负向构造单元主要有乐东、陵水、北礁、松南、宝岛、长昌等6个凹陷,正向构造单元主要包括陵南低凸起、松南低凸起和北礁凸起.通过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以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深水区凹陷内普遍发育始新统湖相泥岩和渐新统崖城组海岸平原相-半封闭浅海相泥岩2套主力烃源岩,存在渐新统陵水组、中新统三亚组2套区域储盖组合和滨海相砂岩、扇三角洲相砂岩、盆底扇砂岩、中央水道砂岩、生物礁(滩)灰岩等5种类型储集层,发育由一批大中型背斜、断背斜构造圈闭及大型地层岩性圈闭组成的6个有利构造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划分出以陵水、松南一宝岛、长昌、北礁凹陷为烃源灶的深水区4个含油气子系统,优选出中央峡谷构造一岩性圈闭带和长昌凹陷中央背斜构造带作为勘探首选的2个有利构造带,提出以钻探陵水X-1、长昌Y-1等目标为突破口,通过解剖中央峡谷构造一岩性圈闭带和长昌凹陷中央背斜构造带推动深水区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6.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多边形断层的发现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利用层拉平和相干切片技术,在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首次发现多边形断层。多边形断层是一种非构造成因的断距微小的张性断层。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多边形断层长度为150~1500m,间距为150~3000m,断距为10~40m,倾角为50°~90°,发育在3个层位。琼东南盆地可以分为裂谷断陷期和裂后热沉降期两个演化阶段;裂后热沉降期构造断裂不发育,缺乏连接烃源岩和储层的通道,不利的油气疏导系统成为制约该期成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多边形断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作为油气运移的疏导体系,使下部生油层中的油气向上运移成藏,对南海北部裂后热沉降期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明慧 《石油学报》2009,30(6):816-823
依据前人对变换构造的分类研究,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的特征。将渤海湾盆地变换构造分为变换带和变换断层两种类型:一般表现为变换带样式,尤其是在盆地或坳陷层次;而变换断层仅在局部的控凹层次上有所体现。高级别的变换带大多数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传递斜坡横向串联而成,间或发育变换断层。北西西-北西向的变换构造是渤海湾盆地"南北分块"构造格局的主控构造样式,而渤海湾盆地油气储量的差异与变换构造控制的富生烃凹陷及洼陷分布有关。变换构造控制的古地形和富砂水系通道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变换构造邻区的高部位则是发现(潜山)构造油气藏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8.
9.
构造变换带是裂陷盆地中的重要构造变形。讨论了构造变换带的含义、类型及对油气聚集的意义。裂陷盆地主干正断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分为同向倾斜、背向倾斜和相向倾斜共3种组合方式:正断层之间的构造变换方式可以分为缓冲式、接力式、消长式、传递式和消减式等5种形式,构成15种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不同方式的断裂组合所形成的不同构造变换带类型会随着主干正断层位移的渐进增大发生相应的转变。构造变换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1)它常常是主边界断裂带上地形高差变化较小的部位,是主要碎屑物源注入裂陷盆地的入口处,有利于发育储集层;(2)长期处于盆地内部相对高的构造部位,而且近邻生油凹陷,是油气运移指向区带;(3)它是裂陷盆地构造变形相对复杂的区带,有利于发育多种样式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浅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琼东南盆地为一新生代含油气盆地。通过对南海扩张、红河断裂及太平洋板块等琼东南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其内部层序及断裂特征将琼东南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分为晚白垩世-晚渐新世多幕裂陷、早中新世-中中新世区域热沉降和晚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 3 大构造演化阶段。在构造演化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琼东南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储盖层及其圈闭形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琼东南盆地中部构造调节区域(崖北凹陷、松西凹陷、陵水低凸起、松涛凸起、陵水凹陷、松南凹陷、中央低凸起及北礁凹陷)为琼东南盆地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台西盆地地层沉积特征与成烃-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西盆地是主体跨台湾岛与福建陆域之间的台湾海峡地区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在盆地东部及台湾岛已有相当的油气发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海陆对比分析,开展了盆地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及油气成烃成藏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发育,经历了白垩纪-始新世裂陷湖相、渐新世抬升剥蚀及中新世至今沉积、沉降3个阶段;发育下白垩统、古新统及始新统烃源岩,主要发育湖相、三角洲、水下扇和河道砂体等多种类型储集体;具有形成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与较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发现潜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钻探揭示结果,分析总结了琼东南盆地油气输导体系类型及运聚成藏模式。输导体系包括不整合面输导体系、断裂型输导体系和砂岩输导体系等3种类型;成藏模式主要为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和沿断裂带垂向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出发,通过岩性、测井及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在琼东南盆地三亚组中识别出两个 三级层序:SY1、SY2层序。在这两个三级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发现了"下切谷、盆底扇、斜坡扇、低位楔"等 沉积砂体。这些低位城砂体沉积在古近系裂陷期的沉积物之上,具备良好的储集体条件,其上的海侵和高 位体系域中的大套泥岩,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油源供应,同时又可作为盖层对其形成良好的封盖。琼东南 盆地三亚组的低位域砂体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找寻这些砂体对于琼东南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渤海辽东湾海域JZ25-1S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根据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运用断层的位移-距离分析法,探讨了渤海辽东湾JZ25-1S转换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了转换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JZ25-1S地区断裂发育,主要为北东走向,平面上呈雁列式排列。倾向相同的辽西1号断层、2号断层和3号断层在叠覆区形成了属于转换斜坡型的JZ25-1S构造转换带,并在斜坡背景上发育有断块构造。JZ25-1S转换带等变形体变换了辽西1号、辽西2号和辽西3号分段断层传递的应力,使断块体在三维空间上保持应变守衡。JZ25-1S转换带对油气聚集成藏的作用主要包括:有利于构造圈闭的形成;控制沉积体系展布;有利于油气运移和改善储层质量。渤海地区同向叠覆型正断层之间发育的转换带是值得探索的有利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5.
碟形侵入体的类型可分为砂岩侵入型和岩浆侵入型,二者在地震剖面上呈现相似的反射特征。琼东南盆地异常反射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碟形强振幅反射,其下方源自盆地结晶基底的杂乱柱状反射被视为岩浆上侵的通道,同时碟形侵入体上部地层发生褶皱并形成超覆不整合。褶皱宽度略大于侵入体两翼间的宽度,超覆不整合指示的最早侵入时间为10.5Ma。通过附近钻井的VSP资料和侵入体的反射强度计算出的波阻抗值达1.1×107kg·m-2·s-1,远大于由钻井统计出的最大砂岩波阻抗值5.3×106kg·m-2·s-1,而且碟形侵入体邻近地层亦不存在砂岩液化所需的深水超压及物质条件,因此认为异常反射体为火成碟形岩床。依据岩床两侧低渗透冷凝边破损的程度,将与碟形岩床有关的圈闭类型划分为遮挡型、盖层型、透镜型以及围岩次生型圈闭,是油气勘探中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16.
断坡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琼东南盆地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应用“断坡带”概念,识别了琼东南盆地断坡带的主要类型和发育特征,分析了其对盆地的沉积分区、沉积砂体分布样式的控制作用,以及研究了该盆地断坡带的多级性及其在盆地不同的充填演化时期对不同沉积相带空间展布的控制作用。琼东南盆地断坡带不仅控制了各凹陷古近纪低水位和高水位时的可容纳空间和水深的变化,还控制了其深积体系和沉积体系域的时空分布,尤其是各层序低水位期和高水位期的断坡带,直接控制了各层序发育时的古隆起区、滨海平原区、浅海(浅水)区和浅海(深水)区分布范围,影响着琼东南盆地的烃源岩规模、输导层(体)特征、储集层规模与物性及其盖层发育的宏观特点等。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经历了多期变形、改造与叠加,形成了多种构造样式,油气资源丰富。通过解释雅克拉断凸的新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区主要发育挤压、伸展、走滑、反转和潜山等构造样式。挤压构造样式可进一步分为背冲和褶皱一冲断构造,主要发育于前中生界,全区均有分布;伸展构造样式以正断层为主,发育于中、新生界,全区均有分布;走滑构造样式在剖面上表现为花状构造,平面上呈雁列式排列,发育于中、新生界,分布于亚南断裂中段;反转构造样式以上正下逆的负反转构造为主,仅东部地区可见;潜山构造样式可分为单斜、断块和基岩潜山,全区均有发育。雅克拉断凸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形成了背斜、断块、断层遮挡、潜山和潜山内幕背斜等多种类型圈闭,不整合面、输导层及断裂充当了油气运移通道,为油气远距离侧向和垂向运移提供了条件,由此研究区形成了背斜、断背斜、断层遮挡、潜山和潜山内幕等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