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美蓉  环志勇  江林 《砖瓦》2023,(10):146-148
以一幢3层农村自建房局部拆除为例,对局部拆除法在危房改造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深入研究拆除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技术,倡导可持续化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等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2.
相比钢结构建造的迅速发展,钢结构建筑拆除受限于施工规划以及对建筑构配件损伤等问题的忽视,普遍存在拆除过程粗糙、资源化不足等问题。提出全新的三阶段九过程的绿色拆除有序化基本原则,明确各阶段的拆除目标和内容,通过计算机建模、技术分段、过程控制及监测等优化措施和方法,建立了绿色拆除技术体系,有规划、有预案、有步骤地最大程度保留原建筑钢结构件完整性的同时,提高材料再利用程度和废钢资源化。实例验证钢结构整体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揭示了钢结构建筑绿色拆除与资源化利用之间的内在规律,最终实现绿色拆除。  相似文献   

3.
上海外滩源的百年历史建筑美丰洋行整体性差,在周边施工和自身改造过程中,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加固、拆除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各项技术安全管理措施,供同类型建筑保护性拆除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博物馆加固改造工程保护性拆除施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与一般的破坏性拆除不同,建筑加固改造工程中的拆除属于保护性拆除,拆除过程必须保证原建筑的结构安全.拆除局部构件时,不允许对相邻的非拆除构件造成结构性损伤,一般应采取对相邻构件不产生不良影响的静力拆除.详细阐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改造工程中的拆除施工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州某超高层商住楼项目在停工多年后复工,建筑外立面须进行装饰施工,为此搭设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文中介绍脚手架的拆除过程,针对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难点,通过合理的协调安排,采取有效的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顺利完成了拆除工作,整个拆除过程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朔州地区为例,根据黄土高原农村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条件,围绕可持续建筑的维度和内涵,探讨了针对黄土高原农村地区的低成本可持续住宅建筑技术和市场推广措施.开发低成本、低内含能的当地绿色建材,运用推广适宜的室内微环境绿色设计、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适宜的节水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低成本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回收技术、增长性住房设计.本地传统建筑改良是低成本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社区自建是可持续建筑在低收入农村市场推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志华 《城市建筑》2014,(32):24-24
可持续建筑在回应城市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方面极具时代特征,而参数化技术以其对设计过程的控制初显锋芒。本文主要针对可持续建筑的遮阳设计进行了探讨,考虑借助参数化工具,并基于传统遮阳设计方法,使可持续建筑变得更富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技术传统工地大门的搭设主要利用砌体、砌筑砂浆等。传统工地大门为一次性利用,其横梁、立柱等构件较大,转运不便,不利于周转使用。在施工结束之后,拆除大门产生的建筑垃圾,不利于环保,同时与我国倡导的"四节一环保"相背驰,因此研发一种可持续周转的工地新型大门势在必行。具体操作方法本文介绍的新型装配式大门包括横梁和至少两根用于支撑横梁的立柱,立柱的一端与地面的基础连接,另一端与横梁连接;横  相似文献   

9.
绿色施工中的节能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环节之一,建筑施工不仅在其过程中大量使用能源,同时也影响着建筑在使用、维护和拆除过程中的节能效果,研究绿色施工中的能源节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绿色程度.主要介绍绿色施工中的节能措施,包含机械设备和机具节能措施,施工用材节能措施,现场办公生活节能措施和施工组织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0.
颜红艳  周栩 《建筑科学》2007,23(8):9-13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灵魂,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要求建筑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以生态平衡原则实施可持续建筑创新战略。可持续建筑创新战略以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在建筑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优先原则,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到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目前,对可持续建筑创新战略的研究正成为学者共同探讨的前沿问题。本文从生态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借助可持续建筑生命周期图,重点探讨了可持续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到拆除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创新战略的具体内容。可持续建筑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支持、建筑业利益相关者的管理、行业的监管等创新环境的支持。该战略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三重底线原则,前瞻性地综合考虑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竞争要素,从而加快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既有建筑的现状,发现以往既有非节能建筑在设计中没有考虑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措施,造成了巨大的能耗浪费。我国正努力实现从传统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而传统建筑业在施工、使用与拆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结合绿色建筑设计及评价体系,采用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建筑能源设备系统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建筑环境控制系统技术等绿色化改造技术对既有非节能建筑进行改造。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节能潜力巨大,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实施既有非节能建筑的绿色化改造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现状以及发达国家的改造经验,提出了可持续设计策略,主要包括建筑门窗、屋顶和外墙等围护结构的改造,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建筑自然采光、通风的潜力,加强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同时降低建筑能耗,减少拆除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建筑机械》2009,(9):28-29
德国建筑商Richard Liesegang在拆除位于Cologne-Niehl的退役电站Rheinenergie时,使用了炸药来解决传统机械拆除技术无法攻克的难题。技术总监Marcel Schrder报道。  相似文献   

14.
惠山祠堂建筑群是无锡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本文从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探讨惠山祠堂群建筑中如何因地制宜、园势利导地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有为"的营造过程中,追求自然"无为"效果,取得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我们应向传统建筑学习,让建筑和城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拆除建筑混凝土结构时,建筑垃圾主要是废弃混凝土。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中,组成变化则较大。采取选择性拆除措施或在拆除现场刘建筑垃圾进行预分选,可显著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传统人工、机械、爆破等拆除方法在混凝土结构拆除中的使用现状及所存在的不足,分析了相关技术绿色化发展对所处施工及周边环境影响,展望了智能拆除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改变正向与逆向2种拆除施工工艺顺序,使绿色拆除施工方法得到深入研究,同时找到混凝土结构拆除与资源化不同利用层次之间的相关联问题,展望绿色拆除与资源化技术紧密结合的前景,揭示有选择性和分类性等重要特征的绿色拆除能够显著地提高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程度。结合某大桥匝道绿色拆除的典型实例,分别通过绿色拆除施工方法有效将该大桥两侧匝道完成同步下降和整体移位,最大程度满足施工目的同时,保证原有桥体结构部件完整性,有效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最后探讨建筑绿色化拆除发展对于提高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和建筑生命周期理论发展的意义。结果表明:通过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2个阶段可以完善建筑生命周期理论,使其拓展成闭合的循环发展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空腹式连续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的拆除技术,提出了无支架斜拉扣挂浮吊吊装拆除及无支架扣索吊装拆除2种拆除方案。以宜昌市长江溪桥7跨连续拱拆除项目为研究背景,拱上建筑拆除顺序均遵循"由上而下-化整为零"的规律,遵循"对称-平衡"的原则,对拱箱进行卸载,减轻拱箱负荷,拱圈对桥墩和桥台的水平推力也最小;扣索在张拉过程中,对整个拱圈的应力情况进行了验算分析,无支架斜拉扣挂浮吊吊装拆除各施工阶段桥梁的力学状态通过空间有限元进行模拟分析;在每孔设4对钢绞线斜拉扣索,通过调整预张拉扣索力,使得拱顶截面理论内力为0(或接近0),逐孔打开拱顶,消除连拱效应,这些措施使施工中的结构转换为静定结构,逐跨逐段对称顺序拆除拱圈的方法保证了拆桥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太阳能、电动汽车及LED照明等新能源技术的出现及其在可持续节能建筑中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可持续节能建筑的电力利用效率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可持续节能建筑之电力系统的成本和碳足迹,本文提出了在未来的可持续节能建筑中采用直流供电的系统架构取代传统的交流供电架构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工业建筑》2013,(Z1):759-761
以宝钢化工三期焦炉煤气连通管道的"扩径更换"改造为例,介绍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特性的焦炉煤气管道高空拆除方法,总结拆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与注意事项,以及拆除施工的环境保护与废旧产品回收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通过传统共生理念与现代分析技术的结合进行建筑创作。通过梳理国内外可持续设计理念并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可持续设计的内涵、原则和作用;最后针对可持续设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个人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可持续设计方法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